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爱华
[摘要]分工与协同是思想政治教育两个非常重要的视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教学既需要分工,也不能忽视协作,二者缺一不可。然而,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分工面临缺失、过度或功利主义等问题,即呈现异化的倾向或状态。要消除这种异化状态就必须使分工科学化,必须使思想政治教育分工与协同这两大逻辑实现统一与交互,唯有如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才能得到保障,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目标才能实现。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分工 协同 统一与交互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4年广东省高校党建研究项目“高校党建与舆论引导互动研究”(项目编号:2014GZZZB11)、2013年佛山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佛山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互动体验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3—WJ33)和2014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成果培育项目“复杂性理论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创新研究”(项目编号:粤职院教[2015]第18号)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36-0058-03
一、分工的异化: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分工面临的困境
应该说,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在分工方面的实践从总体上来讲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在一些具体的实践层面,这种分工还不够科学,面临着危机,先后出现了诸如分工缺失、分工过度以及分工中功利主义倾向等问题,即呈现出异化的倾向或状态。
1.分工的缺失导致师生发展的模糊化和碎片化。社会分工是当前诸多学科和领域经常会牵涉到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也本应如此。但是,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仍然存在分工缺失的现象,而分工的缺失又会导致师生发展的碎片化和浅显化,具体来看:首先,分工的缺失导致学生模糊化发展。应该说,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在分工配合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课程内容的选择过于滞后,缺乏时事热点和时效性,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另外,部分思政课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枯燥,观点陈旧落后,缺乏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凡此种种,导致有些学生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部分内容进行质疑,对自己大学生活和今后的职业生涯定位产生迷茫的心理,即学生发展的模糊化。其次,分工的缺失导致教师之间碎片化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体系,但是,由于在学科背景、年龄、性格、家庭、人际、科研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之间的分工并没有得到良好的执行,“大多数学者只知道孤立地思考问题,把自己局限在既定科学或大或小的领域里,他们已经顾及不到自己特殊的研究和普遍的实证知识体系之间的关系”①,即教师之间的碎片化发展倾向。最后,分工的缺失导致各职能部门之间孤立化作业。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思政课老师的责任,同时也是学校管理部门、辅导员和其他专业课教师的任务,各职能部门之间应该是协同的。然而,在很多高校,这种分工与协同并没有得到落实和贯彻,甚至有些部门和专业课教师存在忽视思政课教学的现象。
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和各职能部门之间分工的缺失,导致师生成为一个个孤立的个体,导致师生出现碎片化发展的倾向。
2.分工的过度导致师生发展的固定化和片面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个倾向就是分工过度、缺乏协同。分工过度会导致师生发展出现固定化和片面化的倾向。当前我国有些高校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分工过细和分工过度的问题。有的学生受性格、兴趣和老师的影响,偏爱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课程,而忽视了其他课程的学习,这样必然会导致其发展不全面。有些教师由于学科背景、专业领域和学术关注点的不同,往往在某个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但是在其他领域的建树仍有待提高。有些职能部门由于分工的原因,偏重于某个方面的管理和建设,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构建。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分工,也需要专业化,但是师生首先是人,而不是“机器”或“工具”,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要把人当作人来对待。
3.畸形的评价体系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分工中的功利主义倾向。教育和学习本应是一个十分轻松愉快和纯洁的行为,但是,时下我国某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具性和功利主义的倾向比较明显,具体表现在:首先,在评价机制方面。(1)有些学生的学习动机不纯。如有的学生为了能够在奖学金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有的学生为了能够在各种评优评先中占得先机,甚至有的学生为了能够申请到各种补助,而期待期末考个好成绩。为此,少数同学甚至在教学分工中“巴结、贿赂”教师,殊不知这已违背了教育的原则和规律。(2)由于学校期末考核的压力,有的教师为了能在教学评分中获得好名次而在教学过程中“巴结”学生,专讲一些学生喜欢听但是没有多少营养的内容,这也违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其次,在科研方面。科研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尺度,很多学校给教师科研方面的压力比较大。在日常的教学分工中,有些教师为了自己的科研忽视与其他同事的分工和交流。最后,在教学管理方面。“抓安全、促学习”原本是众多高校管理部门的基本工作之一,然而,由于学生的特殊身份,学生的安全成为众多管理者优先考虑的问题。为了学生的“安全”,有些管理部门甚至干扰正常的实践教学活动,给教师的实践教学带来较大压力。
学校是一片神圣的净土,不能功利化,教育的目的是崇高的,教育不能“由旨在獲得职业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转变为旨在获取高地位职业”②。思想政治教育的分工不能让教育成为社会分工的工具与附庸,而要体现良好的引领作用。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分工的困境归因
当前,诸多因素影响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分工效果。
