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仁爱”理念视域下的

2015-05-30 17:54黄婵君
东方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仁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黄婵君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仁爱”思想是儒家道德思想的核心,是伦理道德的规范所依,礼乐文明的重要根据,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本文阐述了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仁爱理念的关系,提出了构建班级文化的举措。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仁爱理念;班级文化建设

一、中职班级文化建设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仁爱理念的关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4年下达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依托班级、社团等组织形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要“拓展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发挥精神文化产品育人化人的重要功能”。“仁爱”思想,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精髓,认识孔子的仁爱思想,对于唤回教育中失落的爱,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建设一个充满爱的世界,具有一定的时代价值。;中职学校作为现代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班级文化建设,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结合仁爱理念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活动。

二、构建班级文化的举措

1、营造班级精神文化环境

每个人都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成长。班集体作为学生管理教育的最小单位,对班级成员的健康成长有着深刻影响。然而由于中职学生整体素质参差,加之每个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性格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所以在不同班级之间,班级文化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体现在班级间个性特征的差异,班级间发展水平的差异。所以,构建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精神文化环境,成为我们建设班级文化的重要举措。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发动全班同学大力宣传“仁爱”理念,“仁者人也”,它要求人们相亲相爱,反映了人们对自身的觉醒,对人类本质的理解,具有浓厚的人道精神。“仁者爱人”。即一个人应具有一颗仁爱的心。要求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泛爱从而亲仁”,即一个人应从内在的自我修养做起,把一颗爱心推而广之,由内而外,由近而远,由亲而疏,逐渐扩散其影响力,以此来营造班级的精神文化氛围,并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归属感,以此培养班级同学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2、充分发挥“仁爱”理念的价值导向作用

中职班级“仁爱”理念的灌输应该是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在班主任的指引下,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和普通同學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个同学都能坚持道德的底线,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人格健全的公民。让“仁爱”理念直指班级同学的内心,“仁爱”理念是一种爱的文化,爱的哲学可以指导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充满浓浓人情味。仁爱教育要上升到文化层面,才能真正形成氛围。因此,增加爱心活动的文化性,并在全校范围内形成浓郁的爱心文化氛围,会让身居其中的成员自觉受到熏陶,感染爱的氛围,在无形中产生爱的行为。从学生的意识领域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物质,增强学生对“仁爱”理念的认同感。当“仁爱”理念布满了每个同学的心间,作为班级成员,产生积极为班级争取荣誉的意识,维护班级荣誉,积极投身班级建设。在“仁爱”理念的灌输中,应该注重价值导向作用。定应该注意激励学生向班里的榜样学习,努力为班级争取荣誉,并能有效激发和调动每个成员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由己及人,由班而校而家国,使其以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积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3、重视教师对“仁爱”理念的传播示范效应

孔子的“仁者爱人”要求人用一颗仁爱的心,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体现了人本主义的倾向。我们在教育中要发扬这种思想,以人为本,重视人生命的价值;以人为重,尊重人的尊严和人格独立,使教育远离暴力、体罚和偏见。

教育是一项爱的工程,需要教育者付出巨大的、艰辛的劳动,有献身教育事业的决心和勇气,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为学生着想,为学生服务,并在这一过程中体验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无限的幸福。这样的工作,没有仁爱之心是办不到的。教育人的过程中教师难免要经受挫折和磨难,有仁爱之心,他们才会一往无前。要知道“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或自由地发展。”既然从事了教育事业,教育工作者就要承担起教育人的责任,以仁爱为前提,主动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良好的教师道德,热爱教育事业,积极献身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理解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争取让每一个学生在充满爱的环境中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得到尽可能的、完善而全面的发展。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温暖与幸福;更多地进行自由的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更多地感受到人性的光明与和煦,感受到仁慈、宽容与敬业的力量。做到这些都需要教师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师德修养,需要教师博大、无私的爱。当然,爱学生,也必须严格要求学生。教育方法没有最好,但有更好,能用爱去感化,能用说服去解决的问题就决不要用体罚,任何时候都“不能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

4、加强宿舍文化建设,促进同学的友爱关系

宿舍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仁爱教育的重要阵地,是班级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宿舍环境的优劣,是班级“仁爱”理念物化的结果,是班级文化建设成败的一个重要的体现。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搞好宿舍文化建设,提高“仁爱”理念在班级同学中的认同感。同学之间要互助互爱,团结友善,把孔子的仁爱思想贯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同学们更富有“爱”心。经常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地“爱人”,学会尊重他人,宽容谅解,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善待生物,爱护环境。

5、开展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引领的班级团队建设

班级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亚文化,要服从服务于校园文化。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积极开展以班级或宿舍为单位的团队素质拓展训练项目,采取团队积分制,鼓舞班级士气,并借此强化以班级“仁爱”理念为引领的班级精神文化。如以班级或宿舍为团体开展接力跑,三人篮球制等体育活动,进行积分制,对表现优秀的团队给予奖励,以此强化以班级誓言为引领的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6、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班级文化建设最终要落实在培养合格人才上,服务于社会建设。自觉上升到“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来。

参考文献:

[1]南江辉.关于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2(11).

[2]吴春燕.班级文化建设综述[J].考试周刊,2009(19).

[3]吴建芳.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J].新西部,2014(8).

[4]潘素芳.新时期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8).

猜你喜欢
班级文化建设仁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增强必胜、责任、仁爱、谨慎“四心”
仁爱篇(上)为人撑伞
建设幸福班集体,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高三班主任课程实施能力对班级的“正”影响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推行措施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论“仁爱”与“兼爱”之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