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凌
[摘要] 根据市场对会计学专业人才需求情况,本文对应用型、复合型会计本科人才质量特征进行了界定,强调专业知识是基础、应用能力系支撑、复合能力为核心,构建了基于市场导向的应用型、复合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 市场导向;应用型;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体系
[DOI] 10.13939/j.cnki.zgsc.2015.24138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面临艰难转型,具体体现为产品结构升级、经营机制转换和商业模式创新。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信息的提供者,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会计人才是会计行业的中坚力量,是经济信息的掘取和分析者,经济和企业转型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会计人才。
根据近几年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和会计人才市场需求分析,我们发现,在当今会计人才市场上,传统“核算型”会计人才需求已趋于饱和甚至过剩,而应用型、复合型会计本科专业人才缺口却很大。从会计行业情况看,随着会计向价值管理、战略决策、风险控制等职能转变,精通财务会计业务、熟悉国际惯例和资本市场规则、通晓跨国经营管理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会计人才严重缺乏,应用型、复合型会计人才需求与供给脱节的矛盾十分突出。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会计人才的缺乏,影响企业做大做强、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尽管会计教育教学改革已开展很多年,但从总体上看并未真正摆脱传统会计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究其原因,是会计教育工作者并未真正了解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从而无法对会计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科学确定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体系。
1 应用型、复合型会计本科人才质量特征
人才培养只有建立在市场需求上,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会计人才的细分,从岗位角度: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财务主管、成本核算、固定资产核算、存货核算、总账报表、稽核、出纳等;从专业技术资格角度:会计员、助理会计师、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正高级会计师等;从执业资格角度有注册会计师等。不同学校的培养目标应有所侧重。应用型、复合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应为: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前提,以会计岗位为参照,以提高就业能力为基础,培养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知识、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系统掌握会计理论、会计方法和经济管理与法律知识,具有宽广视野和战略思维、熟练的专业技能、较强实践能力和较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良好职业素养的应用型、复合型会计本科人才。
1.1 专业知识是基础
坚实的会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是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会计本科人才应具备的最基础条件。会计人员只有掌握扎实的财会专业知识、经济管理、金融和法律知识,熟悉企业业务流程、产品生产工艺等,才能合理合法进行日常会计信息处理,客观反映企业经济活动,为决策层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信息,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2 应用能力系支撑
会计人员的应用能力包括会计信息整理分析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理财能力。第一,会计信息整理分析能力。能熟练运用会计信息系统及时准确进行会计信息确认、计量和报告。第二,职业判断能力。依据现有会计法律法规,结合企业自身特点,选择合理合法的会计处理方法处理企业经济业务,预测企业财务状况,对企业成本控制、纳税筹划、销售策略、筹资决策等环节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三,掌握资本市场运作规律、具有风险权变意识和理财能力。熟知资本市场相关法律法规,熟练掌握各种金融工具,具有价值创造、资本结构设计、资本运作、税务筹划、风险规避、股息政策选择等方面理财能力。
1.3 复合能力为核心
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具有多元化特点,需要高层次会计人员具备较强的复合型能力:第一,对宏观经济形势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能认清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具有把握时代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势的能力。第二,战略制定和战略执行能力。能够把所掌握的会计信息转化为战略决策,根据战略规划制定和执行预算,并进行预算控制、分析和考核。第三,管理和控制能力。除单纯的记账、算账、报账外,还能够进行成本控制、资本预算、营运资本管理、风险控制、业绩考核与评价、跨国投资决策、跨国资本营运管理等。同时,会计工作涉及生产、销售、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部门的经营过程,需要会计人员掌握管理学、组织行为学、金融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与能力,配合企业各个部门进行财务管理,调控资金运转。第四,沟通、协调能力。对企业内部,会计T作涉及企业各部门经济利益,财务目标的实现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对企业外部,会计人员需要与T商、税务、银行及证券监管等多部门进行业务往来,更需要会计人员发挥其沟通与协调能力,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五,创新能力。除实现财务创新外,还应为企业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产品创新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2 应用型、复合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要点
构建应用型、复合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体系,要根据“面向社会办专业,围绕地方育人才,服务企业求合作,对接需求谋发展”的办学思路,以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双师团队、实训基地等“四大建设”为着力点,注重把握好以下几大要点。
