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分析

2015-05-30 10:48:04丛龙波
家庭心理医生 2015年2期
关键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分析

丛龙波

摘要: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5例(45眼),所有患者均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出院后随访10个月,平均6.2±1.7个月,45例患者均未出现脉络膜脱离、眼内炎、青光眼、恶心等并发症。结论:白内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疗效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视力,且无不良反应。

关键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临床分析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致盲率较高,该病是以眼前组织结构发生病变、眼压升高为特征的眼科急症。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主要临床症状以眼部疼痛、视力显著下降、恶心呕吐为主。临床传统治疗方式是给予药物降眼压之后行周边虹膜切除术、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或小梁切除术等,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如:前房积血、眼压高、变薄、破损等。笔者通过对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45例(45眼)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效果较理想,现做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5例(45眼),其中,男性患者27例(27眼),女性患者18例(18眼),年龄54-73岁,平均年龄63.7±8.3岁;核硬度Ⅱ级24例,Ⅲ级21例;术前检查:光感-0.3,平均视力0.07±0.02,眼压35.69-64.30mmHg,平均眼压56.87±7.52mmHg,平均前房深度1.58±0.14mm,所有患者均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

1.2方法 术前降眼压,尽量将眼压控制至正常水平,氧氟沙星或妥布霉素滴眼液常规应用;术前30min散瞳,常规消毒铺巾后,2%利多卡因注射液进行球周麻醉,开睑器开睑,以上方穹窿部结膜瓣作为基底,于角膜缘后方约1.5mm处做反眉弓形或一字形切口,切口深度为巩膜厚度的1/2,长约6mm左右直达透明角膜内,约1mm深;穿刺进入前房后注入粘弹剂;取25号破囊针进行开罐式截囊或环形撕囊,直径为5mm左右;水分离,将活动晶体置于前房,扩大切口至6-8mm,注入少量粘弹剂后用晶状体圈托出晶状体核,抽出残余晶状体皮质后注入少量粘弹剂于囊袋内,将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置入,进行前房冲洗。检查切口密闭是否完好,切口无需缝合;将地塞米松1mg注射于结膜下,包扎术眼,术后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混合液滴眼。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前房深度、眼压的变化,患者出院后随访10个月,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所得数据,并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结果

2.1治疗前后患者的视力、前房深度及眼压情况比较如表1所示,治疗后患者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好转,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2.2并发症发生率 对患者出院后随访10个月,平均6.2±1.7个月,45例患者均未出现脉络膜脱离、眼内炎、青光眼、恶心等并发症。

3.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青光眼和白内障发病率逐年升高,导致老年人群的视力迅速下降,严重者甚至失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瞳孔阻滞、虹膜高褶、晶状体因素等因素是导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主要原因。闭角型青光眼多见于40岁以上年龄段人群,往往伴有白内障,患者的房角狭窄、眼球前段较短,前房浅,晶状体增厚、睫状体发达,位置靠前,容易急性发作。同时,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其晶状体厚度逐渐增加,导致前房逐渐变浅,增加了瞳孔阻滞,虹膜贴近小梁后房水流出的通道被關闭,使眼压增高,由此可见造成瞳孔阻滞的关键因素的晶状体。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是在小切口下进行,外切口仅仅6.0mm长,内切口仅1.5mm左右,术中截囊、撕囊均是重要步骤,因此要谨慎操作,注水时易缓慢进行,同时边注水边旋转晶体,使其尽量得到游离。将人工晶体成功植入囊袋可以提高巩膜房和葡萄膜的排水功能,使眼压和视力得到恢复。本研究证实,治疗后患者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出院后随访10个月,平均6.2±1.7个月,45例患者均未出现脉络膜脱离、眼内炎、青光眼、恶心等并发症。王晓兰通过对该院收治的88例(98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后,患者的眼压及视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与本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疗效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视力,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分析
采用瞳孔成形术治疗青光眼急性发作后瞳孔散大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研究
中外医疗(2016年34期)2017-02-28 10:04:03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应用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与治疗依从性分析
厦门市5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病例临床分析
12例新型隐球菌肺炎诊治临床分析
腹腔镜下阴式子宫全切术与开腹子宫全切术的临床对比分析
医学信息(2016年30期)2016-11-28 20:48:33
389例住院肺结核患者临床分析
白内障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医学信息(2016年29期)2016-11-28 10:12:43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