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金江
摘 要:抗战题材电视剧是一种受到广大受众热烈喜爱的电视剧类型,但随着近几年抗战题材电视剧的膨胀,使其备受热议。通过对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抗战题材电视剧进行分析比较,重点对电视剧中人物形象进行多方面阐述,并从历史角度、美学角度以及情感塑造等角度展开深度剖析,旨在通过客观分析为抗战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抗战题材;电视剧;人物形象;叙述视角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3-0103-02
抗战题材电视剧创作以历史背景为基础,以国家形态和民族精神为主旋律,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喜爱。近年来我国抗战题材电视剧数量不断提升,创作类型不断丰富,呈现出该题材电视剧创作的新特点。
目前抗战剧的广泛热播引起各界热议,在新的类型创作和突破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造成消费主义倾向。为规范抗战题材电视剧环境,对近年来多部抗战电视剧进行分析论述,掌握新时期该类型电视剧创作特点,并为今后创作明确方向,弘扬民族精神,发扬民族文化。
一、叙事视角的转换
在以往的抗战剧中,电视剧叙事视角主要是从八路军角度进行故事描述,主要目的在于突出共产党的卓越功勋。而针对近几年的抗战题材电视剧来看,叙事视角逐渐出现转化,更多的从个人或民族出发,体现抗战精神。在抗战题材电视剧发展的初期阶段,主要是体现共产党艰苦卓越、勇敢抗战故事,主要叙事视角可称为政党抗战,叙事风格以宏大为主。但就现阶段的抗战剧来看,叙事视角多样化已成为主要趋势。《我的团长我的团》《亮剑》《中国地》《民兵葛二蛋》等热播剧,都体现出近几年抗战题材剧的新特点。例如,《我的团长我的团》,则是以国民党的叙事视角进行抗战故事的叙述。
多样化的叙事视角对以往所坚持单一叙述视角产生了强劲的冲击。在沿着从政党抗战到国家抗战再到民间抗战的情节脉络发展过程中,家国和民族观念逐渐超越了单一的政党意识形态,抗战成为中华民族全民族共同抵御外侮的正义战争[1]。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以1942年国民党派出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作为故事背景,但该剧从开头到结尾饱含着浓厚的思乡之情,战士们时常想到和挂在嘴边的是“回家”过日子。“家”成为每人活下去的目的和意义所在。“家”表现为两个层面: 一是表面意义的“小家”,即炮灰团成员日思夜想、口中常念叨的家。一是深层意义的“大家”,即那个年代里被日军侵略、大部分山河正日渐沦丧的国家。抗战题材剧通过叙事视角的转换,逐渐将以往宏大的政党叙事模式转变为家国叙事、民间叙事模式,其平民化、日常化的叙事角度,更体现出创作者试图回归历史与人文的本真面目的努力,同时也赋予了作品以更为厚重的历史情怀和人文精神[2]。
二、叙事空间的转变
在抗战剧中大多以战场为主要叙事空间,对人物生活以及情感空间涉及较少。但新时期的抗战题材电视剧中更多转变了叙事空间,对军人生活空间叙述增多,使受众对战争环境下人们的真实生活环境有了更多认知,这对帮助观众更加全面清楚了解历史、了解战争有着积极作用。
对抗日战争历史场面的记录,很多导演将战争最残酷的一面呈现给人们,通过战事场面的烘托,体现英雄人物的顽强精神,展现英雄形象,引发人们对战争的深入思考[3]。但在最新的抗战题材电视剧中,扩展了军人生活空间,丰富人物生活。
以近年来重播率最高的电视剧《亮剑》为例,电视剧的叙事视角更多的转向了军人的家庭生活。《亮剑》中的李云龙是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身上既有十足的匪气,同时也有着敏感细腻的一面。在体现李云龙情感的过程中可以从李云龙向政委要他的警卫兵上可以看出。
李云龙想将和尚带到自己的队伍中,因此要和政委进行计谋交涉,把和尚要来。当赵刚见到李云龙时称呼“团长”,李云龙则说到“别团长团长的,叫老李多亲切啊”。李云龙通过细腻的一句话即拉近了自己和政委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喝酒来继续增进情感,推心置腹的谈话后感觉一切都铺垫差不多了,这是李云龙提出要把和尚要到自己的队伍中[4]。这个过程导演用了6min叙述,可谓是重墨描述。通过这一系列细节能够看出李云龙的细腻,聪明当中包括一丝狡黠。这样的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人们在观看的同时觉得更具生活性。将叙述视角渐趋平凡化,能够将英雄形象进一步推进,使英雄的生活更加真实,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提高电视剧整体观看效果。
三、对手形象的创新塑造
以前在抗战电视剧中出现的日本人形象大多是凶狠残忍、无恶不作的,已经在观众心中形成了定式。但是在目前的抗战题材电视剧中,更多的是从人性角度出发,更多的给予对方尊重,并通过对手的表现来展现他们向往而和平的理念。这是这类电视剧的创新之处,从电视剧中人物外形以及整体素质来看,都会感受到他们对战争同样有着仇恨的情愫。通过这种描述能够深入体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也是从侵略者的角度叙述战争对人们的折磨[5]。这些侵略者首先是人,可战争让他们变成了“鬼子”,凶狠残暴的“禽兽”,这也是战争残酷的一面。
