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玲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民办高校对基层党组织建设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本文结合民办高校的自身特点,全面梳理当前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所面临的新问题,分析出产生问题的成因,总结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经验和对策,对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中图分类号: D2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9(b)-0000-0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现阶段仍需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基层党组织是党与群众之间不可或缺的团结纽带,只有通过基层党组织才能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党的任务贯彻落实。新时期新形势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有了新的挑战。民办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中起到了联系组织以及引导师生的重要任务,肩负着把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职责。只有针对民办高校的自身所具备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基层组织建设,才能够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民办高校中的政治核心作用,这正是当下我们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新时期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所面临的新问题
(一)社会环境的日益变化,对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挑战
现阶段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以及社会中不断变化的人才需求,民办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建设遇到了诸多难题,这就要求在工作重心、工作任务和工作思路上必须做出新的思考;要把如何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突出发挥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导力量;要在能贴近学生党员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的基础上,把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落实民办高校“三育人”理念的新抓手;要把正确处理好发展党员质量和数量的关系,更加注重党员发展后的再培养和再教育作为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总体理念。
(二)以党建促学风,对“学习型党组织”提出了新任务
学风建设是民办高校常抓不懈的一项系统工作,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风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是学风建设的政治保障,学风建设是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平台,二者相辅相成。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没有实现紧密结合和无缝对接。
(三)工作方式的创新对增强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活力提出了新要求
学生党建工作被视为单一型、被动型的基层党建任务,缺乏应有的互动性与吸引力。随着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深入开展,其工作方式也要与时俱进,由封闭性、行政命令性、注重共性向开放性、服务民主性、尊重个性差异转变。在保证党员教育管理严肃性的基础上,又不失生动活泼,实现基层党组织工作思路与学生现实需求的良性互动。
二、问题产生的成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面临挑战。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环境较之过去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呈多元化发展趋势,逐渐出现了更为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加之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这对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二)基层党组织先进性缺失。有的基层党务干部能力不强,少数党员并没有完全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尤其是其中的部分学生党员。这部分党员在发展前态度积极主动,却在发展后工作常常处于被动状态,这些党员发展前后所表现极度的不一致直接影响到党员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进而影响到党组织与群众的密切联系,从更为现实以及长远的角度来看就会影响民办高校的事业发展。
(三) 党务工作缺乏制度保障。行政一把手负责制是民办高校的基层党组织所普遍采取的工作方式,党务工作考核缺乏重视和工作机制上的保障,甚至于教职工的聘任、考核、晋职等事关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都不曾纳入党务工作的考核范围之内,因此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的党务工作并不能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衡量,也就无从让人认同。此外,严重缺乏的工作经费让基层党组织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物质条件,党务工作缺乏多方面的保障导致了基层党组织无法保证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并实施其所应当起到的监督作用。
(四)传统党建工作模式缺乏创新力。创新力是基层党组织活力的重要保障。目前民办高校由基层党总支直接统筹管理学生党支部,党务工作主要落在学生支部书记(辅导员)肩上,他们缺乏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扎实的业务能力,这种机制往往导致上级党委落实党建工作的部署较少得到创造性的贯彻和创新研究,习惯于用传统思维和老办法解决新问题,直接影响到党支部创新力的发挥。
三、加强民办高校基层组织建设应采取的对策
(一)充分认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七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是高校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因此需要充分认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提高“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意识,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学校其他的日常工作一样提升到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日程中。
(二)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保障机制。首先要建立基层党组织工作保障制度,在人力物力供给方面给予坚定的支持和保障。其次要建立基层组织党政联席议事制度,加强基层党组织对本部门讨论决策权利,并对讨论决策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相关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达到让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民办高校整体工作真正融为一体的目的。
(三)抓好基础性工作,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基础性工作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落实以党支部工作为重点的基础工作需要抓好四个环节: 一是对校内机构和党员变动情况需要有总体性的认知,科学设置并不断健全基层党组织。二是加强组织工作制度建设。特别对于党总支、党支部工作条例需要不断健全,明确党员职责,规范党员行为,以便于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有章可循,有理可依。三是在学校干部考核和聘任工作过程中按照党内组织制度的相关规定要求选配好基层党务干部。四是要党政同心努力做到“四分四合”,即工作职能、工作职责、工作制度、一般工作四方面上分,工作目标、指导思想、工作关系、重大问题四方面上合。
(四)与时俱进地针对性改进党员教育内容和方式。首先,需要针对现阶段的独特社会环境、根据时代的特殊性对党员教育内容进行丰富。其次,增加教育形式,使其多种多样。要在坚持行之有效的传统教育形式的基础之上,实现从硬性的说教灌输向隐性的交流渗透的转变,建立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以针对每一名党员的不同情况。最后,要把解决思想与实际两方面问题相结合。党员的义务与权力是同时存在缺一不可的,基层党组织只有把党员所需要履行的义务与保障党员的合法权益相结合起来,认真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才能发现实际问题,并在开展教育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深化教育。
(五)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综合素质。首先根据相关文件要求,以人为本,对职级、待遇、职业规划做出明确的规定,从而增强党员队伍工作动力和其吸引力。其次要建立党务干部培训机制,在提高其工作能力的同时也需要提升其政治文化素养。最后要推行高校党务干部交流制度,全面开展校内交流、校际交流与上级部门交流等高校党务干部交流活动,从而增强干部队伍所应有的活力,激发干部队伍中所蕴藏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马文婷.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 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J];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2] 李秋玲.努力把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坚强堡垒[J];宁夏教育;2011年Z1期
[3] 宋斌. 新时期民办高校党组织作用发挥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254)
[4]张一民;以构建和谐社会统领基层党组织建设[N];商丘日报;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