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诗歌之“文”本 绽朗读之“美”韵

2015-05-30 20:20金丽
俪人·教师版 2015年22期
关键词:指导策略朗读问题

金丽

【摘要】作为一线低段语文教师,要认真分析当前学生朗读问题的症结所在,依托低年级短小精悍的诗歌体课文,努力寻求低段诗歌体课文朗读的指导策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朗读水平,从而让学生的朗读“美”起来。

【关键词】朗读 问题 指导策略

朗读,是理解,积累语言的有效方法,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有感情地朗读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朗读是培养学生自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鼓励有创意的表达的途径之一,是实现语文教学改革要求的重要途径之一。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从低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因此,从低年级开始我们就要注重学生朗读的训练。低年级学生朗读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模仿性和可塑性都较强,这时候的朗读教学是基础也是关键。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的朗读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问题一:拖腔拖调 停顿不当

大部分学生在朗读时很喜欢拖腔拉调,尤其是一些儿化音,“的”字“子”字和“了”字,学生朗读时不知道轻重,很容易像唱歌似的拖长,如“雨点儿”学生很容易念成“雨-点-儿——”,尤其在句末,学生也很喜欢拖长读。

问题二:感情平淡 朗读机械化

大部分低年级学生在朗读时,不管遇到什么课文,都是一个腔调,一个表情,平平淡淡,无法根据课文人物情感的变化读出感情的起伏,朗读时不懂得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甚至有些学生认为读得响就是读得认真有感情,无法抓住词语读出轻重急缓,有时读起课文来像唱山歌,只是机械地在朗读,全然破坏了文章的美感。

一、文本分类——奠“朗读”之石

小学生是一个较直观感性的群体,尤其是小学低段儿童,初次接触诗歌类文学作品,因此,分类标准不可太过专业化。在语言上,不论是古诗、儿歌还是儿童诗,短小精悍,讲究韵律,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但儿歌较通俗易懂,讲究顺口自然;儿童诗则较富想象力,注重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创造,语言比儿歌更富有音乐美和绘画美;古诗的语言则是高度凝练,讲究平仄对仗,意境则比儿童诗更为深远。在主题上,不论是哪种诗歌类型,都围绕着一定的主题思想内容进行创作,有些诗歌围绕着季节进行,有些诗歌歌颂老师,父母,常常围绕“爱”展开教育,主题虽然相同,但侧重点也不尽相同。综上所述,我们发现这些诗歌体课文并不是单一存在的,他们之间也可以相互包容,相辅相成,可以进行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二、课内实践——练“朗读”之韵

诗歌体课文富有想象力,节奏感和音乐美都较强,古人曾有“三分诗,七分读”的轶话,作为低段学生来说,诗歌体课文的教学还应让学生“不求甚解”,不能围绕着内容作过多地分析,而应该运用多种形式和途径的朗读,“以读为本”,让学生朗读中充分感受诗歌的魅力,体会诗歌的语言、情感,再转化为更深层次的朗读,掌握朗读的技巧,并学会迁移运用情感,培养朗读能力,提高朗读水平。

1.情境渲染,以“情”激读

“言为心声”,要读出文字背后蕴含的深情,就要将学生的情与作者的情融为一体。要将两者的情融为一体,教师就必须精心设计,为学生营造一个情绪场,即能给学生以情绪感染的情绪体验,朗读时自然就会真情流露。情境渲染可以是诗歌的创作背景,以故事导入展开,也可以更直观地用音乐烘托等等,有时在导入课开始,有时在课高潮时,方法不一,灵活多样,旨在渲染朗读的气场,感染学生情绪,当学生的真情在课堂中流淌起来,我们借机推波助澜,助势、烘托,以掀起课堂教学中的高潮,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朗读中来。

2.想象入境,以“境”助读

想象,是诗歌体课文的特性,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对诗歌体课文的情景就能具体理解,朗读表达情感时就能水到渠成。儿童是一个最富有想象力的群体,他们在接触世界时,脑海中会产生许多新鲜、奇异的想法,会创造出许多生动、鲜活的形象,教学时,可以通过诗句想象画面,或巧借空白点,或是换位想象,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孩子们入情入境,感悟诗歌的情感,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形成情感共鸣,从而实现朗读的内化和迁移。

3.范读引路,以“范”领读

好文章是读出来的,好的诗歌也是如此。朗读有助于更加真切地感受作品,领略作品的精妙之处,达到以声传情的效果。低年级小孩子还处于刚刚会读的阶段,模仿性强,可塑性强,特别需要老师的示范指导。在范读时,教师应抓住情境的特点,声音要富于变化,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同时,在范读中,学生能够更清楚明了哪些地方要读重音,哪些地方要轻,哪些地方要停顿,哪些地方语气要上扬、下降等等,使朗读时情感表达更为准确。

需要说明的是,每一种方法并不是单一孤立的,有时可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三、课外延伸——搭“朗读”之台

1.创设“环境”,营造诗歌朗读之良好氛围

“流行可以培养兴趣”,为了让学生能够喜欢朗读,自主朗读,培养朗读能力,提高学生朗读水平,我们可以依托一些短小精悍又富有童趣的诗歌体文本,为学生创设“读”的良好氛围,进而让学生的朗读“美”起来。

营“书香书卷”之气:我们可以为学生推荐诗歌书目,根据低段学生的身心、知识和生活经验等特征,开列相应的推荐书目供学生参考,可以发动家长为孩子选择一本诗歌的书籍,学生相互借阅,实现资源共享,努力为学生营造书香书卷之气,让学生沉浸在书香之中,感受朗读的乐趣。

定“评价激励”之措:每周可以对学生做出基本朗读量的规定,建立激励评价制度,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要进行及时评价,提高学生诗歌学习朗读的积极性。如可以制定一张诗歌朗读的

评价表,根据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先进行自我评价,打上几颗星,再让家长进行评价,组长进行评价,再根据学生星星颗数的多少,进行积分,再根据积分的高低进行奖励,或是评选出“一周读诗小明星”,“一周进步小明星”等等,从而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2.搭建“舞台”,开展诗歌朗读之多彩活动

朗读是一项长期工程,应当常抓不懈。在课外,我们可以搭建各种展示的“舞台”,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朗读活动,这样既可以检验学生的朗读成果,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朗读兴趣。

总之,朗读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技巧,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慢慢训练,并反复坚持。重视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让朗读“美”起来,除了读前对诗歌体课文进行分类,课堂内要注重朗读能力的培养外,课外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积极创设浓厚的氛围。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朗读的指导,充分发挥低年级诗歌体文本语言优美,短小精悍,并富有童趣等优点,激发学生的情感,展开学生的想象,丰富学生的语言,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清.朗读入境,想象入情[J].小学语文教师.2012(2).

[2]王茹芳.化作小诗,独具魅力[J].小学语文教师.2012(6).

猜你喜欢
指导策略朗读问题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影响学前幼儿图书阅读理解的因素分析及指导策略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小学习作复习“五步曲”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