以《雪豹》为例,竹下俊,一个军事素养高、彬彬有礼的年轻军人,通过自己的真诚与同在柏林学习的周卫国成为好友。竹下俊有着一股热情,他帮助周卫国学习日语和剑术,使他更加了解日本文化。从这方面来看,他心胸坦荡,他渴望和周卫国成为珍重的朋友。同时两个人对战争有着清醒理智的认识,作为侵略国,竹下俊对周卫国的心理情感十分矛盾,但始终是真诚的。但陈怡被日军所抓时,竹下俊尽力保护她,并让小林惠子将她送往根据地。当竹下俊和周卫国最后在战场交锋时,看到周卫国的断臂,竹下俊自断一臂,既是偿还日军坐下的罪行,也是想与周卫国进行公平的竞争。这一次决战是悲壮的,处于军人的使命竹下俊不得不尽力为之。但其心理在想完成国家使命后就能够成为周卫国真正的朋友,这种发自内心的真诚与现实的矛盾,凸显战争的残酷。无论是否是侵略者战争对人们的摧残都是惨烈的,是一种巨大的折磨。
四、人物塑造的突破与创新
在人物塑造上打破了以前抗战剧中的“神性”,更多倾向于人性,将叙事更多侧重于人。以电视剧《长征》为例,主要是叙述人物为领袖人物。在进行这一类型题材创作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英雄叙事”模式,而在《长征》中则采用一种创新的人物塑造方法,贴近人性,将人物刻画更加饱满。在对毛泽东塑造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生活化和平民化视角,对毛泽东生活中的夫妻情感、手足亲情以及同志情感等进行描述,突破以往人物塑造中的崇高形象,更加贴近群众,达到感人至深的目的。
另外,在选择人物角色过程中也更加贴近小人物。这种人物塑造方式具有一种特殊的魅力,能够通过小角色和小人物体现战争背景下人们群众的坚强意识,这是这一阶段抗战题材电视剧创作的新特点[6]。
例如在《我的兄弟叫顺溜》中,主要刻画人物顺溜是一个不被注意的农民兵,他缺乏组织意识,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军事素养不高。但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在不断的学习和经验积累过程中,成为一个深入人心的战士。这样创作类型的抗战电视剧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和认可。2014年上映并收视火爆的《二炮手》也是选取这样的角色,通过小人物的大事迹感染观众。
五、抗战题材电视剧消极影响——过度消费倾向
近年来抗战题材电视剧数量不断提升,且获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在对历史经典进行呈现的过程中存在着情节处理不合理问题。
例如,一些抗战题材电视剧只为迎合受众娱乐,曲解历史精神,引发消费主义倾向问题,造成过度消费倾向[7]。在设计英雄人物抗战历程时,为满足观众猎奇心理,将故事情节进行传奇化处理。为打破以往英雄人物形象塑造模式,追求人物塑造创新性,实现新的英雄人物创建。
例如,在以往的抗战剧中精英英雄较多,而现在的抗战剧中则以小人物为主,“江湖英雄”成为人物创造的新趋势。这些英雄人物是从小人物崛起,具有新的特质,具有江湖豪侠气质[8]。以电视剧《永不磨灭的番号》为例看,其中孙成海与一众志同道合的抗日英雄结成一派,以江湖上传统方式进行忍心笼络。这种形式在丰富人物形象的同时也存在矫枉过正的缺陷,对历史造成一定程度的曲解,对发扬民族精神有着一定影响。
六、结 语
抗战题材电视剧是对历史故事和历史背景进行阐述一种电视剧类型,在创作过程中要以民族精神和国家形态为主旋律。随着抗战题材电视剧创作数量的攀升,在今后创作中,要不断突破和创新。创作与突破的前提在于以史为鉴,要充分尊重历史的同时完善人物塑造。丰富人物形象的同时,切记过分烘托,避免出现交往过程的缺陷,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准确进行题材创作。在今后的电视剧题材创作中,要更多创造精品,须明确创作方向,积极发扬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洪梅.新世纪抗日题材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研究——以金鹰奖、飞天奖获奖作品为中心刘[D].西南大学,2014.
[2]李馨芳.以《亮剑》和《历史的天空》为例,对抗战题材电视剧中中国军人形象的研究——中国电视剧类型研究之一[D].山西大学,2010.
[3]戴清,焦朦.抗战题材电视剧创作倾向的反思——传奇化、浪漫化与游戏化漫议[J].当代电视,2011(4).
[4]许海,才婉茹.抗战题材电视剧机遇与风险的博弈——以电视剧《雪豹》为例[J].当代电视,2012(3).
[5]黄卉.“影视艺术生产的文学性书写”笔谈(二)抗战题材电视剧中“反卡里斯玛”的人物塑造[J].写作,2010(10).
[6]孙晓琳.“民间”的显现及其创作意义——基于抗战电视剧《中国地》《历史的天空》《亮剑》等的研究与思考[D].广西民族大学,2013.
[7]陆琦.对抗日题材电视剧的互文性解读——以2010-2014年抗日题材电视剧为例[D].安徽大学,2014.
[8]裴萱.抗战题材影视剧的文化产业学分析及理论反思[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责任编辑:传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