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颢
【摘要】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方式,课堂教学是教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最基本模式,也是提高德智体美的主要途径. 但是当今社会的课堂教育更重视结论而忽视了教学过程. 例如数学教学只要求教师把得出知识的思维过程展现出来,从而得出结论,并没有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但是课堂教学要想取得高效率大多数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所以要想教学效果好,只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所以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是现在教学的方向,因此,如何让课程变得更加生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是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数学课堂;学生参与;培养
在现代教学模式中,学生年龄较小,一家人培养一个孩子的家庭背景造成了学生的依赖性过强,因此在课堂上不会掌握主动权,习惯了跟随教师的思路,而并不去自己过多地思考,主要表现在课前不预习,上课不思考,下课不巩固,课堂参与意识不够强,学习效率差.
一、教师应该行使多方面的责任
身为一名教师,主要还是行使传道授业解惑之责,起到控制课堂节奏的主导作用. 数学课程内容本身具有一定枯燥性,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进行常规教学,并不管学生是否学扎实,是否学通透,只是一味地进行理论讲解,学生的参与性自然不高. 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该行使更多的权利,而不仅仅只是一个智育教育者. 在传统观念中,教师以教学为中心思想,学生以听课为中心思想,所以教师与学生之间就会有一定的距离. 如果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还是一名思想品德教育者,对学生的学业与生活有更多的意见与欣赏,那么师生也可以成为朋友的关系.
在这个方面,教师可以从自习课入手,参与到学生的课后作业中,走下讲台来到学生身边,耐心、细心、有责任心地指导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亲切感,如果学生是花朵,那么教师就是悉心培养花朵健康成长的园丁,园丁与花朵应该是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
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主要还是需要教师来调节教学氛围,只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才会更加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有研究表明,人只有在情绪高涨的时候,才能发挥出比平时更高的想象力. 数学课程的大多数内容都很抽象,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参与能力,也会提高教学效率. 而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首先需要教师做到用宽容的心态耐心的对待身边的每一名学生. 在课堂中应该建立平等的对话,教师需要学生回答的并不是问题,而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发现这门知识的答案,让学生感受到教学并不是只有教师在讲学生在听,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只有老师所讲的唯一答案,而是学生与教师可以面对面地沟通,发现数学奥秘中的更多可能,所以和谐的课堂可以使学生更加善于思考,勇于发言.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带动学生思考,一个知识点的传授可以先抛出一个索引的简单问题,让学生在解决简单问题中渐渐发现新的知识点,积极参与到思维过程中,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 当学生学习到一个知识点时,教师应该接着进行引导,让所学的知识点与未学的知识点融会贯通,达到既巩固了之前的知识,又学习了新的知识这一目标.
三、在学生的独立思考中正确引导
学习知识最好的途径就是思考. 在学生自己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去动脑解决问题,但并不是局限于课堂上顺着教师思路的思考,教师的思路应该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变成了上课的主要方式. 学生主动的思考可以提高对知识的认知度,锻炼主动思考的能力,提高了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学生不再是被动方面.
学生只有独立思考了才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方式与过程,以及对这一知识点概念的理解和解题的思考过程,让学生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如果有表述错误的地方教师不要立即打断,要等学生表述完成后再对这次独立思考的错误点进行细心的讲解,这样的模式可以达到对自主学习的知识点更加透彻与熟练,促进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
四、鼓励学生多动手
我们认为数学是一门演算学科,但是在数学这门学科的形成过程中又是经过了无数的实验,所以数学课程也是一门实验归纳科学. 数学实验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途径. 所以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动手去量一下、算一下、画一下,遇到问题如果只靠大脑想而不去动手会错过很多有可能解决问题的方式,在学生不知如何解决问题时,教师应该引导着学生换一种思考方式,多多动手就会得到新的启发. 遇到几何问题时可以画一画图形,遇到代数问题时可是试着把数字带进字母里. 诸如此类,边动手边思考解决出来问题后,学生也会有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也会转化为求知欲,从而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五、学生之间多交流
在课堂上,我们要摒弃教师是主人的传统观念,应该让学生成为主人,支配自己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这样的环境会让学生以一种主动的态度去和同学一起探讨、研究问题. 但是这样的探讨并不是没有前提的,教师应该在课堂刚开始时对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启发,让学生在正确的方向探讨.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思维模式不一样,自然也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所以应该让学生之间多多交流,充分讨论,学习他人之长处,补自己之短处,借鉴相互交融的思维网,对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而同时,多动脑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 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智育,也应该在智育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让学生形成不要怕出错,要勇敢地提出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总之,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当今社会,教学模式越来越以学生为主体,大力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讨论知识的场所,教师要时刻注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去动脑思考,努力创造一个可以让大家更加主动的平台,让每一名学生都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去勇敢地探索未知领域,开启奇思妙想之旅.
【参考文献】
[1]唐安秀.初中数学课堂互动参与型教学模式的探讨[J].新课程研究,2010(11).
[2]严央波.初中数学如何开展参与式教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