2.1 突出应用,讲求复合,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按照“优基础、高素质、强能力、重应用”的应用型、复合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要求,修汀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开展毕业生跟踪调研,到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听取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将收集的反馈意见作为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依据,并从政府、企事业单位聘请专家担任学科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指导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等工作。
2.2 突出应用,讲求复合,建立开放的教学体系
建立学校为主、社会为辅,“三进入”、“三延伸”的开放教学体系。“三进入”就是鼓励企业进入校园与学校和院部共建研究基地和实验基地;鼓励企业家进入课堂兼职授课、开设讲座,或指导学生实习实训;鼓励引进企业科技攻关项目进学校,支持教师围绕产业、企业需求选项目,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三延伸”即鼓励将实验室延伸到企业,把实验室“搬”到企业;将教师培训延伸到企业,鼓励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挂职锻炼,开展产学研合作;将课堂延伸到企业,让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2.3 突出应用,讲求复合,打造“双能”型师资队伍
在优化教师学历职称结构的同时,重视教师的综合职业素养、工作学习经历和产学研合作能力培养。重视加强对新进教师岗前培训,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注重从企事业单位聘请理论素养好、实践能力强的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授。鼓励支持教师到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到相关产业领域开展产学研合作。同时开展“柔性引进”,聘请相关产业领域既有扎实理论功底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资深专家兼职授课、指导实习和毕业论文等。
2.4 突出应用,讲求复合,深化课程内容改革
按照“有用、可用、管用”要求,重新审视教学内容,搭建课程平台,科学设置“课程模块”。更多结合学生今后工作实际,合理确定基础课与专业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增加实践教学时数,精选理论教学内容,增强应用性。深入研究社会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及行业、学科发展需要,积极开发适应社会需求的新课程。注意将行业与产业发展形成的新知识、新成果、新技术引入教学内容,避免课程间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
2.5 突出应用,讲求复合,强化实践教学
(1) 加强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社会对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和实践技能要求的调查分析,探索以市场需求为根本,以增强会计学专业毕业生核心竞争力为导向,以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通过两个结合(学历教育与资格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构建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2) 构建“应用能力与基本素质相结合、学历教育与资格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依托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事业等单位财务部门,结合最新会计准则,由本专业校内外专家组成的专业委员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共同确定会计工作岗位群及其职责,与财政部门、职业技能鉴定部门和其他部门审定会计人员的关键能力,并由此确定本专业核心课程,依据岗位职业技能和职业认证标准,选择教学内容,设计基本素质、专业基础、职业技能、职业态度等教学模块,形成以企业会计工作任务为载体的“产学结合、应用导向、模块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编写专业主干课程教材、课件及实训课程指导书,形成理论与实践教材相配套的多元化教材体系。
(3) 实施“双向互进、双师互动”工程,培养“双能型”教师。通过出国培训、国内进修、到企业挂职、参加“双能”培训、骨干教师培训、聘请企业专家兼职等手段,形成兼职教师管理的运行机制,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逐步建设一支专兼结合,专业技术水平高、在行业有影响力、实践教学能力强,具有“双能”结构的优秀教学团队。
(4) 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企业经营模拟实验室、会计实训示教室、会计培训中心、ERP应用资格认证中心、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和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建成校内实训系统,使之成为会计实践教学、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建设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形成生产性实习实训的管理机制,使校内外实训基地成为培养学生实践技能、职业技能鉴定、技术咨询与服务的重要场所。
3 应用型、复合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3.1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着力培养“会计与管理相结合”的应用型、复合型会计本科人才
(1) 构建“平台+模块”的柔性课程体系。采用顶层设计和系统整合思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本着知识、能力、素质辩证统一,就业导向、学以致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理论与实务并重的原则,打破传统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链式结构”模式,构建“平台+模块”的柔性课程体系。课程平台包括公共基础课平台、学科基础课平台、专业课平台,对服务面向较窄且需一定灵活性的课程采用模块结构组织,在课程平台基础上,构建个性突出的专业课程模块,提供不同专业课程“套餐”供学生学习。同时,设置专业方向辅助课程模块,供专业内外学生灵活选修,以柔化专业方向,培养多规格应用型、复合型会计专业人才。
(2) 完善“会计与管理相结合”的应用型、复合型会计人才知识结构。突出“会计与管理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知识结构,包括:提高分析能力、使逻辑思维严密深刻的数学和统计学知识;形成专业理念、专业能力的基础性专业知识;决定先进管理理念、管理知识和管理能力,创造高经济效益的管理学知识;促进形成宏观经济形势研判能力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知识;适应国际化、决定涉外能力高低的外语水平;提高素质、提升“应用型、复合型”会计人才魅力的人文知识等。
