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残游记》中的人物对话看社会转关

2015-05-30 14:17李扬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社会背景老残游记

摘 要:任何一个时代由旧到新的转关都是以对“旧”的否定性认识为基础,并以此作为“转关”的启动环节。晚清的历史亦如此,一些有觉醒眼光的知识分子开始逐渐抛弃旧社会的繁旧规则并加以批判,主动向世界学习靠拢,刘鹗就是这样的一个有眼光的知识分子,他的《老残游记》有丰富的的人物交往描写,本文就从他的人物交往对话中看社会转关。

关键词:社会背景;生存现实;人物对话;社会转关

刘鹗晚年的著作《老残游记》以老残(铁英)在中国北方的游历见闻为线索,揭示了当时中国存在的各种现实问题。本文从《老残游记》中的人物交往对话方面探索当时社会出现的转关现象,主要从两个大方面来进行认识,一个是当时的社会背景及人民的生存现实,另一个是从人物交往中看各种转关现象。

一、社会背景:

晚清社会危机四伏,内忧外患接踵而至,老百姓民不聊生,整个中国陷入危机四伏的境地。

1.传统“清官”的作为:

刘鹗之《老残游记》是部富有创见性的作品,最为引人关注处是对清官的批判。其六回老残和东造交谈中,老残道:“我说无才的做官很不要紧,正坏在有才的要做官。”[1]

中国古代小说传统模式是忠臣与奸臣、清官与赃官的斗争。对清官的赞扬与期待,始终是中国人传统而牢固的心理。刘鹗则有意突破这个传统模式,对晚清官场所谓的清官,进行了无情地揭露批判。如:玉贤办案之所以麻利,全靠酷刑严拷。刚弼也是个所谓清廉的清官,办案全凭主观武断。在审理魏氏父女冤案中,仅凭魏家主管托人向他说情行贿为依据,便认定魏氏父女是凶手。老残游记中的玉贤、刚弼,作者皆有影射。

2.普通百姓的生存状况:

刘鹗是以其对社会现实的深入观察和解民于倒悬的忧患意识从事小说创作的。这种忧患意识首先表现为对百姓生存状况的怜悯与同情。

小说第十三回, 当老残听到翠环的悲惨遭遇之后, 心里想“ 这都是人家好儿女, 父母养他的时候, 不知费了几多的精神, 历了无穷的辛苦, 淘气碰破了块皮, 还要抚摩的; 不但抚摩, 心里还要许多不受用。倘被别家孩子打了两下, 恨得什么似的”。[2]那种痛爱怜惜, 自不待言。

刘鹗在对百姓表示同情时, 并不是一种空泛而抽象的感情, 而总是与具体的社会事件密切相联, 并且能够揭露出造成百姓不幸的罪魁祸首。尽管他没有将批判的矛头指向整个封建制度, 但能通过小说的形式, 做到这一点, 已经难能可贵了。其次, 刘鹗的这种忧患意识还表现为要亲自动手去做实事, 不是仅满足于同情心和怜悯心而已。小说中写到老残曾两次给庄宫保去函, 一次是为救助曹州百姓, 揭发玉贤的酷行; 一次是为辨白魏家父女的冤情, 纠正刚弼的专横。

二、社会转关:

1.科学认识的进步:

小说《老残游记》中玙姑、黄龙子与申子平讲论时事的内容以及续编中泰山斗姥宫女道士逸云与德夫人自述其学道的经历,就可以看出他们对未来中国的新认识。

科学知识的学习也让他们对自然变化有了新认识,古代一直认为天圆地方,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处在一个相对落后的状态。而《老残游记》中第十回中黄龙子和子平的交谈中黄龙子道:“我且问你:这个月亮,十五就明了,三十就暗了,上弦下弦就明暗各半了,那初三四里的月亮只有一牙,请问他怎么便会慢慢的长满了你呢?十五以后怎么慢慢的又会烂掉了呢?”子平道:“这个道理容易明白:因为月球本来无光,受太阳的光,所以朝太阳的半个是明的,背太阳的半个是暗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有一部分人对自然科学开始有了新的认识,他们不再局限于陈旧的思想,开始有了自己的看法,并且把它运用到社会生活中,从而得出对社会的新认识。[3]

2. 对“专利”的认识:

第十二回中老残和黄人瑞在客店里,老残看到太谷灯,“怎么叫做太谷灯呢?因为山西财主最多,却又人人吃烟,所以那里的烟具比别省都精致。太谷是个县名,这县里出的灯,样式又好,火力又足,光头又大,五大洲数它第一。可惜出在中国,若是出在欧美各国,这第一个造灯的人,各报上定要替他扬名,国家就要给他专利的凭据了。”

从这一段中我们可以看出老残对专利有了新的认识,老残也正是对西方有了新认识的一批人的代表,鲁迅把《老残游记》列为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不无道理。当时的专利申请在西方已经非常普遍,而在中国仍旧是一个空白,政府没有为此设立规定,导致很多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失传,而在晚晴,像老残这样的对西方学习的人初次有了意识。

3.对“妓女”的态度转变:

小说第十三回老残的话:“这都是人家好儿女,父母养他的时候,不知费了几多的精神……逼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就糊里糊涂将女儿卖到这门户人家”因此触动自己的生平所见所闻,又是愤怒,又是伤心。

在封建社会中, 妓女是被压在社会最低层的受侮辱与受损害者, 然而刘鹗却能以冷静的态度揭示她们不幸的根源, 并表示了自己的理解与同情, 丝毫没有拿她们当玩物的念头, 而是平等地对待她们。

总之,刘鹗以丰富的语言对话为我们展示了社会的变化发展,作为二十世纪小说创作的奠基作,《老残游记》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刘鹗.老残游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8

[2]刘鹗.老残游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8

[3]吴晓静.四大谴责小说与晚晴社会生活[J].2012.

作者简介:李扬(1992-),女,汉族,河南三门峡人,河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言文学学士,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社会背景老残游记
《老残游记》中的淮安名园与名花
读《老残游记》,寻迹另一番江湖
《老残游记》西班牙语版出版
江妤歆??《节录·老残游记》
从日剧《直美与加奈子》看中国人的形象
浅析冯梦龙“三言”中的历史文人形象
殉俑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浅析《飘》中斯嘉丽的爱情婚姻观
论《老残游记》中逸云形象及其悲剧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