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芳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多媒体进入了课堂,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越来越明显地显示出它不可抵挡的优势和作用. 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创设特定的教学环境,呈现丰富的教学内容,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营造协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近年来,通过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我逐渐体会到课件制作和应用的乐趣,使我的教育教学效果着实上了一个新台阶,我感受颇深. 以下谈几点我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和其他老师身上得到的感受.
一、善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就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创设形象生动、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 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学习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能将有时难以表达甚至根本不能用语言完整而准确地表达的图形、图像的运动信息以及一些抽象的理论、复杂的空间结构,通过文字、图形、三维动画、视频图像、声音等各种教学信息,使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设生动直观的原生态的情境,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和认知方式.
例1:我在教“轴对称”概念时,受到某位老师的影响,我先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了一只会飞的花蝴蝶,这只蝴蝶刚一“飞”上屏幕,立刻就吸引了全体同学的注意,一些平时不爱上数学课的学生这时也活跃起来. 同学们根据蝴蝶的两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重合的现象很快就理解了“轴对称”的定义,并受此现象的启发还能举出不少轴对称的其他实例. 这时再在屏幕上显示出成轴对称的两个三角形,并利用几何画板的动画和隐藏功能,时而让两个对称的三角形动起来,使之出现不同情况的对称图形(例如图形在对称轴两侧、两图形交叉或是对称点在轴上等),时而隐去或显示一些线段及延长线. 在这种形象化的情境教学中,学生们一点不觉得枯燥,相反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他们始终兴趣盎然地在认真观察、主动思考,并逐一找出了对称点与对称轴、对称线段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很自然地就发现了轴对称的三个基本性质并理解了相应的定理,从而实现了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二、巧用多媒体,直观效果明显
数学思维中充满了运动过程,好多概念表达的就是一种动态的观念. 采用多媒体技术,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当观众的局面彻底改变,就能够实现对动态过程的描述,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直观生动、明显和自然.
例2:在上勾股定理这一课时,我用几何画板画出了一个三边分别为a,b,c的直角三角形,向学生交代这节课我们一起通过画图来探讨a,b,c间的关系. 分别以a,b,c为边向形外作正方形,让学生猜想这三个正方形面积间的关系(如图1). 学生意见纷纭,各执己见.
这时我分别选中这三个正方形,运用面积度量,屏幕上又显示出它们各自的面积值(如图2),请学生们观察. 我用鼠标拖动C点,改变这几个图形的大小和位置,显示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a,b,c及三角形的面积值不断被刷新,再请学生们观察. 学生很快意见一致,得到猜想. 在进行猜想的证明时,我调入已经制作好的动画课件,动画课件是显示猜想的三种拼图证法. 由于学生以前没有进行过类似的拼图证明训练,我用鼠标点击[形成拼图1]按钮,屏幕上的四个三角形慢慢移动形成如图4的正方形. 怎么证明呢?学生们情绪高涨,但是无从下手. 师生共同探讨并完成证明过程.
用鼠标单击[还原成四个三角形],电视屏上的拼图又慢慢移动成如图3的四个直角三角形,再单击[形成拼图2],四个三角形又慢慢移动成如图5的拼图,鉴于上题的思路,不一会儿便给出了完整的证明. 对于如图6的拼图,学生们更是驾轻就熟,不在话下.
最后同学们整理出用面积的整体和部分的两种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至此,我用了大半节课的时间和学生们轻松地、高质量地完成勾股定理的猜想和证明.
三、动画演示,展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数学的各个知识点是相互联系的,而这种联系有时教师的讲解是不容易说明白的,但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则可以清楚地展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例3:平面是由直线平移而得到的,长方体是长方形垂直平移得到的,圆柱体是长方形以某一边为轴旋转而成的,圆锥体(直圆锥)是直角三角形以某一直角边为轴旋转而成的,等等,所有的这些,都可以比较容易地用多媒体课件来实现,图文并茂,而学生则通过观察、理解形成了点、线、面、体的知识体系. 而以前我们只是用生活中的事例来引导,比如用下雨来比喻点动成线,用雨天汽车上雨刷的摆动来比喻线动成面,这样的讲解学生缺乏直观认识,效果要差很多. 借助多媒体演示,教师无须更多的语言,只要借助计算机所显示的图像,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 而这种传递又是那么有吸引力、有启发性,使学生丝毫感觉不到由于思维产生障碍可能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反而却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轻松快乐.
总之,通过在教学中的应用,使我深深体会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势在必行,它将逐渐代替传统的教学手段,它的发展给我们的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源泉,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让数学知识贴近生活、无限延伸,并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