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芸华
内容摘要: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门传统的文科性专业,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承载着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因此,汉语言文学在我国的高等院校的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在新形势下,如何的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创新应用型人才,以更好的传播我国传统文化和推动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已成为各大高等院校必须思考的问题,文章对目前我国的汉语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并提出在新形势下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培养途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途径
1.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1.1教学模式和手段单一
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满堂灌”、“一言堂”是两种最为常见的教学方式。虽然信息技术已经引入到现在的课堂教学当中,但是大部分的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课件制作过程中,将所要讲授的内容原封不动的挪到课件中,然后讲课的时候照本宣科,很少的考虑到所讲授的内容学生是否能够接受,还有些教师很少的创设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在课堂情境,而有些学生在底下玩手机、睡觉、发短信、发微博等现象大有所在。大多数的授课方法过于传统,,导致学生的课堂上的兴趣不高,视野得不到拓宽,能力也得不到进一步的培养,因而整个课堂效率低。为了能够顺利的通过考试,有些学生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没有对知识深入的理解,因此容易形成“高分低能”型人才。
1.2课程设置存在问题
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存在很多的不足,课程的设置集中在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概论、写作、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等课程上,而选修课又是对专业课程的一种延伸和深化。因此,课程设置缺少文理渗透、宏观性、综合性和应用型,和社会的实际需要相脱节,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与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不符合,可见高校课程的设置不但限制了学生的能力,还影响了学生今后的就业能力,从而导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后不能学以致用。
2.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途径
2.1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开展创新的课程教学,不仅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关键。因此,绝不能忽视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应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进行创新课堂教学,运用现代教学方法体现“教”与“学”的主体地位,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才能够保证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热情。
2.2合理的设置专业课程
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并不是过于单一的学术型人才,而是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口语表达能力、交流能力以及书写能力已不再是单一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而是最基本的知识掌握,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专业技能和基本素质。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必须以人才的需求为核心,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做出相对应的改革,建立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同时还应注重文学课程的设置,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
3.结语
在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人才的培养中应当进行合理、科学的课程设置,统筹专业课程、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从而有效的促进我国传统文化和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为我国文化传承和文学专业的发展提供动力和正能量。
参考文献
1.张玉萍.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4:93-95.
2.丁颖.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企业教育,2012:265-266.
(作者单位:云南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