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才
摘 要:小学生的阅读是人生阅读学习的起始阶段,但由于小学生自身心理的特点,缺少生活经验,缺乏理性和意志,更不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所以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技巧需要精心指导和培养,进而形成阅读习惯,使每一位学生喜欢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智力。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兴趣;方法
阅读教学是一门充满教育智慧的艺术。要使学生学得好,学得轻松,教师应挖掘教材,巧用教材,选择多种阅读教学方式,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内在潜力,使“教”与“学”双边活动得到最高互补与融合,使学生进入欢乐愉快的最佳阅读状态,从而打开思维闸门,促进学生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1.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实践告诉我们,乐学之下无负担,如果学生对阅读内容产生兴趣,就会对阅读内容产生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更加轻松。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从教学实际出发,设计高质量的、富有技巧的“悬念”,牢牢吸引住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文本时,利用这些悬念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课堂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讲《半截蜡烛》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设置悬念:为什么说烛光是生死攸关的?它关乎谁一家人的生死?这是布下的第一道悬念。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表现怎样?如果某一处暴露结局会如何?这是布下的第二道悬念。杰奎琳端走蜡烛,如果蜡烛提前熄灭,又会怎样?这是布下的第三道悬念。这样采用“悬念式”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推动力,学生的心就会紧紧跟着“悬念”积极思考,思维空间不断拓展。当学生读到最后,蜡烛熄灭,情报安全,学生也跟着本文松一口气。也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去想象德军走后,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会有如何表现?这样的引导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产生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求知欲望,从而获得足够的学习动力。
2.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都会有自己个性化的心理活动,这种具有强烈个性体验的活动只能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的越俎代庖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因此,教师的职责就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体验、自主感悟的情景化的“场景”,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专注地去阅读,并且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最终达到“不用教师教”的目的。个性化阅读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阅读的实践活动,但它绝不是漫无目的的牧羊式自由化阅读。现在有些教师误读了个性化阅读,认为既然要放手让学生去读,那就让学生想读什么内容就读什么内容,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教师根本就没有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时往往不提出任何要求,也不提示阅读思路,更谈不上学法指导,即使提一点要求也很笼统。这些做法无助于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因为缺乏教师必要的价值引领、方法提示和有效组织,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只能是片面的、肤浅的。所以,教师应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设定阅读目标,对不同学段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对学生阅读中的错误理解应及时纠正,对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困难或不解也应及时给予帮助。
3.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教师要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边读边想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读后感交流,指导学生把握文本精髓、积累佳句、借鉴写作手法。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在阅读教学《祖父的园子》时,引导学生理解、揣摩、内化、吸收相关知识,对阅读材料整体把握,抓住少量重点、难点、精彩的句段,在阅读语言的同时,不断提高分析、概括和积累的能力。由词句到语段到篇章,不仅要抓理解,还要抓表达。如第一段写出了昆虫的色彩——白、黄、红、金、绿,以及蜜蜂的样子和姿态。文中还描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等,园子中的所有生命都自由自在,快乐无忧。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让他们画出哪里表现出了祖父的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课堂;懂得大自然处处皆学问,获得知识的途径有很多种;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写作,用心感受生活的写法,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在全班交流,畅谈自己的感受。
4.拓展阅读,有助于维持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究、去创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并且抓住一切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将自己的独立思维和群体思维发生碰撞,互相启迪,进一步深化阅读与思考。学生在讨论探究中不断地碰撞、组合、提炼,最终得到问题的答案,掌握了阅读内容,发散了思维,提高了探究能力。
总之,阅读教学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优化课堂教学艺术,才能让阅读之花绽放。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靖县金山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