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毅 张 扬
【摘要】以一元二次方程章节复习的设计为例,介绍“点线式”复习课教学.“点线式”教学即抓住某个知识要点,设计出典型的问题线,把分散在各处的点状知识,按某一知识线,将其整合成一个关联的有机面,让知识“内熔”化、结构化、系统化.通过系列问题的解决,重在重新建构知识体系,做到在教学中“提供情境,提出问题,提取方法,提炼思想,从而达到提升能力”这一要求.
【关键词】点线教学;体系重构
近期,与几位专家参与了一次江苏省教研室举办的“教学新时空·名师课堂”的教学研讨活动,对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研讨,研讨中笔者针对一元二次方程章节复习(第一课时)交流了自己的教学流程与设计思路,现整理后与同仁们分享.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系列问题的解决,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解法、根的判别式及根与系数关系等相关知识.
2.在问题解决中,引导学生重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k值的不同位置的变化,引导学生重新构建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体系.
难点:针对k值的位置变化,学习分类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环节1: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问题1:当k为何值时,方程x2-kx+4=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生1:要使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必须满足根的判别式Δ=0,即k2-4×1×4=0,解得k=±4.
师:求k值的过程中,你是采用什么方法求k的值?
生1:采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变式:当k为何值时,方程x2-(k-1)x+4=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生2:Δ=0,即(k-1)2-16=0,解得k1=5,k2=-3.
师:采用什么方法求k的值?
生2:采用直接开平方法.
师:你还能使用什么方法解这个方程?
生2:我还可以换个角度思考问题,用因式分解法解这个方程,利用平方差公式解之.
师:方程(k-1)2-16=0的一般形式是什么?
生3:方程的一般形式为k2-2k-15=0.
师:对于一元二次方程k2-2k-15=0,你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
生3:还可以用配方法和公式法来解这个方程.
师:下面请两位同学分别在黑板上用配方法和公式法来解这个方程,其他同学在座位上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当k为何值时,方程x2-kx+4=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引出研究话题,入口浅,起步低,此时字母k在一次项系数的位置上.以(k-1)2-16=0为例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不同的解法,在复习中让学生体验到四种解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根据方程的特征灵活选用适当的方法,可以使求解过程更加简便.明确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是把它转化为解一元一次方程,转化的实质是“降次”.
环节2:复习根的判别式,方程的解及根与系数的关系
问题2:当k为何值时,方程x2-4x+k=0.
(1)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2)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3)有一个根为3;
(4)有一个根为2+3;
(5)两根之比为1:2.
生4: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须满足Δ=0,即42-4×1×k=0,解得k=4.
生5: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须满足Δ>0,即42-4×1×k>0,解得k<4.
生6:有一根为3,说明x=3是方程的解,只需把x=3代入原方程即可,解得k=3.
生7:有一根为2+3,可以将x=2+3代入原方程,解得k=1.
师:将x=2+3代入原方程,比较麻烦.你们还有没有其他的解法?
生8:可以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解.设方程的另一个根为x2,因为二次项的系数为1,则有2+3+x2=4,x2=2-3,k=(2+3)(2-3)=1.
生9:对于两根之比为1:2,不妨设这两根分别为m、2m,因为二次项的系数为1,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则有m+2m=4,m=4[]3,k=4[]3×8[]3=32[]9.
【設计意图】在这组问题中,字母k的位置由一次项移到常数项上,通过这组问题的复习,将与方程的根有关的知识进行整合,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形式来研究方程的根.其中(4)采用两种不同的解法,让学生体验到利用根与系数关系求解较为简捷.
环节3:复习方程解的个数
问题3:当k为何值时,方程kx2-4x+1=0.
(1)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2)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3)有实数根.
生1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须满足Δ=0,即42-4×k×1=0,解得k=4.
生11: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须满足Δ>0,即42-4×k×1>0,解得k<4.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12:这道题目中字母k移为二次项系数,必须注意二次项系数不能为0,否则它是一元一次方程,只有一个实数根.正确答案应为k<4且k≠0.
生13:方程有实数根时,k应为k≤4且k≠0.
师:有实数根与有两个实数根是同一概念吗?
