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清官爱民联

2015-05-30 10:48李春碧
小品文选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自题勤政为官者

李春碧

古往今来,老百姓最大的心愿是希望为官者勤政爱民、廉洁奉公。史上有不少关于勤政爱民的楹联,现撷取些许,略加品析,以飨读者。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这是悬挂于山西平遥古县城“亲民堂”前的一副对联。这副楹联与河南内乡县衙三省堂悬挂的楹联相同,为清朝内乡县知县高以永在内乡任职期间所撰。细细品味,联中包含的深刻思想,值得一切为官者深思。为官者追根溯源不也是来源于百姓吗?衣食俸禄都是老百姓供给的,理应做到永不忘本,心中时刻装着百姓,想着百姓的喜怒哀乐,与百姓同甘共苦。此联堪称为官的箴言、廉政的忠告。

与百姓有缘,才来此地;

期寸心无愧,不鄙斯民。

这也是山西平遥县衙二堂(知县预审案件及退思小憩之所)与内乡县衙共有的一副对联。笔者浏览品读时,发现联中有两个错字,“愧”字少了一点,“民”字多了一点。其实这并非笔误,而是民间常作为一种智慧游戏的“错字联”,出现在衙门里,在庄严中平添了几分亲近。撰联者是想通过这种特殊手法,巧妙含蓄地提醒知县:到此为官,是你与老百姓的缘分,遇事为民想得多一点,就会少犯错,也就会少一点愧疚。此联不啻为楹联中之佳品。

一柱擎天头势重;

十年踏地脚跟牢。

据说南宋有个余某,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有军政大权。他一到任,就在行署大门上贴了这副自题对联,表明他肩负重任,脚踏实地,以十年为期,治理全蜀的决心和意志。这实在是可歌可颂。

求通民情;

愿闻已过。

这是明代王阳明在出任巡抚、了解民间疾苦时自撰的一副对联。他以此联的思想为指导,在巡视期间办了许多利民的案件,惩治了贪官,为黎民百姓伸张了正义。

宽一分则民可受一分赐;

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钱。

明代浙江海宁知府张津,一生为官勤政清廉,他这副自题联,用四个“一”表述为官者的两大准则:一是待民以宽,即不敲诈勒索,赐泽于民;二是若贪污腐败,则一文不值。此乃为官爱民的高尚品德,令后人大为赞赏。

不要百姓半分钱,厚非异事;

但问一官二千石,所造何功?

这是清代官吏余云焕撰的一副对联。他认为,为官者不搜刮民财,是起码的官德,更要千方百计为百姓造福,才算是尽职尽责。

勉力为之,正人心,厚风俗,实维根本;

文治彰矣,拔真才,加顺迪,勿懈功夫。

这是清代奉天府丞梁上国自题大堂联。据说,梁上国在任时为官厚道,任人唯贤,为百姓办了不少好事。离任后,老百姓还很想念他。

官有典常,任一日则尽一日之心,况兼地广事繁,敢不夙兴夜寐;

民供正课,宽几分则受几分之惠,纵使时丰岁稔,常如怨暑恣寒。

这是古代一位廉吏的自勉联。上联心系于民,是勤政为民的自白,下联是廉操自守将利益让给老百姓。读之品之,这样的官员,自然为老百姓所爱戴和敬佩。

古人云:“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诚愿当今为官者认真读一读、思一思这些勤政爱民佳联,从中汲取丰富营养,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肖梁荐自《老人春秋》

猜你喜欢
自题勤政为官者
题勤政苑雪景等
自题
教师节自题
自题
“虚假勤政”应矫治
省植保站 举办『倡导勤政廉洁、弘扬孝行家风』道德讲堂
做勤政廉洁的工会人
从儒家政治文化中观为官之德
为官当戒“三气”
为官者的“从头到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