(3) 增设“会计与管理相结合”的学科交叉课程。在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经济法、税法等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基础上,增设会计学科导读、专业研究方法入门、专业案例研究、ERP沙盘模拟实验、税务筹划、风险管理、资本运作、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智力资本会计、反倾销会计、管理咨询、博弈论、计量经济学等专业知识与管理相结合的选修课程,发挥学科交叉性课程的知识整合作用。
(4) 设立创新学分,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和学科竞赛。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立创新学分,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课外科技活动和学科竞赛,参与ERP沙盘对抗、会计信息化等竞赛,促进学生梳理、整合所学知识,优化知识结构,增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5) 将学历教育与会计职业资格教育相结合,构建复合型理论教学体系。随着就业压力增大,职业资格考试热潮已波及大学校园。作为人才培养单位,如果能把会计职业资格教育融入到会计学历教育中来,不仅可丰富教学内容,而且能为学生参加会计职业资格考试提供便利,使学生毕业时就拥有一至两本职业资格证书,就会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根据国内会计职业资格考试政策规定、学生自身条件和在校生能够参加的三种会计职业资格考试时间安排,设计将会计职业资格教育融入学历教育中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计划(见下表)。
3.2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
构建“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以模拟实训为基础,以实习实训为依托,以课外科技竞赛为补充,以毕业论文为综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 开设相关实验实训课程。开设《会计手工模拟实验》、《财务会计模拟实验》、《成本核算与管理模拟实验》、《税务会计与管理模拟实验》、《综合模拟实验》、《ERP实训》以及《审计模拟实验》等实验实训类课程,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以模拟实训为基础,分阶段开设单科性和综合性模拟实训课程,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2) 以实习基地为依托,实行实务导师制,提高学生实务操作能力。聘请大中型企业财务总监、财务经理等作为学生实务导师,对学生认知实习、顶岗实习、周末拜师学艺活动、毕业实习、创新竞赛和毕业论文等进行指导,安排学生在实习期间和寒暑假到实务导师所在单位实践锻炼,应用专业知识协助实务导师解决一些具体业务问题,增强学生适应能力。
(3) 以学年论文和课外科技竞赛为补充,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实行“双导师制”(学校导师和实务导师),指导学生将会计知识与所学经济管理知识结合起来,围绕企业实际存在的会计、财务与管理问题,每学年撰写一篇学年论文,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竞赛、会计信息化和ERP大赛,在科技竞赛中提高学生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以毕业论文综合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与导师承担的科研课题、实务导师单位的实际会计问题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科研能力。
3.3 开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进“会计与管理相结合”教学进课堂
(1) 开展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开展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大讨论,按“会计与管理相结合”思路对“会计课程体系”、“内部控制课程体系”、“计算机会计课程体系”等进行优化整合,对现有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全面优化,更新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
(2) 推广案例教学和设问式教学。案例教学、设问式教学能集思广益,要求教师在备课中预先进行精心设计与组织,在教学计划中拟出各章节要提出的相关问题,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探究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实现非专业知识、专业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3) 实施“读写议”教学。“读写议”是教学改革的一项创新,“读”、“写”、“议”三位一体,将阅读、写作和讨论三个基本环节纳入课堂教学中,构建一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具体做法是:2~3学分的课程,阅读2万~4万字资料,安排至少1次课堂讨论,撰写至少1篇文章;4~5学分的课程,阅读5万~9万字资料,安排至少2次课堂讨论,撰写至少2篇文章。通过“读写议”教学,形成教与学的良性互动,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4) 定期推出实务界“高级会计管理人员系列讲座”。聘请若干名大中型企业和上市公司财务总监就企业会计、财务与管理热点问题开设讲=座,通过会计实务界高级管理人员和专家现身说法,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关心企业实际问题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
3.4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证应用型、复合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 加强考试改革,突出能力评估,以考风促进教风和学风转变。改革考试评估方式,加大学生课堂案例讨论、课程论文成绩分量,将实际案例分析引入试题中,开展专业口试等考试方法改革,加强对学生深度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评估,促进教风、学风转变。
(2) 坚持院领导和教研室主任听课制度,加强对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效果监控。
(3) 坚持教学检查制度。坚持开展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与反馈,定期召开教师、实务导师及学生座谈会,对教学改革经验进行总结推广,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改进。
(4) 开展社会需求调查与毕业生评估反馈。做好每年会计人才需求调查统计分析和毕业生跟踪评估与反馈工作,为教学改革提供信息。
3.5 将社会评价机制引入培养过程,作为考核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参考
改革会计专业学生实践模式,改变以往大四最后一学期才进入社会进行毕业实习的做法,把会计专业实践提前到会计专业主干课程学习结束以后,利用就业实习基地和校外导师资源,把学生引入会计师事务所、大中型企业,现场感受职业环境并由实务导师指导实地操作,尽可能熟悉企业管理各个流程,把会计实践与企业管理实践结合起来。实践结束后,由所在实践单位评定成绩,作为社会评价机制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