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生活 走进习作

2015-05-30 00:34代能成
俪人·教师版 2015年19期
关键词:指导习作生活化

代能成

【摘要】在小学生习作中,空话、套话连篇,内容空洞,索然无味现象不鲜少见,就起主因是我们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运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禁锢了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的习作内容拘泥于书本和课堂,而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本文在让学生习作生活化,个性化,人文化方面做了一些探究,便于指导我们的习作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习作 生活化 指导

习作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学生难学,教师难教。脱离生活实际,忽视习作教学中人文性使然。因此只有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摒弃传统习作教学。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一、贴近生活,有话可说

1、融入生活 激发情感

小学生习作往往有“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的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我以为我们教师使学生远离了丰富多彩的习作源泉——生活。因此我们习作指导首先要做“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让习作生活化。

在一次“六一”庆祝前夕,在与学生交谈后我发现:学生对学校“六一”庆祝活动的安排颇有微词,我灵机一动,便举行一次“六一”应这样庆祝的习作练习,结果果然不出我所料:就是那些平平常常默默无语的学生所写的文章,也由“兔尾”变成“豹尾”,洋洋洒洒三页多,且言辞中肯,感情强烈。看来“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语), 学生在其感兴趣的方面有了较深的情感体验,在一定情境中遇到这方面的话题则情动而辞发,,因此,除了选题时要贴近学生外,更主要的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抓拄契机,活化学生的丰富积累,真正达到“我要写”的境界。这样习作练习才能有可能使学生的内部语言得以生成,表达能力得以提高,学生习作学习生活才有生命的律动。

当然激活学生情感也不是件易事,其基本因素必须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师生间必须是零距离,其次激发学生对选题的兴趣,再者便是创设一定的情境。

2、小组合作。提炼生活

在与学生的交谈中,我了解到好多学生都是凭着感觉走笔,那个个环节该写与否,该详与否,全然不知,这无疑给我们教者敲响警钟——习作指导不得法,

那么,我们应如何进行习作指导呢?在实践中,我初步探索出一种“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以学定教的习作指导策略,建立以互评互改为中心环节的作文教学模式,学生初写→同桌点评→小组互评互改→教师点评,这样把习作前的观察与构思,拟稿与初步的修改完全放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甚至在校外,置于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完成。最大限度地张扬了个性,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这样“从学生中来”的有针对性的具体形象的习作指导,学生很容易接受,当然,这样指导下,学生的习作,绝不会千篇一律。

二、动态评价,尊重个性

《新课标》要求我们教学评价的不仅甄别与筛选的功能,而应能促进学生发展的发展性评价。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则要我们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独立体验与感受,结合自己的实践,笔者认为当前习作评价应注意以下四点。

1、尊重主体的独立感受:评阅学生的习作时,我们不能以成人眼光或教者的生活经验来看待评价孩子的表述,这方面李吉林老师曾经介绍一个例子:她任教的班上有个学生写了句:“原来阿姨是女的”这句话,这句话不是一句大废话吗?但李老师在批改时并没要求该学生删去。她说,因为这个孩子以前并不知道阿姨是女的,现在她发现了,并要将这个发现与同学老师一同分享,这难道错了吗?多么细心的呵护啊,孩子当然愿望对李老师“写自己心里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更“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2、分层而评,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翻开一个班的作文本便可发现,得“优”的老是那几个学生,得“中”甚至“差”的总是跳不出“中”与“差”的圈,因此在實践中我采取了分层而评的策略,增强各层次学生的习作自信心,让他们每人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①面对全体学生分层而定,不同层次的学生,评定等第的标准不同。②对一个学生的要求则循序渐进的,如我对一个习作后进生最初得优的标准是:顶格不写逗号、句号、问号等标点符号,接下去得优的标准是:“要分段”……这样逐步提高,一步步将之引入成功的彼岸。

3、指导性批阅,促进学生再发展。

从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批阅作为一篇作文教学的终节环节,从而使这环节的教学功能仅是“评定包改”甄别优劣,学生在这一教学的环节几乎没有收获,仅得优者受到鼓励而己。而低等第者反而再次受到打击,削弱习作的信心。

批阅这个习作教学环节应是:根据习作的具体情况,采取恰当的形式予以再指导,自评—互评---小组评---班级展示—教师指导。

4、动态评定,让学生对习作充满希望。

习作等第的评定不能一锤定音,应实施动态性的等第评定,促进优生更“优”,差生变优,具体做法是:得“良或优”的习作,经学生成功的修改后,我们可以把这篇习作重新评定为“良+”或“优+”(与学生约定中+=良,良+=优,优+=特优),学生若再作修改,习作还可以再作评定。直到学生自我满意为止。这样动态性的评定,对于习作后进生来说,给了他们很容易的“得优”的机会,对自己的习作充满希望与信心。

习作源于生活,让学生贴近生活,习作才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李翠梅.让生活走进作文让作文贴近生活[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1(11):84.

[2]陈小美.扬生活风帆创习作精彩——习作《我学会了_》教学案例[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2(7):55-58.

猜你喜欢
指导习作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高校钢琴教学探讨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