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朗读指导策略

2015-05-30 10:48陶承林王蕙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5年16期
关键词:教师应个体课文

陶承林 王蕙

朗读是将书面语言有声化,把无声文字变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活动。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领略文章的美妙之处,对学生的理解力和写作力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课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有效方式,是学生进行书面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相对老师的讲授与分析而言,朗读是教学方法的高效综合,对于学生而言,则是其主体性与主动性、创造性的体现。学生的朗读水平可以反映出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朗读教学的开展,合理安排朗诵的时间,指导学生朗读,进而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若想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更富有生机、活力,具有成效,需要结合课文特点,活用朗读教学方法,如表演朗读、角色朗读、个体朗读、模仿朗读等。

一、表演朗读,再现课文情境

表演朗读是对文章内容最生动最形象的再现过程。在语文教材中,像《变色龙》《范进中举》《孔乙己》等许多课文具有较强的表演色彩,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再配上简单的表演道具,让学生在扮演过程中,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点等,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学生表演准备以及上台表演的过程中,不但活跃了语文课堂教学气氛,还加深了他们对作品的理解与把握,对教学效果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配乐朗读,感受文章意境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发掘课文中蕴涵着的语言美、诗意美等,进行情感熏陶。在语文教材中,散文、诗歌等蕴含丰富的情感因素与人文精神,尤其是诗词歌赋的朗读,若再加上背景音乐配以朗读,则更能增加阅读的乐趣。如教学《沁园春·雪》和《卜算子·咏梅》时,教师配上相应的背景音乐《北国风光》与《红梅赞》,则能够快速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意境中,让学生在美好、轻松的氛围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获得情感熏陶,启迪智慧,领悟生活哲理。

三、分角色朗读,理解课文旨意

分角色朗读是朗读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朗读方法,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有效集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活跃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把握文章内容,如教学《陈毅市长》《威尼斯商人》等课文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小组互读或者采用男女搭配的形式进行朗读训练。通过分角色朗读,学生可以体会不同角色所表现出的不同态度、不同心情、不同性格,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形神一致,从而有效理解文章主旨,抓住文章中心。

四、个体朗读,加深独特体验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因此,在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研读文本,将课本知识进行内化。从开始的读通顺、读正确,到课堂进行中的读懂,读出文章的感情,这些都需要学生的个体朗读来完成。在学生个体朗读时,教师应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朗读,从而释放学生的童真,彰显学生的个性。

五、模仿朗读,掌握朗读策略

模仿朗读也是朗读教学的一种。在教学中,对于一些具有气势的政论文与论说文、演讲文等,教师则可组织学生进行模仿朗读,让学生在模仿中掌握朗读方法,学会欣赏,提高水平。如教学《闻一多》时,教师可播放相应的播音与朗读,让学生对照其中的播音员进行模仿朗读。这种方法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欣赏论说文与政论文,还提高了他们的朗读与演讲能力。

猜你喜欢
教师应个体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背课文的小偷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背课文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