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维
摘要:目的:探究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95例胆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胆结石患者1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5例,对照组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治疗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治疗总有效率高,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胆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36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2-0447-01
膽结石是临床常见病,中年人发病率高,易诱发急性胆囊炎,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为进一步研究胆结石治疗方法,我院选取190例患者进行分组试验,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190例确诊胆结石患者,男87例,女103例,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42.5±3.6)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病程(11.2±2.7)个月;所有患者均符合胆结石临床诊断标准,无器质性病变且自愿参与本次实验;排除具有心肺功能障碍、腹部手术史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可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切切口于右上腹,分离筋膜组织和腹横肌,暴露患处;结扎胆囊动脉,找准结石位置,于胆囊上行切口取出结石;根据出血状况进行止血;缝合切口,置引流管。治疗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切切口于脐部,放置腹腔镜,于腹部行切口,利用筋膜扩张器扩张空间放置手术器械;通过腹腔镜辅助,找准胆囊位置;使用钛夹夹动脉,分离周围组织,进行胆囊切除;根据出血状况利用电凝刀进行止血;使用腹腔镜切除组织。
1.3观察指标
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临床疗效。
1.4疗效判定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术中无大量出血;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术中出血量较多;有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术中出血量较多;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术中出血量大。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x100%。
1.5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
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临床疗效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9%,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3%,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胆结石也叫胆囊结石,成年人发病率高,女性高于男性,其结石为胆固醇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和黑色胆色素结石,若得不到及时治疗,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如胆管炎、胰腺炎等。胆结石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各地区居民种族因素、女性激素、肥胖、妊娠、高脂肪饮食、糖尿病、肝硬化以及高血脂症等;患者临床表现为胆绞痛(疼痛部位位于右上腹或上腹部,阵发性或持续疼痛,伴有恶心、呕吐症状)、上腹隐痛以及胆囊积液(透明无色,又称白胆汁);临床治疗胆结石首选治疗方法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由于传统开腹切除手术针对性差、创伤大、患者伤口愈合慢且易出现并发症,导致患者痛苦大、术后恢复不良,是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一经发展,就迅速为外科医师及病患所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胆道外科常用手术,是以一种特制导管插进腹膜腔,解剖胆囊三角区结构,离断并夹闭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切除包括结石在内的整个胆囊,手术医师可以在腹腔镜操作下,清楚明确结石位置,手术时间短,切除过程简单又安全,具有创口小疼痛轻、恢复快,减少脏器损伤、患者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血管处理精细出血少等优势,临床疗效确切。本次试验我院选取190例胆结石患者分别采取不同治疗方法进行分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总而言之,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患者住院时间较短,医疗费用低,治疗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