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希腊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它是中国独特的戏剧形式,是中国民族音乐的一朵奇葩,光彩照人。金华是婺剧的发源地与流行区域。为了传承本地婺剧文化,发扬婺剧艺术,音乐教师应该让地方婺剧艺术走进课堂,让学生了解和喜欢婺剧,让学生乐学、愿学,在学习婺剧中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让婺剧唱响社会!
关键词:了解婺剧;激发兴趣;陶冶情操;课外延伸
新课标中明确规定“弘扬民族音乐,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浙江师范大学国际学院的民俗学教授宣炳善说:“婺剧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想继续保存,最好的办法就是培养下一代对地方文化、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文化情感。只有增强了对地方文化、本民族文化的信心,才能拥有更宽广的文化视野。”戏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与心智,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与民族精神。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将婺剧艺术引进课堂的尝试。
一、搜集资料,了解婺剧
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就曾这样赞美过婺剧:“京剧的前身是徽剧,京剧要寻找自己的祖宗,看来还要到婺剧中去找。”
教师在进行婺剧教学前,必须先对婺剧要有清楚和全面的了解。所以,在课前可以多搜集一些有关婺剧的介绍资料,也可以建议学生搜集有关婺剧的资料。在课堂中,通过师生共享搜集来的资料、播放光盘、多媒体资料、欣赏婺剧片段等方式和手段让学生更多更全面地了解婺剧,并做出总结:婺剧,源于明朝中叶,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俗称“金华戏”,中国浙江省汉族地方戏曲的剧种之一。婺剧以金华地区为中心,流行于金华、丽水、临海、建德、衢州、淳安以及江西东北部的玉山、上饶、贵溪、鄱阳、景德镇等地,是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六种声腔的合班,因金华古称婺州,故称婺剧。婺剧剧目丰富、传统深厚、特色浓郁、影响深远,有徽戏“活化石”之称。200年前,四大徽班进京,融二黄、西皮、昆、秦诸腔之长,衍变成了京剧。徽戏自身反而日益衰弱,甚至在其发祥地安徽,也因受到京剧倒流的影响而逐渐消失。婺剧则是徽剧早在徽班进京前向南流入的一支,是中国戏曲舞台保留徽戏剧目与资料最多、最完整的剧种之一。它拥有800多个大小剧目,3000余首曲牌。
二、钻研教法,激发兴趣
兴趣是引领学生学习的一盏明灯,教师在40分钟内努力使学生保持高涨的兴趣定会事半功倍。本人在教学中主要尝试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良好。
1.导入方式生动活泼
由于地方戏都是运用地方方言演唱的,所以,教师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可以用金华方言跟学生进行问好、交流,使整个课堂充满了金华地方色彩,气氛也顿时活跃起来,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婺剧的演唱打下基础。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婺剧片段或者自己边唱边演,将学生带入浓浓的婺剧氛围中。
2.范唱与欣赏相结合
在婺剧教唱中,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演唱特长,给学生示范演唱和表演,特别是这种学生本身不太喜欢且又难听懂的艺术,更应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不断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每当教师说要给大家范唱一段时,全体学生都会报以热烈的掌声,并用期待的目光注视着教师,原本窃窃私语的课堂,会变得鸦雀无声,因此,教师的范唱能起到事倍功倍的效果。但婺剧艺术是视觉和听觉的完美结合,形象各异的脸谱、色彩斑斓的服饰、丰富多彩的道具、种类纷呈的唱腔,无不体现出婺剧艺术的魅力。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教师范唱与视频视听相结合,这样才能够真正讓学生体会到婺剧的无穷魅力,才能使他们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对婺剧艺术如此陌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很少有机会接触婺剧表演,只有走进戏院的人才能为名角喝彩、叫好!让学生真正走进戏院或许不容易,但可以在课堂上充分运用现代媒体创设舞台效果,让学生真真切切地观看、明明白白地欣赏。
