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困”在哪里?

2015-05-30 10:48许小丰
求知导刊 2015年16期
关键词:学困生

许小丰

摘 要:一直以来,学困生始终是困扰教育者的问题之一,那么,学困生究竟“困”在哪里?能否通过教育途径完全消除?笔者认为是不现实的。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者不能给予学习者所有其需要的情感支持,只能在有限的客观条件下对学习者施加影响,从实际出发,尽力而为。这不是悲观消极,而是以积极客观的态度面对现实。

关键词:学困生;标签效应;个人情感

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在学习方面有困难或者障碍的学生。美国特殊教育家柯克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学习困难(learning disability)”的概念,也称“学习无能”或“学习不良”。他在1963年第一次正式提出这一概念时,同时把学习困难定义为“学习无能是指在阅读、数学计算、语言发展和社会交往等方面实际水平明显低于应有水平”,而且“学习无能将学生的感觉障碍和智力障碍排除在外”。

目前,我国对学困生的判断标准仅限于学习成绩。教学目标、学科标准、课程标准等“目标”和“标准”将学习者分成了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如果不能达到学习目标,测试成绩在班级排名靠后者,就会被认为是学困生。但是标准是否合理?能不能客观全面地判断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智力水平、喜好倾向?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那么学困生究竟“困”在哪里呢?在笔者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困”在标签。学困生本身只是一个称谓,一个标签,这个标签本身不够客观、真实、全面,不足以反映学习者的真实情况,反而会给一些学习者带来负面影响。这里出现了两个问题,第一,标签本身的不科学;第二,标签成为一种语言暴力,对学习者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困”在教育。学习者是未成年人,本身没有完善的自我认知能力和了解世界的能力,因此,教育对他们尤为重要。教育的功能之一是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发展,而学习者身心发展又存在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因此实现教育目标需要教育者因材施教,发掘不同个体的不同潜力,而不是统一目标,统一教学,统一标准。孔子倡导因材施教,“听其言而观其行”“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多元智力理论,提出“以个人为中心的教育”。由此可见,学困生之所以“困”,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教育。如果忽视个体的差异性而把有潜力的学生当做学困生,是教育的失职。

“困”在情感。在未成年人的世界里,既不能选择自己生存的环境,也不能很好地控制或处理情感问题,情感对学习态度、学习效率影响巨大,这种情感的影响既包括家庭情感、师生情感,也包括同学之间、同龄人之间的情感问题。把情感问题牵扯到学习中去,对学习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是一种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会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对学习产生正面的促进作用,但如果是负面的、消极的、不健康的情感,就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状态,甚至被误认为是学困生。情感原因无关智力,无关教育内容,是最为复杂也最为棘手的情况。

不论是“困”在标签,还是“困”在教育,最终都“困”在情感。标签带来的情绪、教育者不能够正确对待学生而导致的师生关系不适、家长的压力等是最终导致学习者学习动机、兴趣、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可以从低级到高级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当学习者贴上了学困生的标签,就被强行加入了一个类别,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我就是学困生,我学习不好,和其他同学不一样”的心理暗示,自卑感、被遗弃、不被重视和尊重的心理也由此产生。因此,学习问题就变成了情感问题,学习者的心理需要一旦不能被满足,就无法对学习产生应有的积极态度和热情,也就能理解为什么学习越差的学生越不爱学习的现象了。而且学习者接触的环境不仅仅是学校,还有家庭和社会,学校给予学习者的教育相对来说是可控的,但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却是无法控制的,具有复杂性。教育者无法关注学习者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必定会受一些或积极或消极的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影响都会反映在学习者对待学习的态度和精神状态上。这种情况下,不得不承认教育者的力量是不够的。但是每个人都有创造“完美人性”的积极倾向,即友爱、合作、求知、创造等特性潜能的充分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学困生内心深处的愿望,利用积极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改变自我认知,开发其创造力。

古往今来,自从有了学校教育,就有学困生,也许称谓不同。笔者认为,原因就在于人的情感是复杂的,教育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学困生现象,尽一个教育者所能,照顾学习者的情感需要,不盲目乐观,把问题简单化,不悲观消极。教育者要把一个他们应有的仁慈与爱传递给学生,加之因材施教,不简单粗暴地判断学生,让学习者能够在客观条件下完成最大程度的自我实现。

参考文献:

[1]牛智慧.初中生英语学习策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D].苏州:苏州大学,2013.

[2]魏朝晖.积极的情感因素对中学生英语成绩的影响[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学困生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数学“学困生”转化方法思考
数学“学困生”转化方法思考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谈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初中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思考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谈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