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扩大沿边开放的制约因素及解决措施

2015-05-30 10:48王拓刘晓峰
现代管理科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开放制约因素解决措施

王拓 刘晓峰

摘要:我国沿边地区在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在新时期的进程中,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文章系统分析了目前我国沿边地区的经济形式,从沿边地区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必要性出发,分析目前取得的成果,并与沿海地区发展水平进行对比,指出目前发展面临的实际困难,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从总纲领到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方针措施,以期沿边地区在新时期取得更大的发展。a

关键词:沿边地区;开放;制约因素;解决措施

经过30 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整体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带—内地和沿边开放地区”这样的一个层次多样、形式多样、全方位的开放的格局。在我国沿海东部地区,目前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于此同时,我国沿边地区虽然也取得一定的发展,但是整体开放水平与东部沿海地区仍然有较大差距。因此,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本文针对沿边地区目前所处的基本情况,进一步开放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措施。

一、 新时期扩大沿边开放的必要性

1. 有利于增强沿边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实证分析表明,受经济密度、地理距离和市场分割的影响,过去20年我国远离国内经济市场中心的沿边省区发展差距不断被拉大。与此同时,我国沿边省区中的边境城市(州、地)伴随着我国沿边开放的推进,则在很大程度上缩小了这种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沿边省区如能发挥优势向邻近的周边国家开放,通过开放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可以避免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边缘地区。以云南为例, 从1992年我国实施沿边开战略开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从开始建设到趋于完善、GMS次区域合作的不断加深以及与孟印缅三国合作平台的不断升级,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通过与周边国家的合作,高等级国际公路以及航运航空跨境运输能力不断得到加强,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很大改善,通关便利化趋势明显,使得运输成本不断下降,进一步让规模经济和区位优势在贸易中发挥更大作用。与云南相似,我国沿边省区在发展过程中都具有上述类似特点,沿边对外开放直接有助于提高其自身发展能力。

2. 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是自然、历史、经济综合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因此解决起来具有长期性。目前我国普遍存在的“二元结构”在沿海地区正在逐步改善,农村与城市在不断趋于发展一致的步调,但是在我国沿边省区,不仅与沿海地区的差距持续扩大,而且区内城乡“二元结构”仍普遍存在,差距较大。其原因之一就在于,沿海地区发展过程中,不断从沿边省区输送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沿边省区的发展实际上成为被迫和跟随式的发展。我国区域差距产生的原因,与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配置、市场化进程制度变革、城市化进程结构变动等因素密切相关。但这些因素更多的还是表象,表象的背后,实际上是对外开放带来的思想观念的差别。我们可以看到,沿边省区因开放程度不同,其发展的水平差异也有所不同,从中可以看出对外开放对其发展的重要性。

3. 有利于我国对外空间的延伸。当今世界,在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战略封锁下,我国通过海路出入受到很大的限制。特别是美国和日本在第二岛链和第三岛链的封锁,使我国沿海地区向外开放空间格局受到很大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我国国土安全,重要能源的运输和贸易正常往来,在积极发展我国沿海地区开放的同时,提高我国沿边省区的开放程度,具有战略意义。通过发展我国沿边省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有利于构建起在我国沿边省区通八达的开放空间。随着我国开放型经济战略的明确,内陆沿边开放路线图和将起的作用也逐渐明晰:建设新丝绸之路和亚欧大陆桥,有利于打通我国与中亚及欧洲地区的通道;第一、二欧亚大陆桥的建设,将使得我国与中亚及欧洲地区的沟通及往来大大加强 ,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于我国与中亚及欧洲的贸易往来起到积极作用;构建泛亚铁路网,则有利于打通我国云南、广西与东亚地区的交通联系。

4. 保持沿边地区稳定,实现民族团结的需要。我国从东至西的边境省区共有9个,依次为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新疆、西藏、广西和云南,占我国领土面积将近一半,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有30多个少数民族分布在这些省区,占到这些地区面积的90%以上。由于历史和地理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原因,我国沿边地区的基础条件比较落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贫困人口比例比较大和脱贫任务艰巨,经济发展水平与沿海发达地区有很大差距,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造成的社会问题愈发明显。

改革开放的实践告诉我们,在中国现行体制下,越是对外开放,经济就越发达,社会结构就越稳定。我国沿边省区与周边15个国家接壤。这些国家中,大都是发展中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近10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对资源、能源的巨大需求,由于我沿边开放政策的实施给周边国家带来的投资贸易机会,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维护周边稳定、安全起到“压舱石”的作用。因此,加快沿边开放、开发,培育沿边省区经济增长极作用,全面辐射周边国家,实施带动周边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全方位的沿边开放,既是沿边省区发展的需要,也是稳定的需要。面对当前我国沿边省区的复杂情况,需要党和国家对沿边的开放开发做出合理的长远规划。总的来说,以“开放开发促发展”仍是保证稳定繁荣的最好手段。