3.将剧情介绍融入欣赏
如果在欣赏婺剧时,一味地让学生听,学生根本提不起兴趣来。他们会说:“太拖了,听着够累人的,听不懂,不知道在唱什么”。所以,在学生欣赏婺剧时,我采用剧情介绍跟欣赏同步进行,讲一段,听一段,边讲边听。如,婺剧《断桥》是著名剧目《白蛇传》中的一个唱段,欣赏时,可先让学生讲讲《白蛇传》中许仙和白娘子之间的爱情故事。同时,教师把这段歌词打出来,让学生一边看着歌词,一边欣赏,这样学生很快就能听明白了。然后,再把整唱段分几小段让学生来欣赏,讲一段故事,听一段唱腔,同时,可以穿插一些表演或演唱,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沉闷、枯燥,相反,他们觉得学习婺剧也蛮有意思,课堂上时时会发出开心的笑声。
4.将表演加入学唱过程
戏曲中的一个难题是拖腔的演唱,一字多音,半天唱不完一句。如果运用传统的听唱或视唱方法来教学,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注重指导学生的学法,在学唱中加入动作表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在教学《巡营》时,可以根据不同的乐句内容,编配相应的动作、手势、眼神,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快、更生动地掌握整段演唱和表演。这种边唱边表演的学唱形式,学生非常感兴趣,学习积极性也增强了,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如,在教学《僧尼会》时,因为这段戏学生相对比较熟悉,也比较容易唱,学生很快就学会了,所以,可把重点放在表演上,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动作创编,通过组员合作,发挥集体的力量。然后,各小组上台进行展示,可以边唱边表演,也可以只演动作让其他学生帮唱,大家创编的动作很富有新意。这时,学生完全放开了害羞和胆怯的心理,在共同的合作下更加感受到了学习婺剧表演的乐趣。
5.将游戏教学引入课堂
婺剧走进课堂后,仅仅欣赏和演唱是完全不能满足学生需要的,教师还需努力营造愉快的氛围,开展一些具有游戏性质的艺术活动。如,在介绍婺剧的行当时,可让学生提前搜集各行当资料,了解婺剧行当主要分为生、旦、净、末、丑、这几个大类。课堂中,再结合讲解来欣赏脸谱图片,了解各行当扮相特点,最后,运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出示脸谱和各行当图片,让学生“找伙伴”。结果,白脸的赵高和贾似道凑在一堆,红脸的关羽和赵匡胤结成一对,黑脸的包拯和张飞找在一起,因此,在引入婺剧脸谱色彩与各行当形象、特征、性格特点之间的关系时,学生踊跃参与以及分析判断,兴趣浓厚,自然印象深刻。
6.聆听唱腔,学唱经典
戏曲的唱腔是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内心情感的主要手段。它既有口语化的叙述性唱腔,又有舒缓悠扬的抒情性唱腔,更有跌宕起伏、充满激情的戏剧性唱腔。婺剧,拥有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六大声腔,音乐丰富、旋律优美,涌现过许多具有相当造诣的艺术家与名艺人,分别在生、旦、净、末、丑等诸行当上,根据各自的嗓音条件,摸索出其优势所在,去发展、去争取自己的观众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典型的唱腔片段让学生欣赏。如,名小生周越桂,“润唱细腻如绣花,味儿浓郁似香茶”,她那自如洒脱的演唱,堪称婺剧女小生之最;青衣刘淑贞,别具一格的低旋唱腔,輕声哼来娓娓动听、情真意切、倍加感人;婺剧表演艺术家徐汝英、郑兰香的唱腔声情并茂、委婉动听;武旦葛素云的嗓音特点与演唱风格是略带一丝鼻腔,常用滑音,显得甜美亲切,其演唱旋律呈大跳特色,节奏明快、富有弹性、顿挫有致、喷口有力,是婺剧味儿最为浓郁的演员之一;丑角徐东福、吴光煜的唱腔特点是“上下起伏犹如行云流水,说笑逗唱好似功到自来”。如上列举所述,婺剧的先辈们早早就为子孙后代奠定了生、旦、净、末、丑“五行唱调定规”,也制订了相应的声、字、腔、味、情的“五字善歌准则”,让人有规可循,有则可依。在课堂中,让学生了解婺剧各行当的发声、音色特点,学生在欣赏婺剧时,就能根据声音来辨别行当。
学生在欣赏完名家名段之后,会增强学唱经典乐段的兴趣,在学唱经典乐段时,教师要尽量进行范唱,甚至可以着戏装边演边唱。教师的范唱能使学生获得生动、具体、真实的感性认识,创造亲切的意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段好的唱腔,还必须通过恰当的唱法加以润色,才能达到悦耳感人、声情并茂的目的。婺剧演唱非常讲究吐字和归韵。如,行腔时要注意字的声调及语气,因而对吐字的出声(咬清字头)、引长(引长字腹)、归韵(收清字尾)要求颇为严格,字音还要唱得含蓄,符合人物的感情需要。例如,《三请梨花》选段《守边关》,这是剧中人物樊梨花的一个唱段,既有唱腔又有表演,学生模唱时,教师应对咬字、吐字的清晰度和音色、情感的处理等方面对学生加以启发,尽量使他们做到字正腔圆、腔随情转。学唱时,教师必须多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演唱技巧加以润色,才能达到悦耳感人、声情并茂的目的。要让学生的学唱效果更好、课堂氛围更热烈,教师可以在教唱过程中运用前面提到的范唱与视频结合、学唱和表演结合、欣赏和剧情介绍结合、游戏法等来辅助教唱,将所有的教学方法适当地融会贯通于整堂课的教学过程。
