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坤
我小的时候,部队经常在秋后拉练到老家乡村。先期往往来排号的军人,由乡以及村干部陪同,挨家挨户看房子坐向大小,看街巷路线。排号的军人一边走一边在大门框上做标记,还有在街巷的拐角,都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画上不同样式的符号。村干部喝令大家不要破坏了部队的军事标记,否则,要抓起来批斗,弄不好判刑呢,一本正经的样子让大人们不得不赶紧点头应承。同时反复教导我们这些顽皮小子:不可胡闹,尤其不能擦掉或者涂改那些个稀奇古怪的符号。其实,擦掉倒有可能,至于涂改嘛,那个时候哪里有那些个黄黄绿绿的粉笔啊!加上那个时候正值“文革”后期,对批斗之事,乡里人还处在敬畏害怕当中,家家的大人都严管孩子在那几天乖乖的。而我们年纪小,对部队军人有无上的崇拜,不但不破坏,还煞有其事地相互监督,保护号上的符号。
有几件事使我印象深刻。
首先是放电影。部队进驻村子后,在一两天安顿好,熟悉环境了,就开始搞军民联欢,自然就是送文化,送文化主要就是放电影。电影都是忆苦思甜或是反映革命解放战争艰苦卓绝战斗的影片,例如《苦菜花》《上甘岭》《智取威虎山》等等。放电影的场地往往选在沙河中间的宽阔滩涂上,一头在军车的侧旁挂上银幕,一头在军车车厢的后面打开放映机。士兵整整齐齐地在银幕正前方盘腿席地而坐,村长和部队首长在中间摆个桌子,上面还有瓷缸子喝热水,群众则在士兵后面坐在高高矮矮的凳子上,黑压压一片。四周还有站岗的士兵,持着上膛的枪笔直挺立,刺刀在夜光下闪闪发亮,吓得我们这些平日里闲散惯了的毛头小子大气也不敢出,乖乖地偎在爷爷奶奶或者爹妈的怀里,瞅着电影不眨眼。小时候看电影,一直以为银幕台子上的人都是从放映机的那个小孔里飞出来的,有时候就看着放射的光束发呆,想看看人是怎样飞出来的。可是,看着看着就睡着了,醒来时已经在大人的背上,只好借着大人肩膀的高度看远方天空的星星了。对于电影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电影里的枪啊炮啊怎么打不着我们?于是就想,缘由就是我们有解放军保护,他们不敢往我们这里打枪放炮。现在想起来很是好笑。虽然那个时候的电影好人坏人的形象十分鲜明,我们一般无赖小子对此不是很感兴趣,对电影里的女人却好感有加。甚至,对女特务更是如此。因为,那个时候人们的装束打扮千篇一律,村子里不论老中青女人,服饰单调,至于发式不是辫子就是小辫子盘头或是齐耳等肩的妹子头,就连新娘子也是简单的盘头别上崭新但样子单调的发卡而已,不上眼,不好看。而电影里的女特务或是坏女人,一律烫头发,涂口红,还穿旗袍,走路扭腰肢,女人味十足。当然了,我们不明白,在那个时代,这种打扮的女人一般是坏女人的标志。但是在我们幼小尚未开眼的年纪里,这种充满女人气息的装扮却好似撬开了即将到来的青春心门,竟朦朦胧胧地幻想,我们村子里的某某要是穿上那服装,也那样化妆上,总之也不会太差吧!看来电影除了教育和教化以及普世功能外,它里面诸多元素传播的信息,会带给观众什么样的感受和理解,倒是和观众以及观众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甚至它会有谁也无法阻挡的误导作用。就像我们,竟然对坏女人上眼,岂不是始料未及、贻笑大方?还好,长大后大家都没有走上道德沦丧的地步,只是有一段时间有一些迷茫和手足无措而已。不过,这是每一个人一生当中必经的思想迷茫阶段,绝非是电影里坏女人影响的结果。
部队拉练,首长选定的一般是贫下中农根正苗红的院落人家。我们家有幸被选中过一回。一个晴朗无云的下午,刚听见三队村口汽车的声音,我们还没有来得及结伙去看个究竟,就见一个士兵猫着腰,背着电线轱辘,一溜儿小跑,边跑边放线,后边架线固定的两三个士兵也迅速跟进,一直到我们家堂屋,在房间中间的方桌上接上了手摇电话。同时,在我们眨眼的工夫,两个士兵已经在大门外背着枪站岗了,一脸的严肃,让人看着不敢靠近。又一会儿,一列队伍整齐地走来,先是七八个跟着一两个带手枪的魁梧军人。到堂屋门口,后面的士兵整齐地立正敬礼,前面两个讲了几句话,回礼后进了堂屋。后面的士兵们则转身迈着整齐的步伐走了。紧接着又来了十来个士兵,锅碗瓢盆地带了一大堆东西。不一会儿,就在院子的角落里搭起了帐篷,支起了锅灶,而两个士兵已经从沙河的泉眼里挑来了水,原来是要做饭。那些个士兵们手脚麻利,动作很快,不到日头落山,一锅飘着红葱麻油香味的面条就汩汩地冒着热气了。那时候肚子里油水甚少,可以说平时就没有油水,那葱油的扑鼻而香啊!惹得我们的肚子“咕咕”直叫。但是他们吃饭时,大人把我们领到了大门外边,并严肃地安顿说玩到天黑再来。我们只有把刚刚流出的口水咽进肚子里,到沙河沿上看军车去了。一连十几天,都是如此。但那面条的香味始终勾引着我们缺肉少菜的肠胃。终于,在部队要撤的最后一天,我第一次吃到了那么多肉臊子的美味面条。不知是什么原因,那天他们的面条多出了一些,就叫来奶奶拿着铝脸盆去盛。好家伙,他们大铁锅里一点点的,盛在铝脸盆里足有多半脸盆。奶奶叫了我到厨房里,给我盛了一瓷碗,肉臊子好多啊!
我还想,他们拉练不走了多好,我兴许隔三差五地就能吃上这么多肉臊子的面条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