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涛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高等职业院校数、在校生数和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其规模已占普通高等教育的一半左右。以就业为导向,切实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是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关键环节。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生;SWOT分析法;就业选择
一、SWOT概述
SWOT 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最早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提出的, 其中S 代表strengths(优势),W 代表 weaknesses(弱势),O 代表opportunities (机会),T 代表 threats(威胁)。其中,S、W 是内部因素,O、T 是外部因素。SWOT 分析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内部优势因素、内部劣势因素、外部机会因素与外部威胁因素通过调查罗列出来, 并依照矩阵形式进行排列, 然后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 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 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进行 SWOT 分析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
根据这一分析法,高职毕业生可以将 SWOT 分析引用到就业过程中,对自己开展客观、全面的评估,分析不同职业道路的机会和威胁所在,合理引导自身发展。
二、SWOT内部因素分析
1.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优势(strengths)
所谓优势, 是指相对于竞争对手的資源或能力上的长处。 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优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强
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目标不是高级管理人才或高级技术人才, 而是培养生产、管理、经营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 群) 能力为本位”,是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和办学方针。产学研结合是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如今, 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认识到要走“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之路, 及时应对市场需求变化,灵活调整人才培养的专业结构, 大力推行“订单式”培养模式, 不断加强实践教学, 密切与企业结合。如此一来, 高职高专教育既使学生掌握了必备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还培养了学生今后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操作能力, 以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
(2)一人多证, 一专多能
劳动保障部、教育部、人事部《关于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见》(劳社部发[2002]21号)中指出选择部分具备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的主体专业,推行学生毕业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直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试点工作。2014年5月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开展职业技能竞赛。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促进学生技能的培养。以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对在校学生开展了助理物流师、国际物流师、报关员、民航运输代理人、网络工程师等几十种与专业有关的技能培训,鼓励学生“一人多证,一专多能”。在培养职业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同时增加了就业筹码。
(3)就业指导及时高效
高职院校的生源竞争相对激烈一些,而就业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职的招生质量,这对所有的高职院校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很多高职院校按照“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专业化”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将就业指导课程切实纳入教学计划,开设就业指导必修课或必选课,并依据自身具体情况制订教学计划。建设了一支相对稳定、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 由于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前移和全程化,使学生较早地做好了就业心理准备,存在一定的先发优势。
2.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劣势(Weaknesses)
所谓劣势, 是指相对于竞争对手在资源或能力上的限制或缺陷。相对于普通高校毕业生而言, 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劣势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历劣势
中国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逐年升高。同时带来大学生就业矛盾日益突出。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来说,手中的学历文凭在激烈的市场中成了“弱势文凭”。
(2)文化素质劣势
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时间短,学生注重培养实践操作能力。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课基础普遍低于高校学生,另外高职院校对学生英语、计算机等级要求不高,造成高职毕业生在毕业求职过程无法提供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或证书等级明显低于高校本科毕业生,使得该方面处于劣势地位。
三、SWOT外部因素分析
1.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Opportunities)
所谓机会,是指由于外在环境因素的变动而出现的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有利的时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国家对职业教育和就业工作的重视
1996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了《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确定了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2004年4月,教育部专门发布了《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2014年5月国务院发布国发[2014]19号文《国务院关
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旺盛的社会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已经连续保持了2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为高职生提供了更好更大的发展空间。在“中国制造”已遍及全球的今天出现了与制造业大国地位极不相称的尴尬局面:即中国的制造业人才尤其是高级蓝领稀缺。在我国技术工人队伍中, 高级技工比例不到 4%。与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 20%-40%的水平相差甚远。因此, 我国需要一大批掌握多种技术原理和熟悉生产实践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3)不断提高的社会认可度
高职教育规模快速发展 ,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逐步提高。近年来, 高职教育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 ,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成为各地教育发展的重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群 ) 能力为本位”。这种明确的定位对于适应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 ,满足制造业及其他紧缺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是十分必要的。在这样的定位下, 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对社会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社会对于高职教育的整体认可度必然会进一步提高。这对于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无疑是大有裨益。
(4)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完善
高职教育毕业生在中小企业、非公企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就业人数日趋增多,国家日益重视如何建立可行规范制度,满足企业用工需求,激励人才发展,完善合同制度,营造良好的用工环境,配套就业社会保险保障体系的建设,来充分开拓就业渠道,加上更为得力的政策扶持,加快完善和实施与灵活就业相适应的劳动关系。鼓励高职院校毕业生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就业。
2.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威胁(Threats)
所謂威胁 ,指的是由于环境因素的变动给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带来的不利或限制。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面临的主要威胁有以下几方面。
(1)严峻的就业形势给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带来的压力。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近年全国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根据相关部门统计,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727万。这意味着,继2013年高校毕业生达699万,获称“史上最难就业季”后,2014年将再增28万,再创历史新高。
(2)用人单位对高学历人才要求高涨
用人单位的高学历追求给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带来的挑战。由于毕业生队伍的不断扩大,使得招聘“行情看涨”,一些用人单位片面追求高学历人才,这种重学历文凭、轻素质技能的用人观, 无疑抬高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门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4)19号
[2](美)John A.pearce II ,Richard B.Robinson ,Jr. 战略管理——制定、实施和控制(第 8 版)[M].王丹 ,高玉环 ,史剑新 ,译.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1 40.
[3](美)Robert D.Lock.把握你的职业发展方向[M].钟谷兰,曾垂凯, 时勘 ,等 ,译.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5 3.
[4]杨金土.中国职教发展的政策环境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