张渊源?刘俊
摘 要:目前大学本科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一般为基础课,而且从初中开始,学生就接触计算机,但是和其他课程相比,高校的学生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生活水平、家庭情况都有很大的差异,使得学生的水平也参差不齐。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课堂教育方式,学生学习的效果会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应该运用科技力量引入“微课”,使课堂人性化。分析现有的三种主流微课程,然后通过分析和学生反馈,挑选出最适合本科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方式的“微课”。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计算机教学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近期在各个学校中广泛运用于教学,它通过“课前观看视频学习知识、课上知识内化”的方式实现了对传统课堂教学的革新,开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中的实施要求教师通过信息传输技术平台,与学生展开交流与沟通,既合理利用了课堂时间,又激发了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的欲望,本文对翻转课堂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的教学作几点思考。
1.背景
“十一五”期间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已经开展,自2011年起,以“佛山市中小学优秀微课作品展播平台”与“微课网”为代表,以及最近为配合上海地区电子书包项目而启动的上海市闵行区中小学微课程设计评比,国内开始了微课程实践层面上的尝试。2008年,美国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对微课程(Micro-lecture)理念作了系统阐释,很快在实践层面就出现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成为热点。国内外有代表性的微课程网络学习资源有可汗学院、TED-Ed、佛山微课的设计。其中可汗学院,3300多个视频,它们涵盖了丰富的内容,每月都有上百万学生在网站上使用。
2.教学中的实际需求
“翻转课堂”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就是“微课”视频,与真人版相比,自动版的“微课”老师讲课更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可以让老师在任何时候复读,并且学生不用考虑是否会浪费老师的时间,甚至想复习很久以前老师教授的内容也不用感到尴尬和难为情。作为课堂“增补”,对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很有帮助。除去了全班用一个节奏讲课,它让学生在家按自己的节奏进行学习,之后回到课堂在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自己进行学习,同龄人之间也可以进行配合。老师运用科技力量,使课堂人性化,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很少讲话,没有互相配合,每次学生还会遇到老师经常问的问题“你们听明白了吗?”,特别是本科学生大都是经历了12年的课堂传统教育的孩子,无论懂与不懂都会“点头”。现在我们利用“微课”进行人性化教育,学生可以互相合作来完成课程和作业。
现阶段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存在着系列教室规模大、学生多、学生领悟参差不齐等问题,特别是在浙江中医药大学对全国招生以后,各个省份的差异就越发突显,部分地区的本科学生对计算机学科稍显陌生,主动联系教师表示对这门学科的学习非常吃力,希望教师给予他们更好的课外学习方式和内容。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平衡满足学生的需求 ,而“翻转课堂”可以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有助于解决这类问题。
3.三类微课的比较分析
(1)PPT型微课。PPT型制作的微课时间控制一般在5~10分钟,其中含有文字、图片和音乐。对于这类微课,一般学生比较容易集中注意力在具体文字上,应选取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在视觉上对学生有吸引力的图片,同时伴以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学习。
(2)授课式微课。授课式的微课制作相对于PPT型的较为简单,一般大多数老师会使用到。授课式微课就是把老师的授课过程分段录制下来。但是该类型的微课对授课教师的要求相对于比PPT微型课要高。
(3)情景剧式微课。情景剧式的微课在现在的教学中运用得比较少,有些教师会去剪辑一些现有的视频等材料添加在自己的教学当中,但是教师个人自行录制这类微课存在一定困难。
推出这三类网络“微课”学习资源供学生学习并进行学习效果比较,了解“微课”实践现状,把握各自的优劣势,从而找到适合本科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的“微课”课程资源建设方法。
最终,评价哪一类“微课”的使用更适合于本科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主要标准是看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如何,是否每个学生都达到了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是否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应有的发展,也是看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学习,是否对这门课程有学习的兴趣。
(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医学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