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合理提问的认识与思考

2015-05-30 22:10刘小青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16期
关键词:竖式新知因数

刘小青

【摘要】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我们在教学新知时往往通过复习旧知,挖掘出新旧知识的共同点,导出新知,而这些知识的迁移都需在课堂教师的引导中进行,因此合理设计提问来进行知识迁移是贯彻新课程理念﹑推进新课程目标实施的需要. 只有处理好课堂的有效提问,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方法的交流和经验的分享,才能使课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关键词】 提问;知识迁移

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常用方式,人们对它的研究已有很长历史. 最早就有我国2000多年前的人类教育史上的“万世师表”孔子的“启发式”提问和苏格拉底的“产婆式”提问. 目前,国内外很多研究者都关注于提问的功能与作用、技术与艺术两大方面. 比如张丽、李如密等人就提出:设计问题要合理;发问要注意个别差异;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和时间候答;在理答方面,依情况评论;最后要给予有效的教师反馈. 我国严永金在《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一书中指出: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及老师的教学质量,还能让学生掌握“提问”的思路和方向,从而导出新知.本文就课堂中教师合理提问帮助学生知识迁移为例进行了一些简要探索:

一﹑课堂提问的适度性

根据小学生的阶段特征,注意力容易分散,但他们求知欲强,接受新事物积极性高. 新课程提倡学生主体地位,自主探索新知,所以教师要循循善诱,有层次、有启发性的提问更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的思路. 教师课前提问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片段:(一)有3盒彩笔,每盒12支,一共有多少支彩笔?

师: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吗?

交流反馈:

12 + 12 + 12 = 36(元).

12 × 3 = 36(元).

师:12 × 3 = 36,你是怎么想的?能把你想的过程写下来吗?

交流反馈后,老师进一步引导.

教学片段:(二)学习竖式

师:12 × 3,竖式怎么写?

师:你能把你刚才想的过程在竖式上表示出来吗?写完与同桌交流一下.

生交流想的过程.

师:现在请你先在脑中回忆一下刚才的操作过程,再说说12 × 3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知识之前已经能用分拆的方法计算,本节课主要是对竖式的学习. 第一个问题产生了,怎么将算法在竖式上表达出来即如何从算法向算理过渡?

他们脑中原有的知识和新知识发生了冲突,有了冲突就能引起思考,引发学生的反思. 此时,教师及时提出问题进而引导学生对产生的问题进行讨论,不仅能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课堂提问的目的性、针对性

教学片段:四年级上册练习九 P59.

算一算,想一想: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18 × 24 = 432.

(18 ÷ 2) × (24 × 2) = (18 × 2) × (24 ÷ 2) = .

生计算完交流反馈,有学生说积都一样,也有学生会发现说:一个因数扩大2倍,另一个因数缩小2倍,积不变. 对于有这个发现的学生,我肯定是特别表扬,因为这个发现,尤其是对这发现的表述对四上的孩子来说难度确实不小. 但事实在我班上确实发生了. 随即我马上抛出问题:同学们现在各想一个数,依上做法(18 ÷ 这个数) × (24 × 这个数) = ( ),看看积有什么变化?生会说积还是不变. 师: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把你的发现跟同桌相互交流一下!同桌相互讨论,老师引导. 交流反馈,师板书:

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生齐读,并对结论进行质疑:“说说哪个词更重要?”我们对话如下:

生:“相同”这个词语很重要.

师:为什么?

生:如果(18 ÷ 2) × (24 × 3) = 648,积就改变了!

……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相同”确实很重要,还可以用哪个词代替?

生:一样……

师:这个数可以是“0”吗?

我们经常在课堂听到“是不是”“对不对”等等这些空洞的问题,一节短短几十分钟的课难道就是这样被磨去吗?学生在诸类问题下能有多少启发呢?这样的问题对课堂的作用又有多大呢?可想而知. 其实我们每堂课都有教学目标,这堂课的所有活动都是为本堂课的目标服务的. 那么课堂提问就不能是随意的,而是要结合学生的现有实际认知,弄清我们教师要提的每个问题是为解决什么,达到什么目标,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是课前精心设计过的,力求使提问具有目的性、针对性.

课堂上常见的提问方式有开门见山式、循序渐进式、比较式、反向式、简单复述式,等等. 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那么如何设计恰当的课堂提问来提高课堂的效率就是我们教师必修的一门课.

【参考文献】

[1]严永金.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澳]Eric Frangenheim.活跃课堂思维的教学策略[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1.

猜你喜欢
竖式新知因数
生活新知
生活新知
竖式趣题
竖式填数
因数是11的巧算
“积”和“因数”的关系
积的变化规律
错误的竖式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找因数与倍数有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