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蕾
摘要:高中历史因为不再注重故事而是注重历史背景、历史规律和历史现象的分析,所以许多学生感到枯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还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切实有效地设定出恰当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们能够通过互动交流的形式和不断探索的方法体验完成对历史规律和历史现象的分析,从而完成知识的迁移,进而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以生为本 高中历史 认知规律 互动生成
高中的历史已经走过了初中学习历史故事的阶段,它需要我们经过学习掌握和分析出历史现象和历史规律的方法和技能。但是就目前的现状而言我们对于传统的历史教学工作仍然停留在让学生背诵条文的原始阶段,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更加不能够让学生通过体验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近些年以来对于文科的考试也越来越侧重对历史的分析和解读能力的考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能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合情合理的问题和具备针对性的诱导方案,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后能够认真的进行思考、师生之前、同学之间友好的互动和多多进行沟通与交流,共同探讨知识点,这样能够较好的去完成对历史知识的认知、理解和运用。鉴于此,笔者结合一线历史教学中的经验对生本理念下如何引导学生们在互动学习中体验生成并进行分析与讨论。
一、明确三维目标,实现有的放矢
要切实可行的做到还原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同学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生成互动中来,我们教师首先就要给他们明确三维目标,这样才能够让老师和同学双方之间做到有的放矢,明确出每一步我们应该怎样的去分析和如何展开讨论,怎样才能为下一步做较好的铺垫工作。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也是我们传播历史知识的重要媒介,我们要有针对性挖掘出教材中的情境进而来引导学生们深入的学习和探究。
比如,在教学“第一次工业革命”这一历史内容时,我们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明确的列出三维目标:①知识目标:学生们通过阅读教材能够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所发生的时间、历史背景及标志性的重要事件等基础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生产力、生产关系等方面的影响。为了更好的强化学生形象生动的认知,我们教师此时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教学形式,给学生们一种直观清晰的画面展示;②过程与方法:以教材为媒介,结合学生认知规律选择如下几种方式进行引导:A.历史场景再现法:穿越参观第一届世博会,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B.图片比较法思考法:中国和英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不同,深刻思考两国发展道路相差甚远的原因;C.视频观察法:截取《大国崛起》视频思考工业革命的影响等等。最后让学生通过互动讨论深化认知;③情感、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好学精神、科学技术创新意识等等方面的价值观和情感……这样设置的三维目标,都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精神,让学生明确了通过学习历史知识我们将要学到些什么,又该怎样的去学,为接下来的互动课堂奠定基础。
二、巧设关键问题,启发深入探究
如果没有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在阅读和自主学习历史知识时可能会有许多的知识细节注意不到,也可能会遇到一些重难点知识不知该如何的下手。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适时在关键知识环节上设置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启发学生独立的思考,进而完成更为深层次的探究和理解。
在这里我还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教学为例,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对知识细节的深入认知时,我们可以设置一下关键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活动,比如:第一,为什么英国会最先开始工业革命活动?这样通过该问题的提出我们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去深入分析和理解工业革命生成的历史背景和必要条件;第二,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都有哪些重大或具备经典性的发明开创和促进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同时代的英国和中国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发展模式?这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去发现和认知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特征上的细节问题,并通过纵横分析比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和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显著差别;第三,工业革命各个历史环节上他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相互促进作用?他们都带来了怎样的积极影响?这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处,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讨论,探寻历史的规律。
这样设置出的问题,不仅能够对学生进行层层的引导,还可以有效的防止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浅尝辄止,引导他们仔细认真的展开阅读和不断深入的挖掘教材中所包涵的知识和信息,继而通过探究和思考将知识链接生成脉络。
三、设置小组学习,多边互动交流
教师、学生和知识是课堂三要素。为了让这三个要素互动起来,我们就可以借助上面的问题,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组内同质,组间异质”为原则搭配出一个由5人左右组成的学习小组。让学生在组内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来承担相应的探究内容。这样的设置方式有很强的互动性,也很容易激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在共同的探索体验中学习他人的长处,拓展问题的广度和深入。
面对探索的共同问题,组长还可以根据组员的特长将学习任务分配,然后针对开放性的重点问题实行共同的分析和探讨。具体到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互动的方式讨论工业革命所产生的影响。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纷纷从不同的角度進行阐发:(1)生产方式。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2)经济结构。农业比重减少,工业发挥重要作用;(3)国际格局。加快殖民扩张和掠夺,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合作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敢于贡献自己的创新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实现“1+1>2”的互动交流效果,在知识面的同事也扩散了新的学习方法和思考角度,在互动中完成知识的有效融合,同时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具体思考和体验养成良好的历史探究习惯,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
四、开展阅读练习,提升理解技巧
材料阅读分析是近些年历史高考的重点,其实也是考查学生历史分析能力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我们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学们要能通过材料描述发现并提取有效的历史因素,寻找其中的历史线索和规律。
这里还以“工业革命”学习为例。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我们在学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可以用多媒体让同学们看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背景视频和对比数据,然后让同学们判断和分析,有怎样相同的历史条件,和怎样不同的历史背景,分别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通过这样的材料整合、分析,可以有效锻炼同学们总结知识,分析历史规律的能力,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上文是笔者联系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对高中历史生本课堂以互动完成学生体验认知的分析与理解。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摒弃传统历史的记时间,说故事的守旧方法,要先给学生明确三维目标,然后以恰当的方式和方法吸引他们参与到知识互动中来。通过合作学习和互动讨论完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掌握解题技巧”的学习体验,最终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迁移,达成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孙小军.以生本理念打造高中历史高效课堂[J].成功,2012,(10).
[2]徐有能.以生本理念打造高中历史高效课堂[J].考试周刊,20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