1.师生之间互动贫乏。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双向互动的过程,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弥足珍贵。但是,在一些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相对贫乏。在网络信息技术和各种应用平台高度发达和日益普及的今天,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在海量的信息面前,学生难以辨别和取舍,加上有些媒体的误导,导致有些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洗脑教育”,对之非常排斥。有些教师由于自身的学科背景、家庭因素和经验因素等,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并不是非常合理,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对学生关心不够,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比较贫乏,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
2.教师之间协同不足。众所周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主要是由“思修”“毛概”等五大课程构成,而从事相关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在专业背景、性格、信仰、家庭和科研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就使得思政课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协同十分缺乏。
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之间也存在缺乏交流的情况。有些专业课教师轻视思想政治教育,甚至部分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存在与德育大方向不一致的现象,如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宣扬“人性自私论”和“个人中心主义”的思想,凡此种种都不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系列问题。
3.部门之间缺乏配合。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思政课教学部门、学生工作处、校团党委、行政部门与后勤部门的通力合作。但是,我们发现多数思政课教师除了日常的课堂教学之外,极少参加学生活动,缺乏对学生的了解,而学生处、校团委等其他部门组织的相关活动又有脱离思政课教学需要的倾向。“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管理这‘两支队伍之间协调配合不够,就很难形成德育第一课堂与学生课外‘第二课堂之间的衔接,也难以发挥它们之间的互补效应。”③
三、追求协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分工的新出路
分工和协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重要方面,两者在逻辑上是统一的,所以二者不存在本质矛盾。只有把分工和协同统一起来并交互在一起,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才能得到保障、教育目标才能实现。
1.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师生之间的合理分工,也需要彼此的交流与互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主要负责相关概念和原理的解释,负责文本知识的传授和引导;学生作为受教育者,主要负责学习和运用相关理论知识。
师生之间除了具有分工的一面之外,还具有协同的一面: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除了要按照教学大纲的指示之外,还要充分考虑双方的实际,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专业和兴趣等因素;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性格、性别和需求等相关因素;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人都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课堂教学秩序不仅需要教师和班干部的维持,也需要其他学生的共同努力;此外,课前的预习与课后的复习均需要师生的协同。
2.增进教师之间的默契与协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单个教师都无法独立完成思政课教学并取得良好效果,教师之间既存在明确的分工,也需要增进相互之间的默契与协同。
就思政课的教学而言,教师在课件制作和科研等方面存在着分工和合作。在课件制作方面,由于学科背景和视野等因素,单个教师很难长期独自制作课件,即使教师个人能力再强,也不能确保课件内容百分之百科学。在科研方面,不同年龄、专业背景和兴趣的教师之间确实存在不同的分工和关注点,有的教师个人能力也确实很强,但是在科研的质量和课题的申报等方面仍然存在着相互协作的需要。
就思政课的管理而言,部门教务员对思政课正常教学和部门的发展不可忽视。教材的选定、教师的选择和课室的安排等,无不与教务员的辛勤工作息息相关。思政课教学需要教学队伍,也需要管理队伍,两者之间的分工与协作是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的可靠保证。
3.强化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众多人员和部门都牵涉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既需要各职能部门之间精密的分工,也需要彼此间的密切配合。
在这个系统之中,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分工是明确的:思政课教师负责日常的课程教学和学生道德的培养;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日常生活;行政部门负责对各部门进行领导;学工处、校团委等负责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学校后勤部门负责提供正常教学和实践所需的各种条件。然而,思想政治教育也急需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同:思政课教师不仅要负责思政课教学,也要与辅导员或其他部门协调,了解学生的需求、性格、兴趣等,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辅导员不仅要负责学生的日常生活,也需要了解学生的考勤和学习情况,而这就需要与思政课教师交流;其他部门与思政课教学部门也需要就课时安排、课室的选定、教学设备的安排使用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展开通力合作,以實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和各职能部门之间既要分工明确,也要通力合作。分工与协作贯穿其始终,既不能盲目分工而忽视了协调,也不能过分追求协同而使分工模糊。只有充分意识到分工与协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才会提升。
[注释]
①盛宏寿.迪尔凯姆的社会分工思想与教育功能的异化[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4):68.
②张慧明.中外高等教育史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8:188.
③彭庆红,张再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协调配合机制的完善与改进[J].思想教育研究,2008(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