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寒寒 陈丽云
【摘要】目的:调查并分析高职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情况。方法:利用课程设置满意度问卷及课程重要性评价问卷对某校护理学专业2013届毕业生进行资料收集与统计分析。结果:学生普遍认为最重要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业务目标,最重要的知识领域是护理学专业知识,最重要的基本能力是临床应用能力,最重要的素质是专业素质;95%的学生对护理教育比较满意,73%的学生对现行的课程设置较为满意,80%以上的学生对专业选修课、学术讲座等较为满意。结论:护理专业课程设置需重视将专业思想教育贯穿始终,文化基础、社科类课程有待加强。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9(b)-0000-00
高职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原则是基础理论突出实用性,专业理论突出针对性,人文知识突出应用性,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强化职业能力的培养,构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的课程设置体系[1]。为了解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尤其是现有的课程设置是否符合现代化医院所需要的高素质护理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本文对某校护理学专业2013届毕业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与工具 调查对象为某校护理学专业2013届应届毕业生,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法抽取12个班级共计224人。在参考国内外有关护理学专业学生课程调查文献基础上,自行设计课程设置满意度问卷、课程重要性评价问卷,其中第一部分为对人才培养及课程设置的整体满意度调查,第二部分为对开设课程的重要性评价。课程体系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所提出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分为基本素质、专业基础、专业技能、专业拓展四个模块,共计27门必修课和25门选修课。
1.2 资料收集 调查于2013年6月实施,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完成调查。在调查时首先向调查对象说明本次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后采用团体测试的方法完成,共发放调查问卷224份,回收有效问卷224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利用率的方法对学生的满意度及课程重要性评价进行描述。
2 结果
2.1 学生对护理专业基本情况的了解情况 有97.4%的学生对护理专业较为了解,94.0%的学生对课程设置较为了解,这与选取的调查对象为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有直接关系。其中25.0%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改革有必要。
2.2 学生对人才培养的评价 问卷就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中最重要的“培养目标”、“知识领域”、“基本能力”、“基本素质”四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数据发现,学生普遍认为最重要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业务目标,最重要的知识领域是护理学专业知识,最重要的基本能力是临床应用能力,最重要的素质是专业素质。
2.3 学生对护理教育的满意程度 95%的学生对本校的护理教育比较满意;对现行的课程设置,73%的学生较为满意,认为设置比较合理;80%以上的学生对专业选修课、学术讲座等较为满意;50%的学生建议增加公共选修课的数量及质量;86%的学生认为在校期间学业负担较为繁重。
2.4 学生对课程设置的评价 公共课程模块中,学生认为较为重要的是英语(98.6%)、职业生涯与创业就业指导(98.2%)、计算机应用和体育(99.5%),普遍忽略形势政策(5.9%)、军事理论(25.2%);职业基础模块,学生认为课程都很重要,但医用化学重视不够(2.3%);专业护理模块,学生认为都很重要,排名靠前的是护理学基础(100.0%)、内科护理学(100.0%)、外科护理学(100.0%)、妇产科护理学(100.0%)、儿科护理学(100.0%);专业拓展模块,认为重要的均在40%以下。
表1 专业拓展模块课程设置的评价(限选课) (n/%)
课程
很重要
重要
比较重要
不重要
传染病护理学
93(42.1)
97(43.9)
31(14.0)
0(0.0)
护理伦理学
83(37.7)
106(48.2)
31(14.1)
0(0.0)
护理管理学
73(33.0)
101(45.7)
45(20.1)
2(0.9)
老年护理学
70(32.0)
108(49.3)
38(17.4)
3(1.4)
社区护理学
69(31.4)
107(48.6)
43(19.5)
1(0.5)
2.5 学生课程知识掌握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掌握最好的三门课程分别是临床护理学(内、外、妇、儿)、基础护理学和人际沟通。认为掌握最不好的三门课程分别是英语、计算机、人文社科知识。
3 讨论
3.1 专业思想教育贯穿始终 近年来,我院对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过两次修订,课程设置紧扣人才培养方案,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课程设置基本合理。从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本专业较为了解,他们认为,护理工作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临床护理技能,这与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具有现代护理理念、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精神,掌握护理专业必需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等知识,具备护理专业技能,能对病人按护理程序实施优质护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相一致。
3.2 文化基础、社科类课程有待加强 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要求护士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医学专业知识,还要有足够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2],才能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从对护理各个岗位的分析可知,护理的任何工作岗位都要求护士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品德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其综合素质的核心是职业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较为重要的公共课程是英语、职业生涯与创业就业指导、计算机应用和体育、人际沟通、人文社科知识,这说明学生对护理专业一般职业能力,即沟通能力、健康评估能力、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指导能力、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较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加强公共和人文修养课程,将思想品德、法律基础,护理心理学、人际沟通与护士礼仪等与护理专业相结合,可提高职业素养[3]。学生认为掌握最不好的三门课程分别为英语、计算机、人文社科知识,故要进一步加强文化基础课程、社科类课程的教育。
3.3 社区化护理服务理念有待强化 社区护士的工作重点对象是老人、孕妇、儿童、残疾人、精神病人、慢性病人等。护士要为社区居民开展疾病预防的宣传教育,并落实相关的措施,如饮食、休息、运动、远离有害物质等健康教育;使居民能够树立保健意识,掌握保健技术,为健康社会、和谐社会做贡献。另外,社区护士还应担任居民在疾病状态下的接诊和转诊、就地治疗护理以及出院后家庭病床的巡回护理、慢性病和残疾人的康复指导工作等。所以,在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可增设与社区医疗服务相关的课程,也可借鉴美国特色的护理课程设置,及开设家庭护理课程(包括社区卫生、妇幼卫生、精神卫生和家庭护理)[4]。
参考文献
[1] 邹继华,周郁秋,孙建玲.高职高专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0):760-762.
[2] 陈志英.我院高护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4(4):159.
[3] 梁丽,章冬英,邵爱和等.对大专护理教育课程设置的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1):846-848.
[4] 彭玉高,秦索娜.高职高专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2006,3(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