三、陶冶情操,提高素养
音乐课是一门审美的课程,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在音乐课中融入地方戏曲教育能够让学生认识、理解家乡的本土音乐文化,提高人文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
如,婺剧古装戏《穆桂英》在第二场《寨上招亲》中有一段唱词“我本是边陲小族一孤女,战乱之中苦流离。蒙义父收养我疼爱无比,当总兵他戎马相携到辽西。只因为冒犯权奸罢职归里,才回到这穆柯寨上把身栖。招乡勇募庄丁为保乡里,只盼望有朝一日,重披铠甲执旌旗,横刀立马,沙场杀敌,热血染征衣。”一个因为冒犯权奸罢职归里的总兵,一个边陲小族的孤女,在深受迫害的逆境中,尚能想到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只盼望有朝一日,重披铠甲执旌旗,横刀立马,沙场杀敌,热血染征衣。”这么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伟大的民族精神,是多么值得教师去引导和教育学生的啊!
又如,《梦断婺江》是一部以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为背景、以太平天国后期重要领导人之一的侍王李世贤为主角的历史剧。这样一个题材的历史剧,究竟有没有意义?能够给予观众一些什么样的启示呢?我看了以后,还是觉得自己受到触动、得到启迪。例如,人民利益是最根本的,即使是正义的斗争,如果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最后也会受到人民的反对。又如,在国家、民族利益面前,为了中国人的尊严,一切其他矛盾都应该放下,挺身而出。这样就应该受到人们的尊重。这些历史故事和教训都是值得让学生了解的。
再如,现代婺剧《残月》反映了某市一位局长因贪污受贿,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过程,揭示了腐败给党和人民的事业以及个人家庭幸福带来的严重危害,既具有反腐倡廉的教育意义,又对广大的领导干部起着深刻的警示作用,也对学生进行了一次遵纪守法的教育,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发人深省。
四、自主学习,课外延伸
金华市很重视婺剧的传播和传承,婺剧团除了在外地巡回演出之外,在本地、市、区大会堂、广场等地也经常有演出,金华市教育部门也每年都组织“婺剧进校园”和“中小学婺剧表演比赛”的活动。这些演出和活动推动了群众和学校师生对婺剧的了解。本校很重视一年一度的婺剧比赛,每年都有专人组织学生成立课外婺剧兴趣小组进行训练和表演,还请了婺剧团的演员来校教授和指导,师生们积极参与教育部门组织的婺剧表演比赛,并获得了一些不错的荣誉和奖项。
民间曲艺出自民间、出自生活。教师除了在课堂上、校园里要激发学生学习婺剧的兴趣之外,还要多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探索、发现、研究婺剧,给学生自由的空间。日常生活中,在市区的广场,一些村里的祠堂、大会堂等地,经常会有婺剧团的演出。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去观看,并适当布置一些交流、汇报作业,比如,看完一部戏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跟大家分享一下剧情,学唱(或哼唱)其中一个喜欢的片段或几个乐句等等。这样,既给了学生学习目标和任务,也增强了学生的表现欲,更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
戏曲作为一种重要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把它引进课堂,挖掘它的教育资源是音乐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是民族文化发展的迫切需要。把婺剧引入课堂,将会是培养学生传承本土文化、全面提高素质的新起点,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只要我们思想重视、措施实在、途径科学,戏剧的传承创新一定能梦想成真。
参考文献:
[1]叶开沅.叶开沅戏曲论文集[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
[2]高思春,袁波.金华婺剧声腔孕育及行程标志[J].大舞台,2011(11).
[3]王加南.婺剧六大声腔的音乐特点[J].戏曲研究,2009(02).
[4]程永超.戏曲教学敢问路在何方[J].湖南教育综合版,2006(17).
作者简介:徐绚屏,1977年出生,女,浙江丽水人,中学一级教师,本科,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中等职业学校,研究方向:音乐教学。
编辑 郑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