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文化的交流应该是平等双向的。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西方文化教学的必要性越来越为人们所认可和重视,却忽视了母语文化的介绍和传播。如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将我国的母语文化渗透其中,将我国优秀文化传播出去是一个日益紧迫的课题,应该得到相关部门和广大英语教育者的重视。
关键词:西方文化;母语文化;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教学
引言:在当前提倡文化的平等性和多样性的时代大背景下,不同文化的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应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心所在。从本质上来说,文化的交流和合作从来都是双向和相互的,应该体现在外来文化的输入、本土文化的输出以及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融合的过程。但在我国长期的英语教学中,却一直偏重于西方语言知识文化的讲解和输入,对于我国灿烂厚重的母语文化却极少涉及。如此一来,尽管学生学了十几年英语,却不知道如何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母语文化,尤其是面对富有中国色彩的独特文化现象时,他们显得手足无措、捉襟见肘。更有甚者,很多学生为了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为了备考雅思、托福、GRE等考试,把大部分精力都花费在了英语学习上,对于自己的母语文化很少问津甚至不屑一顾,何谈用英语表达之?反之,试问一个连自己母语都学不好,连自己母语文化都知之甚少的人英语又能好到哪里?对于以上有悖常情的现象,我们不妨先揭示一下背后的成因,再探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一、 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的原因
(一)大学英语教材母语文化缺位
教材的选择直接决定了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乃至教学方式和手段。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不管是过去的《大学英语》还是目前的《新视野》抑或是《综合英语》,各高校普遍采用的大学英语各级英语教材,无一例外地都是选择介绍英美澳等英语国家的语言文化材料,有的甚至直接引进了西方原版教材,但同时反映我国母语文化的内容则少之又少。及至翻开教材或教辅图书,无论是文章的选取还是知识点的编排,都是以单纯的语言技能训练为根本指导思想,偏重于目的语的传递或表达,没有体现出跨文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教育理念。[1]因此,学生无法从此类教材中学到母语文化的英语表达方式,对于中国特色的词汇和文化现象缺乏必要的认知,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也就无法让西方人了解我们本土的传统和习俗。跨文化的交流便也成了纸上谈兵。所以,跨文化教材建设是今天实现英语教学宗旨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二)各类英语考试母语文化缺席
考试形式无疑是决定教与学内容的的最直接原因。纵观我国多年来的各类英语考试,包括最普遍的大学英语四、六级,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大学A、B级考试,专业英语的四、八级考试,其测试内容大同小异,无外乎就是英语词汇、语法、篇章结构分析、写作、翻译,大都是单纯考察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其中涉及文化层面的很少,即便有,也多是英美国家方面的西方文化,而有关母语文化方面的则难觅踪迹。[2]不得不承认,当这样的英语考试大行其道时,老师和学生只能沦为考试的奴隶,也只能跟着考试的指挥棒走。正是这种功利色彩太浓的考试形式导致大学英语教学缺乏文化内涵,导致包括母语文化在内的双向跨文化交际成为空谈。
(三)大学英语教师母语文化意识缺失
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英语教师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教师本身应该首先成为这样的人。但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师往往注重英语语言知识的讲解和偏重于学生语言技能的训练,对语言背后的文化缺乏必要的重视和解读,尤其是没能意识到母语文化在英语教学的重要作用,这使得英语教学仅仅局限于语言层面上,没有上升到文化的层次上来。近年来,随着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应该并重的呼声越来越高,广大教师业已认识到了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加大了文化教学的比重和力度。但这只是单方面的西方文化的输入,至于母语文化的输出,由于教材本身、教学时数以及教学进度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仍然空缺。对于母语文化的感悟和输出,相当一部分英语教师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而且,对于母语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对许多教师本身来说也颇有挑战性。
二、加强母语文化外语表达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扩充教材中的母语文化内容
教材是教与学的核心资料,是传播母语文化的重要媒体。针对大学英语各类各级教材母语文化内容普遍缺少的问题,笔者认为教材编写者适量增加、扩充母语文化的内容很有必要。在综合英语和英语阅读中适当加入富有中国特色的、能反映汉语特点的优秀英语文章和译文,例如介绍中国的地理习俗、历史传统、饮食习惯、宗教信仰等,学生对此类英语文章会在感到亲切的同时,怀有浓厚的兴趣,乐学才能学好。在听说教材中设置一些以中国为背景的语境和材料,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特有的词汇和文化现象的能力,在英语语言和西方文化输入的过程中,学会用英语把母语文化表达和输出的双向交流。
(二)加大英语考试母语文化比重
由于教育理念方面的认识不足,我国长期以来英语工具化倾向严重,功利化色彩过于浓厚,使得原本具有丰富文化意蕴的大学英语教学,演变成为纯粹的考核英语知识语言点的记忆性考试。如果不对这种应试教育体制进行彻底改革的话,我们所提倡的跨文化交际和文化的平等双向交流就不可能实现。当然,教育体制改革是一件涉及到各个部门和方方面面的大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在各类各级英语考试中,不能单纯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和再现能力,应该加大文化层面的测试内容,尤其是母语文化的比重,来逐步改革现有的考试体制。
(三)提高教师母语文化意识和能力
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实施者,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语言教学理念,对母语文化的外语表达能力给予充分的重视,能从双向跨文化交际的高度来理解大学英语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践行自己的教学理念。这无疑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自身要有很深厚的语言功底,还要有较高的学术和文化修养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做学生语言的传授者,更要成为学生文化的引路人。一位知识广博、视野开阔、精通中西文化的教师才可能用自身的魅力来征服学生,成为学生的楷模。唯有“学贯中西”的老师,才可能培养出“学贯中西”的学生。[3]
结语:“学了外语就丢了母语,有了外国文化就抛弃本民族文化,那么这些人仍然是‘单语人,这个世界仍然是隔离的世界,如此,外语学习又有什么意义呢?”。[4]跨文化交际应该是双向和平等的。实际上,语言和文化是相通的。只有学好自己的语言和文化,才能更好地去学习别国的语言和文化;反过来,学好了别国的语言和文化,对自己民族的语言和文化才会有更深刻的认识。文化的多元性和文化的独特性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也必然是未来社会的主题。本文提出的大学英语教学应重视母语文化能力的外语表达,实际上也是外语教学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刘学惠.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培养:一种建构主义的观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
[2]张晓书. 加强大学英语母语文化教学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7).P63.
[3]周秋琴.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意识的现状调研与对策研究湖南社院学报,[J]. 2011,(6) P74.
[4]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谢寒星(1977-),女,黑龙江绥化人, 英语语言学硕士,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文学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