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丹青
【摘要】清溪古苗寨民居建筑群位于湖南邵阳城步苗族自治县东北角,始建于南宋(1257年),盛于明清,杨家将后人杨再思后裔聚居地在此,现保存完整的古民居有110余幢,是熟苗地区建筑的典型代表,此处景观建筑环境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与汉族紧密结合,景观风格典雅,建筑气势恢宏,装饰工艺精湛,人居环境优美,历史文化丰厚。
【关键词】清溪苗寨民居;杨氏聚居;民族融合
一、清溪古苗寨民居概况
清溪古苗寨距县城10公里,清溪古街东西长1500米,居民470余户,人口1200余人,苗族人口占80%,汉族及其他少數民族约为20%。最开始建于南宋,迄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宝庆府志》记载:“城步山峭多石,气象雄伟,历代名将出焉。在宋有杨再兴,元有杨完者,明有蓝玉、沐英、杨洪父子,丰功伟绩,照耀宙合。”《杨氏族谱》记载清溪始祖为杨再思第六十四世孙杨应魁(名杨盛宣),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任职绥邑涟荷巡检司,然后来到清溪,经过几代的努力建造生活,逐渐形成聚居村落。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格局和特征。2008年,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城步“杨家将文化艺术之乡”的称号,可以说清溪古民居即是其重要的根据之一。
二、清溪古苗寨民居地域建筑景观特色
清溪古苗寨四面环山,院前万顷平畴,陇中有五处土包伏似龟形,清太祖时期(1616年),建五谷庵于清溪街道五十米处的一土包上,规模宏大,气势非凡。因该庵面向南面河水,不远处有几个小土包,风水先生说这是一个大乌龟带领着几个小乌龟寻水,故又称“五龟庵”。俨然雄兵待阵之势,后脉山峦起伏,古木参天,奇石林立。“渡溪”、“田心”、“桥头”、“车田”几个自然寨落分布。一条溪流从村北过拱桥与江河汇聚,一条人工水圳从村东向村西走街串巷流经整个村落,构成以东向为主,向西延伸的村落街巷,清溪以古街为中心,街道分前后两街。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10余幢,完整的四合院落18座,可谓湘西南古民居四合院之最。布局工整,结构巧妙,营造精致,装饰优美,蕴含着丰厚民族文化内涵,为湘西南古民居建筑艺术的稀有典范。
清溪古苗寨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四合院的前后厅以及斗拱和其他装饰上都彰显着主人往日的雍容气度。建房多以单门独户的四合院为主,四合院为二进或者三进,有前厅、庭院、堂屋、厢房等组成。堂屋分为四排三间或者五排四间,也有六排五间的。左右两旁建成厢房,每侧厢房多为三、四间,规模较大的一侧厢房就有七排六间。堂屋和厢房均为二层,堂屋一层主要用于祭祀祖先,招待客人;其他楼层也是通风干爽,一般用于主人或者客人居住用房,储藏粮食和家居用品。清溪古民居的大门分樔门、前厅门、堂屋门。樔门不大依外围墙而立,不正对堂屋,朝左或朝右稍偏一点,表示不露财不露富不显山露水。两扇前厅门多为古朴厚重的栗色,门坎也显示着主人的身份。堂屋门全为四扇精美的雕花木门,上半部为镂空图案,下半部多为平板,更为奇特的是有的窗格双面不同的镂空,既有效的遮挡内屋,又显示出四合院落堂皇气派和别致。堂屋两侧通廊,两头都打开一个小门,与左右邻居相通,便于各户人家彼此关顾和睦相处。
小庭院内地面铺设青石板,或用不同颜色的鹅卵石铺成道家的八卦型图案,一般是三面房屋,另外一面是门和围墙,“天井” 在庭院中央自然形成一个空间,它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采光通风。当樔门关上的时候,院子成为一个独立的空间,还留有一片天空,给人以无比的安全感的同时还有无限遐想。木雕、砖雕、石雕点缀其间。柱子、房梁、门、窗、翘角、挑檐、木枋每一样都精雕细琢,或镂空或浮雕成凤(俸)、鹿(禄)、鱼(余)、蝙蝠(福)、桃(寿)、水仙、竹子等各种吉祥图案,继承了祖先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并融入到了门窗、神龛、居家用具、楹联匾额、碑刻条石里,充分体现了地域特色美学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意境和神韵。
三、清溪古苗寨民居主要建筑景观及其特色
杨氏官厅是一座典型的明代建筑,始建于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四合大院,由前厅、天井、正厅、左右两厢房组成的四合院落,座南朝北,屋面盖青瓦,挑檐翘角,正厅柱体粗大,柱墩雕有龙腾图案和飞禽走兽。建筑总面积1100平方米,造型独特,气势雄伟。
杨孝伟宅被称为“杨家大宅院”,修建于嘉庆十九(1814)年,是一座形制古朴、结构独特,气势恢宏的杨家大宅院。其建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200平方米,共有房屋20余间,养马厩6间。虽然现在的老屋显得有些破败,但仍然难以掩盖昔日跌宕飞扬的韵致和高贵辉煌。高大的翘角、骄傲睥睨的鳌檐,青灰色的高墙深巷显得凝重深远,精彩绝伦的雕刻技艺展示在美轮美奂的门窗、房梁、家具上。
杨松国宅修建于康熙(1692)年,是典型的小四合院,院体造型雅韵,布局合理,别具风格。屋顶飞檐翘脊,坡度较陡,依水圳而立,酷似孤帆泊岸。院内纯草字体,苍劲有力,描金而成,据专家考证属民间稀有,具有无可估量的文学和艺术价值,东立坚固的砖墙,墙上有大小不等的墙眼,是当时祖先用于防火、防盗、防匪的设施。
杨松良宅于乾隆年(1766年)修建该四合院落,其建筑古老独特,正房楹联采用不同字体,笔情墨趣,风格多样,飘逸潇洒,不失雅韵。意在科举应试有功名。
杨沛友宅修建于乾隆(1735)年,是颇具特色的三进四合院。这座古老的宅院里出现许多文官武将,是人杰地灵的古宅。屋内窗雕,双层镂空,龙凤呈祥,金鸡报喜,吊顶上用于古时传书鸽子笼,都为旧时官宦人家所拥有,描金神龛,历史保留久远,专家认为,这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项重大发现,具有深远的考古价值,
杨松前宅修建于咸丰(1852)年,是双檐船篷的徽派四合院,屋内六角宫灯础石,雅拙纯朴,雕刻精细,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并且寓意深长。现在只留下的是一正一偏及屋后马厩,但是仍旧气派非凡。
四、清溪古苗寨民居保护传承
城步苗族自治县被为“中国南方杨家将文化艺术之乡”,清溪古民居建筑群也得到了相应的保护,但是还是不能完整的修缮。继承清溪古民居建筑群并对其保护,对于进一步研究苗族文化和杨家将历史文化,以及民族融合产生的景观建筑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邵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邵阳市志.湖南人民美术出版社.长沙.1997.
[2](清)邓湘皋.宝庆府志艺文志.清道光二十九年.(1894年).
[3]周维权.西藏的林卡[J].中国园林.1985(04):11.
[4]杨慎初主编.湖南传统建筑.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