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俊平
摘 要: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亟待改进,表现为存在教育指导者多元化与责任分工模糊化的现象,教育内容重行为规范轻价值养成,教育方法不注重实效性,教育效果有时候还会受到社会教育的负面影响,以及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针对此现状,本文认为,应当构建符合高职特色的职业道德教育平台,其应优化职业道德培养目标,明确教育者的职责分工,建立特色鲜明的高职职业道德课程体系,完善职业道德的评价机制,与社会教育有效接轨。
关键词:高职;职业道德;构建;就业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及,高职院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为行业企业的生产和服务一线培养高技能人才和应用型人才。[1]强化职业道德教育,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并把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和能力作为重要对策。从更广阔的角度看,高职院校还有弘扬职业文化、促进员工发展等诸多责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随着高校由工业经济社会的边缘逐步迈向知识经济社会的中心,高职院校必然会在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服务的同时,形成自己独立的品格和价值追求,进而自觉地以其新思想、新知识和新文化在引导社会前行中发挥积极作用。[2]
1.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1)教育主导者多元化与责任分工模糊化。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主体基本涵盖了所有在校的教育工作者。其一,部分教育管理部门主要通过宣传、引导、奖励等方式强化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同和遵守,主要涉及学生工作部门、就业部门、学校团委、宣传部门等。其二,教师主要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解读职业道德的存在状态、存在价值和具体规范等,比如,涉及就业课程、创业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专业课程等,老师都会在适时的部分讲解有关职业道德或职业道德规范。其三,学校所有工作人员通过日常交流与身体力行来传达职业道德。
(2)教育内容重行为规范、轻价值养成。在西方,职业道德一般被认为是指导个人在其工作环境中实践的价值观和原则,帮助个人理解其工作权利和职业责任,并采取相应的工作方式。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米勒和科迪对职业道德的界定,他们认为职业道德是指信仰、价值观和原则,职业道德能够指导个人在其职业环境中的任何实践,帮助人们理解其职业权利、职责,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方式。因此,职业道德不仅仅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工作中或劳动中行为规范的总和,而且是从业人员内心崇高的价值追求。在高职职业道德教育实践层面,我们比较重视职业规范、职场礼仪、职业素养等对于职业人外在的形象展现,而往往比较忽略作为受教育者对于职业的热爱、尊重和奉献精神。
(3)教育方法不注重实效性。职业道德教育在高职院校中还普遍具有不注重实效性的问题,其根源是将学生视为教育的客体,忽视了他们的主体地位,往往采用针对性教育的模式,平日对学生放任自流,缺少引导启发或疏导明理,一旦需要面对就业,就进行“快餐式”的应急指导。这对学生提升个人入职形象具有良好的作用,但是对于个人职业道德的养成,却是具有一定工具价值取向的方法,缺乏科学性。
(4)与社会教育影响力方向不一致。社会教育与职业教育都在很大程度上对受教育者的心灵产生影响。当二者方向不一致时,学生便会陷入迷茫状态。比如,如何面对德福矛盾、如何看待好人吃亏等,这些都是受教育者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怎样对这样的问题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坚定信念,追逐理想,正确对待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这些都是高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无法回避的问题。
(5)评价机制不健全。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很高,这与职业道德考核的欠缺或者相对欠缺形成对比,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评价体系,职业道德教育便缺乏一个重要支撑和依据,职业道德教育也就容易陷入盲目性和边缘化。
2.职业道德教育平台构建探讨
(1)优化职业道德培养目标,注重价值观养成。职业生活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没有对职业的自豪感、荣誉感、满足感和尊严感,都深刻影响着一个人对自己的人生评价。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应该更注重价值养成,而不仅仅是职业规范和岗位技能的培训,当学生真正能够从职业价值与职业使命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的时候,其对于提高自己的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会付出更大的热情。
关于职业道德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学生的价值导向,将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目标精细化。既要注重学生的普遍特点,注重德育为先,也要考虑高职院校的自身特点,培养学生具有职业特色的职业道德。比如,在专业课教学中,可以以模块教学任务为单位,将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行动分别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以此为指导,统筹安排教育教学内容与过程。
(2)建立分工明确的高职职业道德教育主导机构。在学校教育中,学校教师都是学生的道德导师。但是如果分工不明确,则容易产生教学内容疏漏、教学效果矛盾或者教育工作者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淡化等现象。因此,建立分工明确的高职职业道德教育主导体系,有利于明确任务,分头进行,全面推进,促进高职学生全面的职业养成。具体主要分工如下表所示。
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和教育者,无论从事哪种具体岗位工作,都应该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职业道德榜样,做学生的活教材。
(3)建设特色鲜明的职业道德课程体系。在高职职业道德课程建设方面,应该考虑设置一系列与专业相关的人文社科课程,帮助学生认清职业价值。挖掘职业价值,让学生能够做到具有职业认同感和职业使命感。同时,还应该善于发掘榜样和典型人物事迹,这些事迹不仅应可亲可敬,更应该是值得学习的。
(4)完善职业道德评价机制。由于职业道德教育的参与者具有多样性,因此,应该建立一套能够被所有教育者共同使用的及时评价机制。比如,可以考虑有效利用网络、通讯设施等手段,使所有的德育工作者都能够参与对具体学生的教育与考核,并且能够对学生的日常德育状况进行全方位的观察、记录与评价。
(5)寻找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接轨的有效渠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过程是漫长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当社会出现一些负能量的事件时,也往往是学校的道德教育效果容易被消解甚至瓦解的时刻。因此,学校教育不应该回避社会问题,高职职业道德教育者应该直面社会问题,帮助学生分析现状、阐述原因、科学展望,让学生能够真正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坚定立场,不懈追求。
参考文献:
[1]袁贵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松懈不动摇 全力以赴做好201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J].中國大学生就业,2009(21).
[2]陈云涛.高职院校社会责任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04):76.
(作者单位:绵阳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