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疏导途径的研究

2015-05-30 13:26李瑶
东方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心理问题贫困生

李瑶

【摘要】促进教育公平的理念使得中国高等教育的广泛性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贫困生进入高校学习、生活,贫困生成才过程中,心理问题的现状及原因对贫困生高等教育的效果起关键作用,本文探讨疏导贫困生心理问题的途径,从传统以及非传统角度出发为贫困生成才创造更好的校园环境。

【关键词】贫困生;心理问题;疏导途径

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高校运营经费来源的多样性趋势,越来越多的适龄青年有机会进入大学深造,这种高等教育普遍性的提高也使“贫困生”这一群体随之产生。1995年高校招生并轨,实行缴费上学制度后,每位进入大学学习的高中毕业生都面临着5000元左右的学费,加之住宿费、教材费、生活费等,四年高等教育给家庭带来了一笔不菲的开销。贫困生大多存在用知识改变命运的的期待,又要面临教育费用对自身和家庭带来的压力,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往往让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他们产生心理问题,严重者甚至酿成不可逆转的悲剧。贫困生心理问题亟需高校學生工作者的关注。

一、贫困生生存现状

(一)生活现状

贫困生群体中的大部分来自于农村、少数民族聚集地等,这些学生的父母大部分的经济收入来源于务农和外出打工,经济基础薄弱且不稳定。大学读书期间,虽然有国家助学金、学校奖学金、社会资助金等各类资金对于贫困生的支持,但是想要满足每位贫困生的生活基本需求仍然是远远不够的。日常生活的经济来源直接影响到贫困生的生活、学习质量。除此之外,贫困生家庭经济基础不稳定的现实状况使他们面对随时退学或是休学的可能性。

(二)学习现状

学习适应问题是很多贫困生进入高校学习后面临的更加严峻的问题。首先,贫困生在中小学阶段的物质环境以及学习环境相比于非贫困生更加的应试,大多数贫困地区中小学的教学课程是完全按照高考的应试要求设计的,学生上学的目标也很明确,即考上大学改变命运,这种状况使贫困生进入大学后在一些非传统高考科目的课程上存在学习困难,比较突出的是计算机和英语口语。其次,贫困生的课余时间会被兼职挤占,兼职一方面锻炼贫困生的生存技能,但是也使得学习时间因此缩减。再次,贫困生的经济状况导致其无能力购买一些较为先进的学习用具,面对多媒体时代,消息滞后性必定对其学习热情以及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三)心理现状

大多数辅导员反映,贫困生的最大压力并非来源于经济,而来源于学习。跳出寒门渴望凭借知识改变命运的他们对于学习的过程和效果都充满了强烈的欲望,较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使他们共同的特点。面对学习能力上计算机和英语科目的弱势,面对生活状况上与同班同学贫富差距和消费攀比,自卑、怨恨等一些情绪也会随之而来,这也是我们心理辅导时应多给予关注的问题。

二、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

(一)自卑

自卑感是一种不能自助和软弱的负责情感,往往伴随着轻视自己,和认为自己无法赶上别人的态度。首先,贫困生的家庭环境以及物质基础使他们没有太多机会与社会接触,相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学生,在知识面、视野等方面都相对狭隘,大学生活中不仅在衣着谈吐还是饮食消费等方面都存在差距,人际交往也是贫困生面临的一大难题。其次,贫困生的成绩优异是有目共睹的,但因为地区教育水平的差距,昔日中学时代的佼佼者在大学人才济济的校园内却成为了普通人,不免使贫困生更加的怀疑自身能力。

(二)自尊

自尊是个人基于自我评价产生和形成的一种自重、自爱,并要求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体验。自尊感的强化往往与自卑感的产生相关,自卑感使贫困生轻视自身和怀疑自己,与此同时他们就更加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也更加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对于在较为艰苦环境下长大的贫困生内心有强烈的骄傲感,而现实对于他们各项能力的冲击又使他们不得不面对“山外有山”的状况,贫困生就更加的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内心容易处于防范和戒备的状态。人际交往的困难也会伴随而来。

(三)焦虑

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想法是大多数贫困生一直背负的心理压力。他们认为上大学是改变自己未来和家庭未来的唯一方式,使大学这一普通的教育阶段承担了个人以及家族的世代梦想。想起高昂的学费、生活费,学习能力的不尽如人意,家中因为自己而辍学的兄弟姐妹,长期的心理压力使贫困生容易处于焦虑状况。大学生活是丰富多样的,学生们不仅要面对专业学习更要体验各种学生活动,贫困生一方面想好好体验大学生活的精彩,一方面又要打工补贴生活费,矛盾心理一直煎熬着他们。长久焦虑的心理状态,容易损害贫困生的身心健康,严重者还会导致心理疾病,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正常生活。

三、疏导贫困生心理问题的途径探索

(一)开展大学生涯教育

在开展职业生涯的同时,针对贫困生更要开展大学生涯教育。大学生涯教育的目的在于拓宽贫困生的视野,使其对于大学的认识不仅仅局限于“学习知识改变命运”,而是认识到大学的作用不仅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提高,更在于个人修养的提高和良好品质的养成。辅导员以及班导师要通过讲座、谈心等各类方式帮助高校贫困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大学四年学习以及工作计划。

(二)树立榜样,给予贫困生心理正能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树立贫困生典型人物,把典型人物的事迹采用视频播放、演讲等形式宣传报道出来,用生动的事例告诉贫困生,家庭的贫困并不会影响其大学生活的质量,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由于在高校中,炫富、攀比等风气仍然存在,所以要用贫困生先进事例感染全体学生,在全体学生中形成敬重奋发向上、自立自强的贫困生的风气,让这种正气存在于学生集体中,更让贫困生自身体会到其价值。

(三)开展专业的心理咨询

由于青年的心智尚未成熟,对于一些突发事件或是长期压抑的情绪无法很好的释放,这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作为手段,帮助存在心理问题的贫困生度过难关。首先,对于心理咨询的性质进行广泛的宣传,消除学生对心理咨询的歧义,改变传统认为心理问题等同于“精神问题”的想法,鼓励学生在情绪异常时主动找到心理咨询老师进行疏导;其次,对于贫困生进行心理疏导时要注意区分其出现各类异常情绪的根源是压力过大还是需要实际帮助,因为贫困生的心理状况跟经济情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处于自我保护防范意识,贫困生很多时候把经济问题给自己带来的困扰潜意识中转移为自身压力问题。

(四)保证奖助学贷各项资助信息的及时传递

经济问题始终是困扰贫困生的重要问题。贫困生中很多对于国家关于贫困大学生的资助政策,以及学校奖助的各项管理办法不甚了解,造成贫困生无法定心学习,经常分心的心理状况。学生工作者针对此要通过语言、书面等各类途径使每位贫困生了解我国现有的大学生资助体系,并对于往年各类资助的金额、发放时间、申请条件等进行详细的说明,并做到关于资助方面的消息第一时间通过各类途径告知每位贫困生。

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牵扯到学校管理的多个部门,多个方面,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多管齐下,共同努力,才能在一定时期内彰显效果。

猜你喜欢
心理问题贫困生
农村小学学困生心理问题初探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
144名贫困生的爱心爷爷——余祖堂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方式的构建与完善:基于高校贫困生需求的视角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