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引领,构建精彩实效数学课堂

2015-05-30 10:48汪宇
俪人·教师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有效构建小学数学

汪宇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标准。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数学教学要从单一的课堂探究学习走向多维度的生活化探究学习,将学生的学习向课外生活中延伸,让更多的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才能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用心引导;有效构建;实效课堂

新课程要求数学教育要“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现代数学认为,优秀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学习主体的主动建构过程,教学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学会”,更在于使学生“会学”。不仅要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而且要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性差异,实现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我们教师怎样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调动情感因素,唤起学习激情

列宁说过:“一个人的思想只有被浓烈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思考。”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习的本身除了认知因素之外,情感因素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因而课堂教学中教师每一丝亲切的微笑,每一个鼓励的眼神,每一句温和的话语,每一个明确的手势……都会触及学生学习的情绪,都可以促使学生放开胆子,亮开嗓子,都会诱发学生情感的积极投入。这一切又能促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融洽、民主和谐,使大家无拘无束,尽情发挥主动作用,激起学习热情。因此,我们要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小学生的心理不稳定,较脆弱,常见的东西往往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大脑皮层兴奋不起来,不利于智力的发展。只要我们创设的情境新异、有趣,就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刺激,成为学生注意的对象,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新课程提出,学习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堂设计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因此我们可以创设故事性情境或问题性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我拿出一块面包,向学生强调这是一块面包,并说:“有2 个学生没吃早餐,我要平均分给他们吃,怎么分?”学生抢着说从中间切开,分成2份。我又说:“每份是这个面包的多少?”学生说是一半。我接着又问:“如果分成3个同学怎么办,每份是多少?”这时学生愣住了,说不出答案。这时我就出示课题“分数的认识”。通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可使学生形成悬念,促使他们跟随教师一起研究新课内容,探求问题的答案。

我们还可以创设一些如角色表演等情景,对教学内容进行模仿,这样学生既感亲切、新鲜,又乐于接受,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我找了两名学生来代表运动物体,我说“走”,让他们俩人从两边向对方走,并让大家观察他们俩的距离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怎么样了。并说明:“这样就叫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我开始让他俩走后,下面的學生就发现他们每走一分,他们间的距离就缩短一段,缩短的这一段,就是他们俩人每分所走的路程的和,最后碰在一起就叫“相遇”。这样学生就对相遇问题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并在愉悦的情感中获得知识。

二、适时引导提问,培养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数学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精神。怎样引导学生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创新精神而不可忽视的一环。

1、借助揭示课题,引导学生提问。

一节课,好的导入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因此,在新知导入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可借助揭题,引导学生提问,以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在揭题后设问:“关于圆的认识,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会脱口提出:“怎样画圆?”“能求圆的周长和面积吗?”“圆有什么特征?”“圆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等等。这样借助揭题让学生提问,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2、利用自学机会,鼓励学生提问。

学生自学时,教师要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以免出现应付式、盲目性的自学。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老师说:“今天让你们自学课本,然后说说你懂得了年、月、日的哪些知识?有什么问题要问,好吗?”学生充分自学后,鼓励学生说说发现的问题。有的问:“为什么一年有12个月?”“为什么闰年比平年多一天?”“怎么计算一年的天数?”对此,教师不急于直接告知他们答案,而抓住重点知识讲解,再让他们讨论、计算、释疑。让全班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均得到了训练。

三、注重动手实践,培养创新意识。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通过学生自己看一看、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讲一讲来获取新知。例如,“克的初步认识”教学时,学生在认识“ 1克”、“ 10克”时,我引导学生通过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充分感知“ 1克”和“ 10 克”的质量观念,知道 1 克大约是一个两分硬币或四粒黄豆、四个回形针的质量;10克大约是10个两分硬币或 22 个图钉的质量。在认识较大的质量时,设计让学生学会看物品包装袋认识物品的质量,最后再让学生尝试着以参照物为比较估计几件指定物品的质量,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用比较的方法估计出物品的大概重量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样学生在整个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创新。这不但对所学知识起到较好的巩固作用,还培养了学生勇于尝试创新的精神。

教学实践证明,要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想学——会学——学会,优化课堂教学是一条“捷径”,也是教改之路上一个永恒不变的追求目标。

猜你喜欢
有效构建小学数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构建
营造课堂学习氛围, 提高英语复习质量
浅析如何有效构建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让语文课堂摇曳生命之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