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君
摘要:海南房地产的发展不同于“北上广”或者内地房地产的发展,发展的重点在于海南的国际旅游岛建设。从海南建省开始至今,海南的房地产经历了不一样的轨迹,本文从之前海南房地产的发展轨迹分析未来海南房地产发展方向。
关键词:海南房地产;国际旅游岛;烂尾楼;房地产销
售;房地产量
海南,是位于我国最南边的一个岛屿,拥有广阔的海域,加之陆地面积达到三万四千平方公里,现有人口为670万人。
1988年4月13日,这对于海南来说绝对是具有历史时刻的一天,随着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举行,会议通过以举手表决方式撤销广东省海南行政区,设立海南省,并且建立海南省经济特区。这就意味着海南经济特区是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并且是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2001年,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概念第一次被提出。随着往后几年省级单位的重视,以及国家对此派出越来越多的专家考察和写下的研究报告。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也标志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概念转变为现实,正式开始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并由原来的省级发展路线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也意味着海南在1988年建省,并且成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之后,迎来了第二次重大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也为海南独特的发展环境制定的一条发展道路。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这是《春天的故事》里的一段歌词,歌词中的“老人“相信大家也都知道,就是邓小平同志,而其中的”诗篇“就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随着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结束,武昌、上海、深圳等地被划为了经济特区成为一夜崛起的城市,一座座的高楼拔地而起,上海成为了全国的经济中心。而作为城市配套必备的房地产行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正是如此,在海南建省建经济特区之后的几年,房地产行业空前火爆,光是土地的价格就在一年内翻了10倍以上。根据当时的报道,在1992年末统计得出的数据,整个海南在1992年的固定资产投资达到了160多亿,而其中房地产的投资达到了固定资产投资的一半,而海口作为海南的省会,仅仅在海口的房地产投资就达到了40个亿,房地产用地达到了800万平方米。如果上海和深圳等”画圈“城市一样,1992年这一年,海南的省会城市海口市的经济增长率创造了历史最高点的83%,而作为海南最南端的重要旅游城市三亚也达到了73.6%,当年海南省财政收入的40%就来自于一夜爆发的房地产行业。这无不说明海南房地产行业的火爆,也似乎在预示着海南会成为下一个上海,或许应该这么说,海南或许会成为下一个珠江三角洲。
1993年,房地产行业达到了空前的规模,随着经济特区建设的加快,在1993年初,海南的特区效应,特别是在房地产这一块得到了全面释放,甚至用夸张来形容这一规模也不足为奇。在海南建立经济特区以来,从1988年的平均房价1000平方米至1500平方米,到1993年初的7500平方米至10000平方米,在小小的海南岛上,竟然出现了超过2万家房地产开发的注册公司,在人口数不过才670万的小岛上,竟然出现了将近3000万平方米的商品房。这种惊人差距在乐观主义者或者说房地产开发商和投资商看来,似乎第二个上海正在快速建成,至少在房地产这方面,在房产容量这方面,或者更直接一点,在房价的增长这方面,已经超过了上海当时的速度。但是在更多人看来,这对海南来说并不是好的发展,这是一种超负荷的发展。即使在当时的专家看来,这不是飞速的发展,而是一场房地产泡沫风暴来临之前的繁荣。好在当时国家也看到了这场危机,认识到这场危机的严重性。
如果说1992年南巡讲话是开始,那么1993年6月23日朱镕基的讲话就是这场空前“盛宴”的结束。随后一天,国务院发布《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意见》,16条整顿措施。所谓整顿措施,这实际上就是给这场“盛宴”一个打击,想要在暴风雨来临前及时做出补救,16条措施,条条致命,这场浮夸的房地产“表演秀”落下帷幕。这场调控给海南带来了空前的打击,在这场打击中留下来的遗产是全省“烂尾楼”的数量高达600多栋,空置的商品房1600多万平方米,泡沫经济达到800亿。随后就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补救措施,但是这也措施也就相当于“拆东墙补西墙”,甚至是“亡羊补牢”一样,效果十分有限。
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但同时也强调,保持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积极引导和发展与旅游业相适应的房地产业,科学规划房地产业发展类型、规模和速度。但是这种仅仅在强调层面的话语,对于房地产商和狂热投资者来说,并没有多大用处。仅仅一个月内,海南的房地产便“活”了过来,迅速重回1993年初那段梦幻般的日子,如同过山车般直冲云霄。
2010年1月至今,国际旅游岛的效应还在释放,国家级对房地产的限制和省级房地产限制也在不断加大,但是这似乎仅仅是对房地产形成短暂的顿号,并没有太大实质性的作用。就拿文昌的清澜开发区和高隆湾旅游区来说,从2010年开始,大量的房地产商和资金往清澜涌进,据不完全统计,房地产商高达20家,投资金额超过60亿。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这或许不是一个非常夸张的数据。但是如果在这个数据前面加上前提,文昌现金人口仅为60万左右,清澜镇的人口仅为4万,其中90%以上还在乡下居住,文昌人均月收入仅为2500元,而清澜的平均房价为9000元平方米。正因为如此,泡沫的效应马上就蔓延了整个清澜。“夜晚的清澜很美,房地产规模很大,但一眼望去,犹如星星之火。”这是我在夏天夜晚去高隆湾所感受到的,“星星之火”指的是那不到5%的入住率,这股“星星之火”能不能“燎原”我还不能下定论。但是在短期能“燎原”的可能性不大,甚至说没有,因为清澜的卖点仅仅椰风海韵。而在文昌另外一端的龙楼镇,2010年宣布在龙楼建设航天发射基地,原计划在2013年首发,而龙楼镇光从房地产这方面来说,还没有发展起来,仅有两家房地产在龙楼开始了楼盘的销售,这种全面的慢速度或许才是符合“中国速度”。但是我也相信龙楼或许能发展更好,因为这是泡沫并不在龙楼开始蔓延,而是等到基础设施和一体化城市发展成型后再大规模开发房地产,这是和清澜完全不一样的发展模式。
相比于像2010年房地产商和投资者像“中国大妈”那般的涌入,现在的房地产商或许低调很多,低调指的是两方面,一个就是来的少,一个就是定位低,这对海南的房地产来说是件好事。时隔五年,在上一轮房地产泡沫还没有完全消除之前,房地产投资者终于想起了房地产的消费者人群,这其中不仅仅有来自内地的炒房者和旅游者,还有海南本地的居住者。从现状来分析,在炒房热褪去之后,海南本地的居住者消化房地产能力或许比内地旅游者要大,只要房价回到正常水平,也可以说回到这个阶段该有的水平,那房地产的发展之路势必会平稳许多。
也许所有的人都应该意识到,海南的房地产现在所需要的并不是“快”,而是“稳”。(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