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招生人数的迅速提升,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问题也成为当前高职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焦点内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务必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做好对学生的职业教育和指导工作,不断配套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注重深化改革不断优化就业工作方式、方法,同时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抓手,以校企战略合作为平台,帮扶更多的学生走上优质就业之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9(b)-0000-00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经济结构调整、高等教育大众化等因素的作用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得到了广阔的空间。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招生人数的迅速提升,学生的就业问题逐渐成为当前高职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焦点内容。新形势下,就业工作既要保证就业率、签约率等指标的完成,又要突显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企业适用型人才的社会使命,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帮助学生充分和优质就业。如何构建合理、有效的就业服务体系是就业工作中需要长期探索和深入总结的重要课题。
1规范高效,完善就业工作机制
1.1建立就业工作管理体系
就业工作管理体系是各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本组织架构。我校成立了“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就业与创业指导委员会”,在学生工作部(处)下设就业与创业指导办公室。各二级学院成立了就业与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同时下设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办公室)。各部门和人员根据就业工作制度规定做好相关工作,共同负责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与教育工作。我校的就业工作管理体系上做到了层层落实,环环相扣,使就业工作管理体系成为层次分明、协调一致的有效整体。
同时,我校各二级学院也在实际工作不断创新就业工作格局。如:有的二级学院打破以往经验,将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下设在发展与合作中心。此举是充分发挥资源共享机制,以合作中心的企业资源服务学生就业工作,发挥合作中心在就业工作中市场拓展的作用。学院倡导“一站式服务”,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合作中心也综合多项职能:就业与创业指导、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校企合作项目拓展与管理等,以此构建学生与用人单位紧密对接的就业服务平台。
1.2健全就业工作管理制度
首先要目标明确:《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年度就业工作意见》是我校每年就业工作的纲领性文件。2014年《意见》指出,学校就业工作将按照《教育部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以江苏省新一轮毕业生就业工作检查评估为契机,根据就业工作“强优工程”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就业工作体系,加大创新、创业“双创”教育工作力度,以“协议就业率高、起薪水平高、毕业生就业满意度高、灵活就业率低”(三高一低)为目标,全力做好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全面提升就业工作质量。各二级学院严格按照《意见》要求,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
其次要制度严谨:我校先后出台了《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就业考核制度》、《无锡科技职业学院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就业经费专项使用制度》等一系列配套制度,保障就业工作在机制上和运行中无盲点。各个二级学院则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分解和细化各项制度,在学校政策范围内出台更具个性的考核、奖惩、人员等规定和办法。实践证明,就业工作中必须建立科学系统的考核评价机制。用科学系统的考评机制推动和促进学校的就业工作,是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形成良性循环的有效途径,也是激发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就业管理和就业指导工作更加规范及全面深入开展的重要手段。
2专兼结合,打造就业工作队伍
2.1保证专职人员
就业工作的有序开展离不开稳定的就业工作队伍。首先是要保证就业专职人员的数量,同时为了稳定工作队伍要出台相关政策,对专职人员的身份、职称序列、待遇等进行明确规定。我校高度重视队伍培养工作,分批送出就业专职人员进行国家职业指导师的培训,并考取证书。同时,发文明确就业专职人员必须持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明确就业专职人员的教师身份和职称序列。同时要求就业专职人员,除了做好日常工作,必须做好市场调研,并通过校级、省级课题平台做好就业、人才培养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就业工作人员要和其他专业教师一样,做好自身生涯规划,走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道路。除此,学校鼓励就业专职人员参加创业指导师和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学习。
2.2引进兼职人员
就业专职人员由于数量、精力、阅历有限,所以在就业工作队伍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引进兼职人员作为补充,二者相得益彰协同做好就业工作。兼职人员可以使校内的,也可是校外的。校内兼职人员,需要的是教学经验丰富、有企业背景的资深教师。校外兼职人员,需要的是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管理或技术人员,同时也可以是学校历届优秀毕业生代表。校外兼职人员有着不同的职业生涯和人生经历,他们的实践和感悟将给学生带来崭新的体验。我校提出了“企业讲师团”的理念,聘请各个领域的企业精英组成讲师团,走入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同时,与无锡村田电子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职业素养系列课程,课程全部由公司人员负责授课。
3科学务实,搭建就业服务平台
3.1坚持全程职业教育与指导机制
所谓全程职业教育与指导,是指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就业教育与指导体系,让学生在3年中所接受的就业教育与指导不断线。在全程职业教育与指导计划的制定上,要突出可操作性,要充分考虑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和学生特点等诸多因素,主题明确注重实效。
