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燕
摘要:多媒体技术的学科运用创新作为教改的成果体现之一,有效地提高了初中数学教学效果,为初中数学创设了更加优质、科学与高效的教学平台。成功的数学教学要有灵魂,即要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而培养学生进行思维创造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信息化;初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
一、正视初中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现状
在很多课堂中,学生习惯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却很少能自己提出问题,有些概念并未真正理解,有些知识的由来和“所以然”更是一知半解,学生有疑却不问,这是为什么呢?
1.教学的封闭性让学生无疑可问
传统的结论性教学,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已经习惯教师给出现成的结论或答案,这样的一种课堂氛围也让很多学生不敢问,所以就放弃了提出问题的念头。
2.教学的“功利”性让学生无机会问
在传统的课堂上,大多数教与学的行为均由教师或部分优等生包办代替,当教师发现学生提出的问题思路不对时,往往会打断学生的表述,这样一种不给学生机会提问的教学,不能让学生的学习技能得到进一步的锻炼与提升。
3.过于依赖听觉阻碍了学生问题产生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重视听觉接收信息的功能,同时学科课程的开设也阻隔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影响到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1.巧借信息化创情景激发问题意识——想问
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问题源于情景,数学情景是含有相关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情景,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例如,在“有理数的乘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一段有关拉面的视频,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拉面在拉面师傅的手中逐渐变得越来越多,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促使学生进行认知结构的重建。所以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创设相关的数学知识情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2.借鉴信息化营造民主氛围培养自信心——敢问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促进学习的关键乃是教师和学生个人之间关系的某些态度和品质”,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的表现和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让教师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提供适宜探究的学习环境。例如,复习八年级数学“四边形”这一章时,我在课件制作上,利用热链接把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特殊平行四边形等主要的知识点,把相关的动画和图片都融合在了一起。把课件放在服务器上,在网络教室进行教学时,让学生根据自己需要,有选择地学习主要内容。这样教师与学生都成了学习者,学生不仅可与同学进行学习交流,也可同教师探讨问题,形成了交互式学习氛围,还可通过网络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在愉悦、民主的课堂气氛中,师生的思维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状态,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答。
3.利用信息化扩展课堂容量拓展知识——善问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融合,有利于学生知识视野的拓宽,学科的融合。例如,学习七年级下册“统计调查”这节课时,我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PPT课件,通过链接互联网,有效通过编号(字母),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现场进行调查统计,在探究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们形式多样的问题脱口而出。现代教育技术融合了学科知识,让学生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观察,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从而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4.借用信息化展现知识过程提升能力——会问
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从敢问到爱问再到会问的过程。在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较轻松再现这一过程。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的证明时,教师可以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与学生共享,介绍《周髀算经》里勾股定理的记载,及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勾股定理的事迹。教师还应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总结,进而提出勾股定理,这样能把勾股定理的精华之处一步一步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他们充分感受其魅力。然后再用多媒体展示勾股定理的探究历史与证明方法,让学生感受数学家们的奇思妙想。这样在多媒体手段的支持下,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成了一间功能齐全的“数学实验室”。不断地问,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探究,让学生知道数学需要探究、归纳,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