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艳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如今的课堂更加注重的是“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摈弃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因此,教师要不断创新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究,构建和谐的、充满趣味的小学数学课堂。
1.巧设疑问,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细节,尤其要注重对问题的设置。提问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一个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很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教学中,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巧妙地设置了一些疑问。师:“同学们,我这有一片树叶,你能按同样的大小,把它画出来吗?”学生都很兴奋地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然后将这片树叶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比较一下这片树叶和自己所画的树叶的大小,从而得出一个结论,自己画的树叶与这片真实的树叶的比是1∶1,之后教师又对学生提出了疑问:“你们能把这片树叶画在纸上,那么你们能将我们的学校同样大小地画在纸上吗?如果再大一些,把我们整个中国画在纸上,你能画出来吗?想一想我们怎样才能画出来呢?”教师的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继续探究的兴趣,都想知道用怎样的方法,才能将自己的学校和祖国画到纸上,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其中的奥秘,使数学课堂充满了生机。再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年、月、日”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师:“同学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老师先向你们提一个问题,小明今年13岁,但是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教师这个问题提出后,为学生设置了悬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引起了他们认知上的冲突,让学生对这堂数学课充满了期待,都很积极地想要知道答案,唤起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2.幽默应答,创建趣味课堂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天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注意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在讲课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答案,运用幽默的语句来回应他们,舒缓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感到愉悦,使数学课堂不再沉闷,而是充满欢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提出很多问题,借助这些问题实现教学目标,但不是每一个问题提出后,学生都能准确地回答,有的时候会是一些错误的答案,这时候教师不应该对他们进行严厉的批评,也不是立即对学生进行否定,而是采用恰当的方式去回应他们,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错误,并能很好地将其改正。
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出了一道题,师:“同学们,56千克稻谷能产39.2千克的米,那么你们算一算300千克稻谷能产多少米呢?”一位学生在算的过程中将除数与被除数的位置颠倒了,以至于得出300千克稻谷能产428.57千克的米,这时候教师并没有用很严厉的语言去批评这位学生,而是笑着对这位学生说:“这台碾米机也太厉害了,我们总共就只有300千克的稻谷,居然产出的米比稻谷都多,竟然达到了400多千克的高产,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叫它碾米机,应该叫它造米机。”老师这样的应答之后,学生们都笑了,那位学生也发现自己的答案是错误的,并且去寻找自己的错误之处。教师这种幽默的方式活跃了课堂氛围,让小学数学课堂趣味十足。
3.自主操作,调动学习热情
如今的课堂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将课堂交给他们,让学生学会自主操作,主动探索、体验数学知识,拓展思维的灵活度,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例如,在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会主动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思,在“思”中悟,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比如,在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千克和克”的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体会这两个单位的意义,教师为学生准备了一根羽毛,准备了托盘天平,还有一个实心球,还有一些苹果,教师首先让学生用手体验一下这根羽毛和实心球的重量,然后指导学生动手称一称,亲自体验一下千克与克的不同,进而让学生称一下1千克的苹果到底有多少,并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探索千克与克之间的关系,真正实现了让学生在“做”中学数学,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应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为创建充满趣味的小学数学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深圳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