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2015-05-30 19:25张延峰
俪人·教师版 2015年17期
关键词:挫折教育化学教学德育教育

张延峰

【摘要】中學化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传授化学知识,培养化学能力,还应该肩负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素质,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制教育的使命。化学教学是中学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化学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键词】化学教学 德育教育 安全环保意识 挫折教育

随着高中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学校教育是“育人”而不是“育分”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本文从化学学科的角度谈谈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些想法。

一、在化学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辩证法是唯一的最高度地适合于自然观这一发展阶段的思维方法。”化学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适时进行辩证法思维的训练,培养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容进一步介绍天体、地球、生物和人体都是由氢、氧、碳、磷、钙、铁等元素组成的,进而说明世界的物质性原则。在进行物质结构理论知识的教学中,通过介绍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的不停运动,明确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论教育。

在讲授物质的分解与化合、氧化与还原、阴离子与阳离子、溶解与结晶、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等概念时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去阐述,使学生初步理解这一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通过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同素异形体中由于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而引起性质不同;硫酸由于浓度不同而性质不同等内容使学生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通过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的化学性质,影响因素是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的学习,加深对内因是决定因素,外因是影响因素的辨证思想的理解。

自然界中各种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如:无机物中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机物中各种烃及烃的衍生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即使同一种物质分子里不同官能团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如苯酚分子中,苯环与羟基的相互影响。此外,结合相关内容,还可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现象与本质、共性与个性、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从而逐步树立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总之,只要有机地、适当地结合化学课的内容,将辩证唯物主义内容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深刻理解,把知识融汇贯通,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发展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二、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政治教育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化学教学中一定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我国是世界上对化学工艺发明和使用最早的国家之一,许多发明创造对推进世界精神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是有卓越贡献的,这是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的最好素材。如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商代就能制造精美的青铜器,春秋战国就能冶铁炼钢,在西汉就掌握湿法冶金技术,四大发明闻名于世。在近现代化学史上,我国的化学家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建国后,我国在化学工业上成果显著。例如:我国著名的“侯氏制碱法”把世界制碱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2003年我国的“神舟五号”载人上天;目前,我国的纳米技术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等等。这些成就标志着我国的科学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也能够增强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深厚的爱国热情。

通过思想感染,能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当然,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仅在于教材,还在于教者的思想、行为的影响和感化。

三、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化学史教育

目前的学生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不仅怕吃苦,而且学习不努力,不刻苦。心里承受能力都比较差。对于这种现象,结合化学教材中一些化学家的奋斗史,开设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品质。如英国化学家原子论的创史人道尔顿,以“午夜方眠,黎明即起”作为治学的座右铭,自学成才。瑞典化学家舍勒原来是一个药店的学徒工,由于他顽强的学习精神,刻苦钻研,结果发现了许多气体并合成了许多有机物。严肃认真,敢于创新。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把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全面研究了燃烧现象,彻底推翻了统治化学长达百年之久的“燃素说”。而英国化学家瑞利和拉姆基在测量气体的密度时,发现由亚硝酸铵制得的氮气和由空气分离所得的氮气密度不同,但是仅几毫克的差别。别人是容易忽略的,而他们却认真地分析研究,进一步地分离测量,最后发现了稀有气体。针对目前学生学习惰性的情况,有效的学习一下化学家们的奋斗史,激发他们的斗志,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去学习。

总之,通过对化学课堂的德育渗透,因势利导,循序点化,能使课堂丰富有趣。在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的过程中,师生进行感情沟通,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中长期创设情境随机渗透德育教育,能陶冶和熏陶学生,使其通文悟道、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准确表达和灵活运用知识并发展智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道德,促进学生学习动力的形成,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德育渗透并不是急功近利的,它需要长期积累、潜移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的师德、情操、教学素质、能力及人格魅力等隐形教育的影响,是保证德育教育功能的重要前提。

德育教育决不仅仅是政治,思想品德课教师和班主任的事,所谓“教书育人”,就是说各科教师不论在课内课外,不论什么学科,都可以渗透德育教育。化学教育教学必须突出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寓德育于化学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1]朱小蔓.走向心灵的教育[J]上海教育科研,2007 :1

[2]顾琼,姜丽,桑轻松.高中生学生方式变革的策略思考[J].教育心理, 2008 (9 ): 66-68

[3]陈晶,胡志刚.巧用心理效应,优化化学课堂[J].化学教学, 2011(2):

猜你喜欢
挫折教育化学教学德育教育
中学生挫折教育方法研究
幼儿教育中如何实施挫折教育刍议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挫折教育”警示录:强势妈妈为何惨死儿子刀下(下)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