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利军 赵国亮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难点和重点在于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这是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文化素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性质和特定对象决定的。在践行上,需要理清和讲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渊源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西方文化的精神联系。这三个方面有着内在的统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有忧患意识,不断加强理论学习。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传统文化 西方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3-0073-03
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三个倡导”简单明了,易识易记。但在践行过程中,怎样才能使“三个倡导”思想植入大学生的大脑与心灵,化作他们自觉的行动,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难点所在,而难点往往也是重点。笔者认为,围绕这“三个倡导”,把握其丰富的思想内涵,理清和讲清这一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与现实的紧密联系,充分占据理论和道义的制高点,做到高屋建瓴,真理在握,以丰厚的理论素养、严密的逻辑思维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去赢得学生的认可与信服,这样就可以激发他们积极地去践行。这一工作重任,乃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难点和重点所在。这是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文化素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性质和特定对象决定的。
第一,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大多都是理论工作者,丰厚的理论素养是他们的优势所在。他们从本科到研究生,都经过扎实、系统的专业教育,拥有不同层次的学位;从初级到中级,再到副高级和高级,他们拥有不同层次的专业技术职称。他们在繁忙的教育管理的同时,还承担着不同方向的科研任务。除了以德育人、注重身教以外,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更多地要以理服人、以理育人。他们能从事物的背景、根源、实质、过程、表现、影响、内在和外在联系等不同角度和层次回答事物和事件的“是什么”和“为什么”;他们能用理论思维的深度和高度,启迪智慧、探究奥秘、充实心灵、放飞理想。可以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站在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高端,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引领力量。
第二,高校是国家的“人才库”和“智力源”,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领跑基地和传播基地。各种学术观点在这里汇聚,各种学术思想在这里交流。在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领域内,高校的思想文化更自由、更开放、更包容。在这里,人们可以领略和接受到全社会最先进、最前沿、最高端的学术思想和理论观点。高校也给各个学派、各路方家提供了一展身手的舞台。与流行于社会的大众文化相比,高校并不排斥大众文化,但高校抵制庸俗文化。高校始终高扬先进思想文化的旗帜,引领着社会思想文化的潮流和发展。
第三,高校培养的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群体。20岁左右的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他们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善于思考、憧憬未来。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人生理论思维逐渐加强,对世界充满理性思考的阶段。他们渴望接受成熟的、先进的、系统的理论体系,并用之解释和检验生活中发生的一切。在这个特定年龄阶段,他们接受的解释世界的理论,将是他们人生经验积累的重要基础,会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他们特定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做才能抓住重点,解决难点,这需要处理好下面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理清和讲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联系
由于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信息化和国际风云变化的影响,有些人受到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淡漠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丧失了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追求,模糊了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高校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首先要理清和讲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联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射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一经走进中国大地,就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深深扎根,并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相结合。实践证明,凡是遵循马克思主义,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就会走向胜利;凡是偏离马克思主义,偏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就会走向失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真理地位,在中国革命事业中没有变,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没有变,在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也没有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新时期、新阶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相结合产生的理论成果。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立足于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广阔历史背景
五百年前,伴随着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经济危机、贫富分化、社会不公、精神空虚等依靠资本主义本身无法克服的病症突出地呈现出来。一些充满忧患意识、人类意识的思想家开始积极思考人类社会的命运和未来。他们是人类社会最早的一批社会主义者,又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者。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的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登上了指导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舞台,他们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做出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在资本主义统治薄弱的国家变成现实。世界无产阶级五百年的发展历史,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的深远历史背景。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广大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并促使中国大地上建立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程,并相继产生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系列理论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要理论成果。它植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有着鲜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品格。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理清和讲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联系,首先要理清和讲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以上几个方面和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关系。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现,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否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偏离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而变成其他意识形态的价值观;或者会偏离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而变成非马克思主义的东西了。
二、理清和讲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渊源关系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饱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尺,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1]浩瀚丰厚的文化典籍、穿越历史的光辉思想、驰骋纵横的英雄人物、可歌可泣的历史长歌,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精神力量,博大浑厚的中国精神,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提升国家“软实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需要,更是体现文化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的需要。如果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部分精神资源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那么,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之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是中华传统文化这棵参天大树上的一枚鲜亮的枝叶。“一枝一叶总关情”,这里的“情”,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深之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就富强而言,战国时著名的商鞅变法、李悝变法,宋代的王安石变法,明代的张居正变法,近代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等,都是为了追求国家的富强,“富国强兵”是古人留给后世的宝贵精神遗产。中国近代史总结的“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等深刻的历史教训,无不从反面警示着后人。现在我们正在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是要建立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就自由而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热爱自由、追求自由的民族。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每当阶级压迫、民族压迫深重,中华儿女就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的自由而不懈奋斗。当然,“自由”是在社会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做有益于社会和自我的事情;而不是超越社会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做危害社会和公众的事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就爱国而言,在中国古代,国是放大的家。每当“国破山河碎”的时候,都有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保家卫国。在敬业方面,孔子讲的“临事而惧”,就是敬业精神的最早理论体现。“人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就是古人讲诚信的精警格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古人讲人与人相处要与他人为善的道理。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渊源关系理清和讲清,是要下大功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每一个关键词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都能写一篇大文章。
三、理清和讲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西方文化的精神联系
当今时代,经济和网络把世界紧紧地联系成一体。任何国家脱离世界发展都是不可能的。与此同时,文化上的交流、渗透和相互借鉴也是各国文化互存共赢的必要条件。汲取和借鉴西方文化的有益成分,为我所用,已是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亦是如此,亦是在与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汲取和借鉴西方文化的有益成分,不断为我所用。理清和讲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西方文化的精神联系,也是一个大课题。
在理清和讲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西方文化的精神联系时,要始终保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本质。丢掉这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变成失去社会主义品格的所谓“普世价值”,最终会被后者同化和淹没。
在理清和讲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西方文化的精神联系时,要始终保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地位。现今,形形色色的西方文化理论纷纷涌入中国文化领域。在区分良莠、去伪存真的同时,要保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引领作用。否则,不分主次,全盘接收,最终会造成思想的混沌和理论的浑浊。
在理清和讲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西方文化的精神联系时,要积极吸收西方文化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和充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排斥任何有益的人类精神文化成果,它的理论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它的理论品格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三者之间,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西方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参照。我们要正确地理清和讲清三者之间的关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思想政治领域发挥巨大的统领作用。
1939年5月,毛泽东同志告诫全党:“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2]习近平总书记重申了毛泽东同志的这一著名论断。这一论断就是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要有学习理念,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今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就是要勤奋学习,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把自己最闪光的理论思考和理论结晶奉献给课堂、奉献给学生。这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难点所在,更是重点所在。
[ 注 释 ]
[1]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2]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覃侣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