二、 沿边地区的快速发展以及与沿海地区的巨大差距

从20世纪90年代初,沿边地区逐步开放以来,在各个经济指标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1993年,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新疆、西藏、广西和云南从东至西9个沿边省区GDP总额为7 025.39亿美元,到了2003年加入世贸组织前期,GDP总额为23 958.8亿元,相对于1993年增长了2.41倍。其中贸易额由当年的119.2亿美元,增长了3.44倍,达到了529.29亿美元。物质条件、居民生活水平等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改善。但是,与此同时,在我国逐渐全面开放和改革开发的浪潮中,与其他地区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从2011年末统计数据来看,我国沿边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19.6%,与人口数量基本匹配,可是对外贸易总额仅占全国的5.89%。这与其在全国的面积和人口总占比形成鲜明对比。2011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GDP达到246 838.99亿元,而沿边地区的GDP仅有92 587.65亿元。这些都说明沿边地区的发展与沿海地区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三、 沿边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资金投入少,基础设施差。“十一五”期间,国家不断加大对沿边省区的资金投入力度,但由于沿边省区经济总量小、财政实力弱、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整体滞后,资金投入明显不足,不利于提升沿边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根据统计,沿边九个省区在2011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为6.4万亿元,仅占全国的1/5;在每平方公里投资方面,除辽宁、内蒙古和广西3个省区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1万亿意外,其余6省区均在平均水平之下。

由于基础设施而产生的竞争优势在沿边开放过程中占据十分突出的地位。全国沿边地区多为贫困地区,虽然近年来其交通等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但总体建设发展水平仍较为落后。2010年9个沿边省区的公路里程数仅占全国的25.6%,其中高速公路里程数仅有全国的19.8%,铁路营运里程占全国的36.7%,相对于沿边省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比重(57.1%)要低20个百分点左右,严重制约了商品和人员的进出。近年来,虽然边境口岸建设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和改善,但受到资金不足等因素的限制,导致边境口岸联检设施建设普遍滞后,各种先进设施无法配置,各种交易、仓储、运输等设施不够完善,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沿边地区口岸功能的发挥,硬件环境无法达到可以提供便利化服务的程度。有些边民互市市场和口岸货场的功能、设施不完善。有的边境城市对落户加工企业最基本的“三通一平”的条件也无法提供。

2. 结构不合理,缺乏产业支撑。近年来,各沿边省区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但总体上依然比较落后。边境地区大部分是矿产能源及农副产品等原材料初步加工的产业,产品附加值低、效益不高、抗风险能力差、竞争力弱,缺乏产业支撑力。工业经济整体基础薄弱,对地方财政贡献小、对经济支撑和引擎作用较小。在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二种资源、二个市场的优势,建立符合沿边省区发展的优势产业方面还没有明显的突破。

沿边省区开放一直是在自身固有的经济框架内运行,虽然开放但并没有有效地促进工业和制造业的发展,以培育可持续发展的工业产品及市场,也没有建立起良好的经济运行机制,形成有效推动沿边省区新产业建设,形成工业的产业集群、企业集群以及产业发展带,也没有与邻国通过资源要素共享和优势互补等方式形成产业协同的合作优势,达到资源共享、产业协同发展的目标。目前沿边省去产业链较短,产业间关联度不高,工业化程度低,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支撑力严重不足。边境城市的外经贸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大多处于“代办手续”的阶段。进口的资源性产品在当地深加工比较少,而出口产品在当地生产的也比较少。外贸企业整体素质不高,缺乏自己的出口产品和进口加工增值能力。进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商品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低,缺乏有力的产业支撑。资源性低价值矿产品占进口总额较大,缺乏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进口,对产业机构调整、升级和技术更新作用不明显。从商品进出口分类角度看,沿边地区出口产品主要以服装、鞋类、和中低技术的机电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相对较低。

3. 自然条件差,人口集聚程度低。沿边地区大多属于“老少边穷”地区,自然条件和商业环境比较差,工业化率和城市化率比较低,需要投入更多的人、财、物。新疆、西藏、东北等地的沿边开放还受到气候影响,沿边九省区除了辽宁、广西两省区在沿海外,其他7省区均位于海拔较高、气候寒冷的边远地区。在同样的条件政策条件下,开放程度的高低与地理环境的优劣是成正比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处偏远、交通闭塞地区的劣势显现出来,沿边省区许多地区的产品因运距远,成本高,市场竞争力差。特别是在冬季口岸封闭时期。

沿边省区人口稀少,集聚程度低。沿边九省的国土面积为59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960万平方公里总面积的61.5%。沿边九省区总人口为2.78亿,仅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0.6%。人口密度47人/平方公里,而全国平均人口密度为140人/平方公里。少数民族和贫困人口也相对集中在沿边省区。2011年少数民族人口在沿边省区为7 124万,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总数(1.14亿)的62.2%。2009年沿边九省区贫困人口数量占全国贫困人口数量的65.9%。这些因素严重制约着沿边开放的进程。