针对学生大一、大二、大三阶段,我校各有侧重的制定方案并实施。大一阶段我们以新生入学教育为起点,重点抓好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素质教育。通过专业介绍、企业参观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对应的岗位与行业。通过适应性指导、发展性指导、拓展性指导三大方面,使新生在最短的时间里适应大学生活。同时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就业主题演讲、漫画大赛等。在大二阶段我们充分发挥就业兼职人员、企业讲师团的力量,重点抓好职业道德教和就业观人生观等教育。组织学生观摩人力资源中心招聘会,组织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个人简历设计大赛、模拟应聘大赛、职业道德论坛等。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和教育。在大三阶段则是以教学计划内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创新教育》课程为平台,重点抓好求职应聘的具体指导,引导学生树立就业信心、家庭和社会责任感,确保学生及时进入求职状态。同时组织毕业班学生参加各类招聘会,做好岗位推荐工作。
在实施全程职业教育与指导的过程中,我校还积极营造“就业人人有责,人人参与就业”的观念,即所有教师要全员参与就业工作,尤其是对学生的职业指导与教育工作。教师要在课堂上除了完成既定授课任务,要适时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创业动员,将就业教育与指导渗透入每一节课程,鞭策学生及时规划职业和人生,发奋攻读,从而使就业教育与指导贯穿于整个学历教育过程中。所以我校就业工作在做到“全程”的同时,也争取做到“全员”。
3.2推广就业工作网络系统
在“全程”、“全员”的同时,我校要努力做到“全方位”,也就是要在就业工作中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实现就业工作的信息化、科学化。就业网络可以成为学校就业知识、就业政策、就业技巧尤其是就业信息的有效传播渠道。就业工作中需要进一步研究新媒体对就业工作的影响,在原有的宣传橱窗、校园广播、飞信等的基础上,通过网站、微博、感知校园项目等形式进一步加大就业信息传播,开通就业微信公众号,将企业、学校信息做到及时推送,将政府、企业、学生三方纳入微信群,做好信息互动、实时。同时选塑就业明星进行网略宣传,增强在校大学生就业自信心和技能。我校还与无锡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合作,引进多功能查询机、信息发布联网平台等,建立和完善紧密联系学生、用人单位和政府相关部门的纽带和桥梁,为在校学生提供政策咨询、就业创业指导、求职创业信息,有效促进学校的就业与创业工作。
4 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夯实就业工作基础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获得相应职业领域的职业能力,为社会各行各业第一线直接输送实用型技能型人才。近年来,随着我国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强化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职业能力,成为彰显高职教育本质、制约就业工作的核心问题。高职院校要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能力为本位”,对学生因材施教。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要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就业机会。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自此“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成为高职教育改革和努力的方向。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中更是强调了产教融合,要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我校与SK海力士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在这个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和探索。
(1) 基地概况: SK海力士在无锡累计投资超100亿美元,是目前江苏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外资项目。2006年9月,我校与SK海力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持续合作至今。2013年,我校与SK海力士的合作被评为无锡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项目,并获得市里资金支持进行重点建设。
(2) 运行模式:我校结合SK海力士、微电子技术专业实际情况,构建2.5+0.5的培养方式,即2.5年在校内完成“基本素质+专业技能+岗位能力+职业资格证书”的培养学习、0.5年在SK海力士完成“顶岗实习”的“订单培养、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公司技术员岗位(群)能力要求,校企双方协同调整理论课程和实践项目。SK海力士在岗位调研、工作任务分析、课程体系重构、核心课程确立和课程开发的各个环节给予大力支持。学校根据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利用双方的优势资源,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紧跟半导体产业发展需求,校企联手精心打造微电子技术专业。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开展合作。
(3) 项目成果:参与订单培养项目的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在职业能力方面有了明显提升,同时考核通过者也同步获得了就业岗位。公司2013年人力资源部分析报告指出:订单班人事绩效比其他员工高出20%,离职率则低了3.5%。历届订单班学员目前在公司已升为特级技术员(中方技术系列中最高级别)的有16名,高级技术员有41名,其余的学员也在各项公司绩效考核中表现优异,他们已经成为了公司生产线上不可或缺的技术中坚力量。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随之,企业对所需人才规格、能力要求不断调整,高职教育更应积极适应企业,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这是服务学生就业的必然要求。同时,高职院校也要牢固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不断优化就业工作机制、就业工作队伍、就业服务平台等,营造“人人参与就业、就业人人有责”的工作氛围,全体师生一起为了学生的明天、为了学校的未来共同奋进。
参考文献
[1]安霞.《深入改革创新发展 推进实施工学结合》[J].《科技咨询》,2012年07期.
[2]安霞.《以服务为导向 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J].《科技创新》,2006年33期.
[3]梁业胜.《高职院校全程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年08期.
[4]韩包海、冯建新.《高职院校就业教育与服务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01期.
[5]芦京昌、王飞.《高职院校“两全四化”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08期.
[6]杨金莲、李金甫.《创新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