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民歌植入音乐教学实践的探索与总结

2015-05-30 15:31孙晓飞
北方音乐 2015年16期
关键词:音乐教学

孙晓飞

【摘要】如今由于鄂伦春民族改变了生活方式(游猎——耕种)与之紧密相联的民歌在创作上也受到了限制,加之其传播方式有限及流行音乐侵蚀使鄂伦春民歌有濒临灭绝的危险。如果能将鄂伦春民歌搬进高校音乐专业的课堂首先可以保护及传承民族音乐遗产,其次可以提高学生了解、研究、掌握民族音乐的能力,最后达到鉴赏音乐、创作音乐、诠释音乐的目的。

【关键词】春民歌;音乐教学;探索与总结

一、鄂伦春民歌融入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提高研究音乐能力

首先听赏音乐周杰伦的《双节棍》然后是鄂伦春传统民歌《在那高高的山顶上》(鄂语)完毕后。学生:“老师,这是什么呀?”、“鄂伦春民歌吧,咱们上的不是鄂伦春民族音乐采风吗”、“不好听,也听不懂啊”、“這是原生态吧”。将歌词在投影中打出:“我们骑着高头大马,一直跑上高高的山顶,我娶了个高个子姑娘,她有一双好看的眼睛,站在高高的石磖子顶上,我们尽情玩耍多么高兴”。

讲解:鄂伦春民歌,是鄂伦春人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体裁有:山歌、叙事歌、风俗歌、婚歌、酒歌等。近现代以鄂伦春音乐为素材创作的作品有歌曲《高高的兴安岭》《鄂伦春姑娘》《鄂伦春族歌唱毛主席》《养鹿姑娘》男声合唱曲《鄂伦春马队在巡逻》等。听赏的两首歌曲在风格上差异较大,一首是现今流行的说唱音乐,一首是传统的民族歌曲。在听觉上的对比也很强烈。《双节棍》给人一种振奋有朝气的感觉,而《在那高高的山顶上》则是用高亢、质朴的声音将我们带到了郁郁葱葱的山顶上,可以说《双节棍》带给我们的是声音的震撼,而《在那高高的山顶上》带给我们的则是心灵的震撼!”

在接下来的课程当中逐渐加深对鄂伦春民歌的介绍,让学生们初步了解,对鄂伦春民歌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在欣赏中加入汉族民歌(各个地区的)、其他少数民族民歌、张千一先生的管弦乐作品《北方森林》以及谭盾先生的大提琴及多媒体交响协奏曲《地图》等。邀请鄂伦春音乐研究学者莫桂茹、孟淑珍到我院讲学。到鄂伦春自治乡进行田野调查。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大多数厌烦——普遍接受——探寻了解——由衷喜爱。自开设《鄂伦春民族音乐采风》课程至今的两年时间里学生采集民歌52首,撰写小篇幅论文百余篇。

二、鄂伦春民歌融入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诠释音乐作品的能力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的表达方式,比语言或艺术还要古老;它同人声与生俱来,与我们和他人沟通的急切需要同时发生。”这段话告诉我们音乐要让人听得懂,要让人明白你的心意。把音乐所表现的内容与情感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是应该建立在演奏(演唱)者对所演奏的音乐作品的深刻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的。要想自己演奏(演唱)的音乐感动别人,自己首先要被音乐作品感动。研究鄂伦春民歌恰恰能解决这个问题。由于鄂伦春民歌多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或叙事性的作品,都是带着情感去演唱的,可以说是以情带声,而且这种情感更容易引起听众的共鸣。就造成了学生的声音条件及演奏技巧好却得不到老师的认可,而鄂伦春演唱者那不华丽、不花哨的嗓音更容易走进我们的心里!

在《鄂伦春民族音乐采风》课程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用歌曲创作者的身份演唱鄂伦春民歌,可以用任何手段来制造特定情景:音响、舞蹈、化妆、道具等。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从创作背景、作品风格、社会环境、演唱技巧等各个方面了解作品从而更好的诠释作品。如:三位学生的表演唱。歌名《苦歌》;地点:戏剧表演教室;三个人互相搀扶在枪炮弥漫的背景音出现后开始演唱:日本鬼子烧了我的房子,把我们赶进大森林,瘟疫害死了阿曼阿妮(爸爸妈妈),两位同学相继倒下,背景音乐换《二泉映月》撮罗子(用桦树皮和兽皮搭起的帐篷)挡不住狂风大雪,吊锅子早就见了底,叫我怎能怎能活下去。

这种表演形式深受学生们喜爱,不仅对鄂伦春民歌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又提高了诠释作品的能力。经过几次课的教学终于改变了学生们盲目练功的坏习惯,学会了充分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再加强技巧及难点的练习。

三、鄂伦春民歌融入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创作音乐的能力

“原本的乐感,自然的灵性,发自心灵深处的激情,是造就杰出音乐作品的根本。” 创作音乐一定要积累丰富的音乐语言并能将这些音乐语言创造性的加以运用这即是“原本的乐感”。创作的音乐应该是富于表现力的、沟通心灵的感人肺腑的和充满灵感的,但她却极少是偶然发生的。波涛汹涌的海浪声、山林清晨的鸟鸣声、凛冽寒风的呼啸声、轰隆隆的雷声等等都是自然固有的音乐之声。“人类难道不正是主要在这些自然之声中找到了创造音乐的原始素材吗?” 每个人对音乐都充满着激情和幻想,而这些激情、幻想是应该通过个性、思维、直觉等方面表现在其创作的音乐作品中绝定其音乐性质的。总之,音乐创作因该是以美好的音乐为手段,去探索和创造更加美好的境界。

当今高校音乐专业学生有一认识上的误区,认为“音乐创作应该是作曲专业学生的“事”,而自己学的作曲类的课程(和声、复调、作品分析、配器)只是作为了解这是不对的。创造音乐是一个创造美、追求美的过程,任何人都有权利去享受这个过程。所以这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大家的“事”。况且,除了狭义的音乐创作——作曲外,广义的讲,音乐活动中体现个人风格的演奏、演唱、音乐欣赏中的想象、联想也一样是创作。通过对鄂伦春民歌的模仿、创作,打破音乐创作的神秘感,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促使学生对音乐创作产生浓厚兴趣和学习热情,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它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以上是笔者对鄂伦春民歌融入教学的一点拙见,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及研究时间较短,有很多想法还不够成熟,望广大音乐界的良师益友给予批评指正!

猜你喜欢
音乐教学
高校音乐教学在地方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研究
职业中专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德育教学的基本策略
试论如何提高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谈小学音乐课堂游戏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