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患者的CT定位检查分析

2015-05-30 23:15:19孙长龙
家庭心理医生 2015年2期
关键词:脑肿瘤检查

孙长龙

摘要:目的:探讨CT检查对脑肿瘤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脑肿瘤患者22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患者中CT检查患者中对肿瘤形态、部位定位准确率达19/22(86.3%),x线检查对肿瘤形态、部位定位准确率14/22(63.6%),对比分析,CT检查准确率高于x线,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CT检查对肿瘤本身具有较高的识别能力,能够准确定位肿瘤及观察病灶内部的病理结构。

关键词:脑肿瘤;CT;检查

[中图分类号]R73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2-0453-02

脑肿瘤是起源于颅内各组织的原发性颅内肿瘤。继发性颅内肿瘤则来源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或邻近组织肿瘤的侵入,2011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脑肿瘤患者22例,对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脑肿瘤患者22例,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0例,患者年龄27-55岁,平均年龄45岁,患者临床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包括“三主征”,即头痛、呕吐及视盘水肿。出现局灶性症状有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主要体现在肢体的乏力、瘫痪及麻木,抽搐或癫痫发作,视力障碍、视野缺损,嗅觉障碍,神经性耳聋,语言障碍,平衡失调,智能衰退,精神症状及内分泌失调、发育异常等。对22例患者分成两组,每组10例患者,分别进行CT检查及X线检查,对检查肿瘤形态及部位准确率进行对比。

1.2方法做侧位定位图扫描,在CR图上定位,以听眶上线为基线向上扫至头顶。一般层厚8~10 mm,层距8~10 mm,必要时薄层扫描;窗宽90-110,窗位35,观察骨质用骨窗,窗宽2000,窗位500。

1.3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对临床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显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2例患者中CT检查患者中对肿瘤形态、部位定位准确率达19/22(86.3%),x线检查对肿瘤形态、部位定位准确率14/22(63.6%),对比分析,CT检查准确率高于x线,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

3.讨论

由于肿瘤的好发部位与肿瘤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所以确定肿瘤的部位对正确的CT诊断相当重要。定位诊断主要包括:脑内和脑外,幕上和幕下,脑室内和脑室外。

肿瘤位于脑实质内者为脑内病变,反之称为脑外病变。脑的表面为软脑膜,当肿瘤位于脑外时,瘤体与脑实质之间有脑膜相隔,故图像见肿瘤边界清楚、边缘锐利。脑外肿瘤引起骨质的改变明显多于脑内肿瘤,此外,仔细观察相邻蛛网膜下腔或脑池的变化亦有助于部位的区别,上述腔、池增宽常提示脑外病变。

脑瘤的定性主要依据肿瘤的发生部位、病人的发病年龄、肿瘤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及CT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脑瘤因其本身形态、结构等特点,加之瘤体的占位作用,而产生一系列的CT征象。这些征象可按它们产生的原因,以及各自在诊断上的作用等,分为间接征象和直接征象。间接征象主要是由脑瘤的占位作用引起的继发征象,包括脑瘤周围的脑组织肿胀(脑水肿),透明中隔和第三脑室(幕上)以及第四脑室(颅后窝)等中线结构移位,限局性脑室变形、闭塞和移位,脑室系统扩大以及肿瘤邻近的脑池和脑沟的闭塞或扩大等。以上中线结构移位、局限性脑室变形和移位、局限性脑沟变形和闭塞等的CT表现,与气脑或脑室造影的所见大致相同,故不赘述。现仅将脑组织肿胀(脑水肿),以及脑池、脑沟改变等的CT征象及临床意义略加说明。脑肿胀(脑水肿)表现为肿瘤周围脑组织的密度减低呈片状或月晕状,无清楚的界限,多见于胶质瘤(尤其恶性者)和脑转移瘤。良性胶质瘤的脑肿胀一般都程度较轻,垂体瘤、颅咽管瘤以及小脑桥脑角肿瘤(如听神经瘤)等,如肿瘤不大,对邻近组织壓迫较轻时,其邻近脑组织多无水肿。

肿瘤对其相应部位的脑池和脑沟的直接压迫,可使之产生移位、变形、缺损以至闭塞,并且由于局部脑池脑沟的闭塞,又可导致其附近脑池脑沟的扩大,此征象对脑外肿瘤,如脑膜瘤、垂体瘤鞍上发展、颅咽管瘤、听神经瘤,以及部位较表浅的胶质瘤的诊断,常有程度不等意义,具一定价值。

直接征象系直接显示肿瘤的征象。脑瘤依其结构的不同特点,可有以下主要直接征象:平扫描时,肿瘤可呈轮廓清楚或模糊的密度增高或减低影。轮廓清晰者,表示肿瘤有完整或较完整的包膜;欠清晰者,表示无完整包膜或浸润性生长。密度较正常脑组织增大者,表示肿瘤多是实性;均匀一致性密度减低者,表示囊性肿瘤;不规则形或不均匀性密度减低,常表示肿瘤内部坏死、液化等。有些肿瘤与其邻近正常组织之间密度相近,故不能从其密度差异而显示其轮廓,如肿瘤周围有明显脑水肿,则可借脑水肿的密度减低带,衬托出肿瘤的轮廓界限。肿瘤内部如有钙化成分,则CT检查可显示致密影,其显示率较颅骨平片检查高得多。增强扫描时,常因前述肿瘤局部血脑屏障受损,肿瘤新生血管以及这些血管的通透性增加等原因,而显示“肿瘤染色”,即肿瘤局部造影剂潴留,产生不同程度的增强(强化)效应。借肿瘤的增强效应,可直观地观测肿瘤的形状、大小、数目,以及有无完整的包膜,有无瘤体坏死、液化、残化瘤结节等大体病理变化。借肿瘤增强效应的程度(肿瘤染色的深浅)更可进一步判断其病灶新生血管的多少及其分化程度。

CT检查有高的密度分辨能力,常能直接显示肿瘤本身及其周围的脑水肿或肿胀,有时还能观察病灶内部的病理结构特点等,因此,CT对脑瘤的诊断,无论在提出早期诊断,还是提供有价值的判断资料,以及操作简便、安全等方面,都明显地较气脑、脑室造影和脑血管造影等常规x线检查技术优越。

通过本研究显示,CT检查患者中对肿瘤形态、部位定位准确率达19/22(86.3%),x线检查对肿瘤形态、部位定位准确率14/22(63.6%),对比分析,CT检查准确率高于x线,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CT检查对肿瘤本身具有较高的识别能力,能够准确定位肿瘤及观察病灶内部的病理结构,CT检查通过对肿瘤的发生部位、病人的发病年龄、肿瘤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及CT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等进行准确定位,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数据及图像资料。

猜你喜欢
脑肿瘤检查
孕期X线检查,真的不能碰吗
备孕多年不成功,要做些什么检查
一侧冠状缝前额入路切除治疗脑肿瘤的临床效果
灯盏花素治疗脑肿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效果研究
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诊断价值
基于脑实质室管膜瘤下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关联性探究
Playjng with ch & sh
做检查
小说月刊(2014年5期)2014-04-19 02:3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