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静
【摘要】物理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在教学过程应重视课堂的丰富性和趣味性,注重课堂创新与开发,充分发挥师生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创设情境,培养兴趣,激发情感,巧妙激疑,成为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学习、提高物理课堂学习效果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激情引趣 优化物理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任何学科的教学,要想创造最佳的教学效果,都离不开好的课堂环境,对于内容比较抽象、枯燥的物理课来说,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尤显重要。我们的课堂要让学生的心情激荡,使他们感到物理学知识神圣,有魅力和诗意,才能在愉快的氛围和环境中,迸发激情,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意愿。创设教学情境的手段和方法多种多样,往往要因人而异,因课而异。
1.联系社会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在创设教学情境中,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求知、求动、求趣、求异、求新的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创设出引人入胜、妙趣横生的情境。例如:在学习物体浮沉的条件时,联系生活中煮水饺的情景,让学生回顾煮饺子的过程,讨论:为什么饺子刚下锅时是沉入水底的,但过了一段时间饺子都气鼓鼓的浮了起来,最终漂浮在水面上,它所受力的关系又是怎样的?这样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的现实意义,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愉悦心情,触发学生的情感和求知欲,更能提升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2.通过读文章讲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读文章讲故事,现象生动,感染力强,在课堂上用读文章讲故事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究,以增强探究欲望。如在“运动的描述”中有几个基本的概念———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的选取,我们可以讲一小故事:在二战时期,一名法国飞行员在高空中驾驶战斗机高速飞行时,突然觉得耳边有小虫在飞,一伸手抓过来看看,吓出一身冷汗,原来是一个敌人的子弹从他的身邊飞过。学生此时瞪大了眼睛,这位飞行员怎么这么伸手敏捷抓到高速飞行的子弹,这是为什么呢?再如,在学习动能时,给学生读这样一则新闻:《新民晚报》报道,沈阳开往上海的195次列车经过上海铁路分局管辖的沪宁线103K区段时,从列车左翼车窗飞出一只馒头,不偏不倚正好打在当班的职工的鼻子上,当场将其击昏。馒头真有这么大的威力吗?为什么此时的馒头能把人砸伤?教师通过运用风趣、诙谐机智的语言来创设情境,使教学生动风趣。这样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巧妙地应用风趣语言引导学生,让其产生共鸣,从而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赢得学生的喜爱,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3.运用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教学时要“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恰到好处地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事件来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和探究欲,通过一系列来源于生活的问题,创设探究情境,使学生已有经验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矛盾,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比如学习改变压强的方法时,老师可请一位学生将缝衣针用力穿过一块较硬的布,学生感到很困难,手也感到疼,此时老师拿出一只顶针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顶针帮助下它,将缝衣针穿过硬布,有了顶针的帮助,学生感到容易多了,手也不感到疼了,同时产生了为什么两次手的感觉会明显不同的问题。再如用手提西瓜时,袋子比较勒手,在手上垫一块厚厚的纸壳感觉好多了。利用这些情景很自然地引出了课题。物理与生活联系紧密,生活中处处涉及物理,从物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入手来创设情境,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物理的重要性,又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亲身体验,激情引趣
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在讲授气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时,让学生在课前每人准备一个漏斗,一个乒乓球。首先,让学生将漏斗口朝天,然后把乒乓球安然放进漏斗里,再将漏斗口朝下,手一松,乒乓球落下来,掉在了地上。实验之后,学生轻而易举就得出了结论:乒乓球由于受重力作用而落下。接下来,又做了一个实验:将漏斗口朝下,把乒乓球放在漏斗中用手指顶住,从漏斗的另一头吹气,同时移开手指,奇迹出现了:球在漏斗中漂浮起来了。面对此情此景,好多同学都欢呼起来,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顷刻间,同学们学习知识的兴趣浓厚起来,有的反复实验,有的认真观察,有的自主讨论……最后同学们自己得出了结论:原来吹气时,乒乓球和漏斗壁之间的空气流速加快,压强减小,而乒乓球下面的空气压力相对来讲就大,于是乒乓球被托了起来。这样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认识,使他们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双手对自然现象和实验结果发生影响,同时得到了成功的满足。
三、巧妙激疑,激情引趣
古人云:“学启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求知欲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精心设计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从而把“教”转化为“学,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要精心设计疑问,巧妙提出疑问,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激励诱导学生,尔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教学实践中,能否成功运用“设疑法”进行教学,关键在于教师设疑的艺术,所设的问题要富有启发性,符合学生实际,这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讨论的基础。例如,为什么人触电会有生命危险,而鸟落在高压线上却安然无恙?为什么苗田灌水能防霜冻?类似这样的问题一提出,就会深深吸引学生探索。但是,“设疑”一定要注意教学的目的性和学生的接受性、兴趣,应力求创设一种使学生产生疑问、渴望解答的情境,以保证学生获得正确的科学知识。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认真分析教材,结合认知理论,努力创设问题情境,采取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物理课堂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王心.物理课堂举例之我见[J].广西物理 1996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