沿边地区缺乏对外开放的国际化人才。沿边地区本身缺乏自我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能力,同时由于发展水平低, 对外部人才的吸引能力有限;沿边与沿海地区经济的落差,使得来自沿边地区的大学生、研究生更多向沿海发达地区集聚。人才的缺乏不仅制约了沿边开放和当地经济发展,也造成政府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下降。

四、 针对问题的解决措施

新时期我国沿边开放要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对外开放战略思路,从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上出发,在边字上做文章,在开放上下功夫,在内引外联上求发展,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带开放,着力完善开放空间布局,面向东南亚、南亚、中亚、东北亚四个战略方向,着力推动周边互联互通,着力构建开放开发平台,着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着力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着力构筑良好周边关系,把沿边省区建设成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前沿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实现沿边省区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

基于以上分析,针对我国沿边地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应该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 首先要战略定位清晰。沿边地区应该作为陆路开放的主要平台。通过沿边开放,要在边境地区培育一批经济增长极。在边境地区建设一批规模较大的城市,并以大城市为基础,辐射性建设卫星城市,切实落实好城镇化建设战略,通过数量与规模的双重提升,逐步发展起边境地区城市带,实现边境重镇建设的目标。今后应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陆地国际大通道,加快提升陆路开放能力和水平,逐步使沿边地区成为我国与周边国家开展国际合作的主要平台,人文交流合作的重要桥梁,能源资源重要通道和进出口重要加工基地。

2. 大胆进行体制机制创新。选择一些对外开放的新领域,在条件相对成熟的沿边地区先行先试;拓展与周边国家经贸合作关系,探索构建开放开发的新途径和新平台;加大开发投入力度,加快构建适度超前、内外联通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加大信贷保险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逐步实现互联互通和网络化,为加快沿边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当前,应用长远眼光看待边境地区国际大通道建设,在具体实施前应做好充分的实地调研和、未来建设规划和研究论证工作。

3. 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既要充分利用好、开发好周边国家的市场和资源,不断拓展沿边省区发展空间,又要从睦邻、富邻、安邻出发,充分考虑周边国家的利益诉求,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创新合作方式,拓展合作领域,推进区域、次区域和地方间的全方位合作,强化产业协调,共同打造跨境产业链、边境国际经济带和国际经济走廊,促进区域共同发展繁荣。在新时期下,沿边开放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促进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从而使当地群众能够脱贫致富,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一起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在扩大沿边开放的同时,应以人为本,着力加强民生保障,尽快提高边境地区群众的基本生活水平。

4. 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统筹好沿边地区与周边国家、沿边地区与内陆、沿海地区的关系,突出沿边地区开放开发重点。根据沿边地区不同区域特点,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在开放开发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上体现错位竞争和互动发展,在政策设计上突出针对性,注重防范自然、经济、安全和国际政治风险,提高开放开发的效率和效果。要根据邻国和我国沿边省区的特点,充分发挥沿边经济合作区优势。在新时期,将边境经济合作区从以边境贸易为主的单一发展模式转变为以贸易、投资、加工制造、旅游等协调促进的综合发展模式,将边境经济合作区打造成兼具赋予贸易、加工、物流、信息交流、转运仓储、展示交易的综合功能区。

参考文献:

1. 陈钊,陆铭.在集聚中走向平衡:中国城乡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 于国政.中国边境贸易地理.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5.

3. 蔡昉,王德文.比较优势差异、变化及其对地区差距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2002,(5).

4. 陈宗胜,马海军,许颖悟.我国沿海地区的梯度发展趋势及环渤海地区的发展潜力探讨.管理世界,2002,(2).

5. 谭小芬,李翀.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成因问题的研究综述.经济学动态,2004,(2).

6. 张吉鹏,吴桂英.中国地区差距:度量与成因.世界经济文汇,2004,(4).

7. 孙海刚.市场化进程中的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成因研究.财经研究,2007,(9).

8. 崔玉斌.我国沿边开放的新格局新走势.黑河学院学报,2011,2(5).

9. 丁刚.沿边地区贸易和产业合作空间大.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429).

10. 巫强,刘志彪.长三角统一市场的内外开放与有序竞争.现代经济探讨,2014,(12).

11. 孙明.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厦门大学学位论文,2001.

12. 曹鉴燎.制度创新: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新格局中国经济安全的基本选择.暨南大学学位论文,2002.

13. 李澜,张丽君,王燕祥.中外边境城市功能互动的可持续发展系统构想.广西社会科学,2004,(3).

重点项目:国家民委民族问题重点研究项目(项目号:2012-GM-136)。

作者简介:王拓(1987-),男,河北省秦皇岛市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刘晓峰(1982-),男,满族,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收稿日期:2015-01-20。

猜你喜欢
开放制约因素解决措施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浅谈城市道路设计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谈谈如何杜绝矿井测量事故
苹果软件更“开放”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