生13:噢,不一样,当k=0时,它是一元一次方程,也是有实数根,故答案应为k≤4.
【设计意图】仍然以“当k为何值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为话题,但此时字母k由常数项移至二次项系数,通过辨析,要注意二次项的系数是否为0的情况,同样,“有实数根”与“有两个实数根”也不是同一种情况,“有实数根”中的根可以有两个也可以只有一个,即方程可以为一元二次方程,也可以为一元一次方程,这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环节4:讨论方程根的情况
问题4:讨论:一元二次方程xk-4x+2=0的根的情况.
生14:因为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所以k的值只能为2,当k=2时,Δ=42-4×1×2=8>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变式1:讨论:一元二次方程xk-4x+2k=0的根的情况.
生15:因为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所以k的值只能为2,当k=2时,原方程为x2-4x+4=0,Δ=42-4×1×2×2=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变式2:讨论:一元二次方程xk-2x+4k=0的根的情况.
生16:因为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所以k的值只能为2,当k=2时,原方程为x2-2x+8=0,Δ=22-4×1×4×2=-28<0,方程没有实数根.
【设计意图】在这组问题中,通过字母k的位置先是移到指数上,再添加到常数项上,同时数字系数的不同变化,增加了问题的难度,由简单变复杂,由浅入深,思维量逐步加强,思考问题的维度越来越多.
五、设计说明
1.问题提出
一般情况下,章节复习通常是先简单梳理一下本章的知识点,如本章主要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解法、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然后通过一些典型例题的讲解,引导学生回顾旧知,查漏补缺.多数学生认为都是自己学过的知识,学得缺乏激情,没有挑战性,像是“吃剩饭”,枯躁无味,流于应付.学生学得很烦,老师上得也累,效果往往不理想.究其原因,我们想主要是多数教师把复习课定位在“巩固知识、提高技能”上,很少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内在联系的梳理,更不存在更新和重组.这样定位体现不出数学教育的人文性和价值性,不利于学生整体能力的发展.
2.问题解决
我们提倡“点线”教学方式来实践数学复习课教学,以达到“辞旧迎新”的效果.即一节复习课可以抓住某个知识要点,设计出典型的问题线,把分散在各处的点状知识,按某一知识线,将其整合成一个关联的有机面,让知识“内熔”化、结构化、系统化.这里的“点”不仅是数学教学中的知识点,也是引出问题的源点,展开问题的切入点,通过点的变化与延伸,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将知识点串成线,构造成线状的问题链,其中以知识点的变化为教学中明线,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为暗线,这里的“线”就是某一知识线、方法线、思想线,按照这样的线索,将零散在各处的知识点,通过“线”的延伸变化,重新整合,引导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及数学本质,对数学的认识丰满起来.通过“点线”教学使学生明白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横向的,纵向的,学生所看到的不再是孤立的知识点,在新授课中看到只是一棵棵小树苗,通过章节复习后则看到是一片片森林.“点线”教学通过系列问题的解决,重在重新建构知识体系,做到在教学中“提供情境,提出问题,提取方法,提炼思想,从而达到提升能力”这一要求.
例如,在这节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中,就是以“当k为何值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为问题的切入点,知识的生长点,通过问题串的设计,将字母k分别置于一次项,常数项,二次项,指数等不同位置,再由一个k值到两个k值的变化,将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章的教学内容打乱重整,以k的位置与数量的变化为明线,以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知识,提炼数学思想方法为暗线,重新梳理知识,重新建构知识板块,问题设计也是由简单到复杂,思维量由少到多,以点代面,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相关知识,在解题过程,注重数学方法总结提取,数学思想的提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复习课以某一个问题、一道题目、一个图形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引伸、拓展,首先要求教师要能深入研究教材,整体把控初中数学内容,對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梳理,重新整合,学会从不同的视角把握教材.而学生不再把复习课当作“烫剩饭”,不再是一个个知识点的回顾,一道道例题的讲解,而是从一个新的话题谈起,以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学习内容,对所学的数学学习内容形成新的知识建构,极大地丰富了数学知识,形成了枝繁叶茂、姹紫嫣红的知识树,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课堂不再枯躁无味,像新授课一样充满新鲜感,充满好奇心,充满探究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