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松
摘 要:“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还没有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产业发展还有一批重大技术、装备亟待突破。另外,我国还应该有一些重要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对我国制造业升级,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意义重大。现阶段要把培养有高技能的技术型人才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主要任务,要把学校的教学工作和企业的实际生产相连接,能让学生较好地完成从学生到技术工人的转变,为企业以及社会更好地服务。
关键词:产训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双师型
一、中职教育的现状
职业教育本身是一种就业准备教育,目的是培养各类型的技术人才。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对技术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并且对技术人员的职业素质、技能水平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而现如今中职教育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学生生源减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现有教学模式陈旧等,致使传统职业教育显然满足不了企业对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因此中职教育正面临着极大的考验。
二、中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发展方向
要想解决当前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就要认真分析现在的发展趋势,紧跟企业的发展方向,立足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用新思路、新方法来推进改革和促进发展。因此要探索中职教育教学改革,就要先从以下几点分析现有教学模式与企业的需求:中职教育的现有教学模式、学生生源的基本情况、现如今企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对人才的能力需求。
1.中职教育的现有教学模式
现如今许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模式比较陈旧,改革还不够彻底,究其原因是因为当前职业教育还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注重理论教学为主导、实践教学为辅助,理论往往与实践相脱离。这对于我们本就薄弱的中等职业教育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模式还有待改善,需进一步地深化与改革。
2.学生生源的基本情况
中职教育生源的整体素质与质量也是制约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又一重要因素,早些年的职业教育是一些学习好的学生才进入职业类院校上学,使得职业院校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高素质的技术类人才。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社会老龄化加剧,独生子女家庭以及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孩子在家娇生惯养,吃苦耐劳的意识淡薄,许多家长认为学技术又脏又累,不愿让自己孩子去从事技术类行业,再加之取消分配工作制度,之前的“铁饭碗”已不复存在,而且有些家长认为上技校学技术孩子没有前途,现在孩子年龄还小,就业还有些早,就只是让孩子来“养大个”,等到毕业了孩子年龄大些了再作打算。基于以上诸多原因,职业类院校的生源整体素质与质量明显下滑。
3.现如今企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对人才的能力需求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如今制造业已经迎来了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制造业正向着工业化、智能化、集成化的方向快速发展,现在的企业不再像以前那样靠劳动力来创造价值,相反现在的生产力是靠智能化、机械化、集成化来实现的,对劳动者的操作技能要求降低了,相反对技术人员的控制及调试机器的技能要求提高了,企业对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现如今的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远远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大大地拉远了职业院校和企业的距离。
三、职业教育为企业需求服务的方法
通过对中职教育的现有教学模式的分析,并结合现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笔者从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内部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两个方面全面分析职业教育如何为企业服务。
1.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
中职院校要想办好职业教育,一定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经验与教训中寻求出路。为此《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已明确提出要大力倡导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让职业教育贴近企业,并彻底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内部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营造出一支知识、技能都过硬的师资队伍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中之重。突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变现在有些专业教师理论强、实践动手能力差的缺点,让学校的教师积极进入工厂学习企业的先进制造加工技术,了解企业现状,将企业的一线技术、先进设备以及加工制造理念带到学校,让学校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更加了解,并且在校期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对专业的了解,更好地对自己职业生涯进行规划,避免资源过度浪费。
职业教育教学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要想从最根本上解决,就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内部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两个方面全面抓起,只有这样,职业教育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1]杨 楠.中国制造2025:在务实中前进[N].中国产经新闻报,2015-04-01.
[2]武桂玲.浅谈中职教育教学的现状与改革措施[J].青春岁月,2011(16).
(作者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附属高级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