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茹
摘 要:自主学习强调学习者应作为学习的主体,体现了现代教育和课程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它是新课程提倡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教有存疑、学以致用、创设情境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教学;培养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体现了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它是新课程提倡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
一、教有存疑
要自学,首先要有疑,没有质疑就不会有学习的动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了疑问,才能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那么教师如何才能教学生“有疑”呢?一方面,要让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质疑是学生数学思维积极参与的具体体现,是不同思想之间的碰撞。质疑的对象可以是书本、老师、其他小组或某个同学;质疑的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如解决问题时推理过程是否严密,方法是否最优等。通过质疑,重在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知道自己有疑,并产生解疑的渴望。另一方面,,要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对一个人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人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好奇心,也就不会有问题。当有人问爱因斯坦:“你那些最重要的科学概念是怎样产生的?”他回答说:“它们是由于自己‘不理解最明显的东西而产生的。”正是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才使他能从别人不觉得是问题的事情上看出问题,在平常中看出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二、学以致用
要完成自主学习,只有疑问是不够的,还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现在我们的中学数学教材和辅导资料中的问题大多是脱离了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经验的数学问题。这种解题训练只会把学生培养成解题高手,而当学生真正面对实际生活的时候,他们却不能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问题。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学生厌学,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可在遵循教学要求的前提下,精心编制一些与生活实际有关的问题,使学生感到他们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学习数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把学和用结合起来,达到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效果。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收集、整理一些适应本地生活、生产需要的实际应用性问题,注意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素材,增加学生的数学建模活动和合作探究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情境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主体性贯穿于自主学习的始终,它也是自主学习的前提,所以教师应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学习活动中,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由自己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思考,跟随老师的引导进行知识的自我建构,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尝试出声思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的任务就是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和总结,在此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2.营造融洽的课堂气氛
学生积极探究,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能够找出其他同学认识上的不足当然值得鼓励,但是学生在表达自己想法的同时可能会忽略其他同学的感受,这样就容易造成学生贬低他人而抬高自己,使同学之间产生矛盾。这时,教师就要控制好课堂,引导学生在评价他人不足之处时还要懂得赞扬其可取之处,不能将别人的思维成果全盘否定。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融洽的课堂气氛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3.设置适当的教学形式
教学活动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实现的。从课堂行为组织的角度说,组织教学是教师为保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组织学生参加教学活动,是为了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学的形式取决于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比如有些班级的学生基础比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那么教师在组织自主探究时就不适合选取难度比较大的内容。有的数学概念比较简单易学,甚至只是一些数学上的规定,就没必要采取“发现式”“探究式”教学了,我们可以采取先让学生自学,然后由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从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温建红.论数学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的意义及培养策略[J].数学教育学报,2014(01):20—23.
[2]刘方平.浅谈高中数学自主学习环境的创设[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8(12) .
[3]何基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内涵、构成及动态分析[J].教育评论,2009(02).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