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之我见

2015-05-30 08:32吴春燕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16期
关键词:操作参与因材施教

吴春燕

【摘要】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主要是以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来决定的. 参与是学生心理的需要,是认知发展的需要,也是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创新意识的需要. 教学中可以通过设好开讲引参与、加强操作乐参与、因材施教皆参与、引导自学会参与.

【关键词】 参与;开讲;操作;因材施教;自学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同时《新课标》强调,要把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现代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学过程应该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主要是以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来决定的. 参与是学生心理的需要,是认知发展的需要,也是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创新意识的需要.

一、设好开讲引参与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课始,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游戏、竞赛、模拟情景等吸引学生,使学生带着炽热的追求和疑问参与新知的学习.

每节课的开讲,应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一般的做法是:以疑激欲、以趣激欲、以境激欲. 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采用以疑激欲开讲:大森林里,小动物们正在举行数数比赛. 狮子当裁判,小猴、小鹿、小狗、小兔依次围在狮子的身旁. 裁判宣布比赛规则:从小猴开始,小猴、小鹿、小狗、小兔分别数1、2、3、4. 每一个数字都会对应到一只小动物身上. 比赛时,我报出一个数,这个数数到谁,谁必须马上回答“是我”. 比赛正式开始了,只听裁判刚报“19”,小狗马上接口:“是我. ”“25”,小猴又及时地接上“是我”. “34”则是小鹿在喊“是我”. 每一次回答都是那么干脆、敏捷,得到裁判的充分肯定. 它们怎样很快作出判断呢?孩子们迫切想知道答案. 这时教师适时告诉学生:学了今天这节课的知识后,你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不到2分钟的开讲,将孩子们的求知欲完全调动起来,参与新知的学习成了孩子们内心的需要.

又如:教学“小数的性质”,采用以趣激欲开讲:出示“3、30、300”三个数,问:“谁能用适当的单位名称并用等号将这三个数连起来?”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通过认真思考,有的说“3元 = 30角 = 300分”,有的说“3米 = 30分米 = 300厘米”.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此时,我又提出一个问题:“谁能加上同一单位名称将上面三个数用等号连起来?”学生听后,思维更加积极,提出了“3元 = 3.0元 = 3.00元”“3米 = 3.0米 = 3.00米”. 最后,我接着问:“像3,3.0,3.00这样的数大小是否相等呢?为什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这个问题——小数的性质. ”这简单的三个数,引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愉快地进入参与探求新知识的学习过程.

再如:教学“相遇问题”采用以境激欲,一上课,为学生创设这样一种环境,出示“相遇、相距、同时、相向”这四个词,师:“同学们,你们能用动作和语言来表演这四个词的意思吗?”一下子,孩子们就活跃起来了. 这种情景的设计,就是让孩子们在实践当中自己去理解概念,展开新课.

二、加强操作乐参与

马芯兰老师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 ”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听科学. 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 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先让学生找出情境图中的三角形并利用课件标出三角形的轮廓后,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利用准备好的材料想办法做一个三角形,要求边做边思考:“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三角形有哪些特点?”交流时有的学生说:我用3根小棒摆了一个三角形;有的学生说:我在钉子板上围了一个三角形;还有的学生说:我沿三角尺的边画了一个三角形……教师逐一展示学生的几种做法,引导学生观察做的三角形思考:“大家做的三角形材料不同、形状各异、大小也不同,有相同的地方吗?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呢?”再用自己的话对三角形的概念进行描述,最后请学生闭眼想一想,在本子上画一个三角形.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教师的问题“大家做的三角形材料不同、形状各异、大小也不同,有相同的地方吗?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呢?”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三角形的本质属性的关注,再通过学生动手画三角形后的辨别与修正活动,很快突破概念理解的难点,实现对三角形意义的建构.

动手操作起到了化静为动、以动促思的效果,符合学生好动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的乐趣. 在教学中,凡是能够操作的,教师都应结合具体的内容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对学具的摆、剪、拼、移进行操作,调动多种器官参与感知. 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法A:通过观察几组数,引导学生得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法B:让学生动手摆火柴棒,依次用3根、6根、9根,2根、5根、8根……火柴棒摆在数位表上(如下图),一边摆一边讨论:用3根、6根、9根火柴棒摆出的数能不能被3整除?用3根、6根、9根火柴棒能不能摆一个不能被3 整除的数?用2根、5根、8根火柴棒摆出的数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兴致勃勃地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他们发现了规律,正确地概括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法A显然没有教法B能引起学生的参与乐趣,达不到后者的效果,重要的原因是忽视了让学生动手操作.

三、因材施教皆参与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学习目标的制定不仅要根据课标、教材的要求,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 要做到让全体学生都能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唯有做到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拟定编题计划,确定检查本节课知识的题型和数量,再配置供好、中、差学生练习的有区分度的题,这类题包括课内的反馈练习、课堂作业及课外的家庭作业,如反馈练习设计有必做题和选做题,要求学困生做必做题,中等生做必做题和较简单的选做题,优等生两种题都要做;对于一题多解的题,要求学困生用一种方法解答,中等生用两种方法解答,优等生则用两种以上,并且要列出最佳解法. 对于超要求的同学,给予大力表扬. 这样教学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学习,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获得成功,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

四、引导自学会参与

邱学华老师说:“引导学生自学,是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形式. ”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学,授予自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围绕这几个方面自学:① 自学的内容是什么?包括几个部分?② 新知的学习与哪些旧知识有关?③ 应该特别注意什么?④ 记下不懂的地方;⑤ 举例说明学到的新知识等. 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先让学生自学,说自学心得. 生①:本节课的重点是要求我们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生②:学新知要用的旧知识是通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生③:为了学好新知要先复习通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关键是通分;生④:为什么要先通分?有了这样的自学水平,学生的参与就更有广度和深度了.

总之,教师要动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为学生创设各种参与数学学习的条件,让每名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自己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操作参与因材施教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关于数控机床操作中防碰撞措施的探讨及分析
泌尿外科手术及操作致输尿管损伤临床分析
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操作能力
小学生参加篮球训练的特点分析
“参与”北约军演的UFO
关于有效思品课堂的几点思考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