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乃华
[摘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高中生应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文章从三个方面探讨了高中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物理 有效教学 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80075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教是为了不教”,最佳状态是“教学合一”、“教学相长”。其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应是首要任务。新课程改革“浪潮”已经席卷高中阶段各个学科,以锻炼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能力为重要内容的有效教学,成为学科教学最为根本的目标。基于此点认知,本人现就高中生综合学习能力在物理学科教学中的培养,作简要的分析探讨。
一、开展辨析讨论活动,培养学生沟通能力
常言道,事不说不清,理不辩不明。辨析讨论是物理学科教学活动中经常开展的活动之一。教学实践证明,辨析讨论的过程,是一个观点互换、观点碰撞、讨论辨析的过程。笔者发现,在高中物理学科教学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和现象,需要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针锋相对、紧张激烈的辨析、交流、探讨等活动,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辅导,指出他人思维辨析中的不足。这一实践过程中,高中生的语言表达、沟通交流等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和提升。如在“曲线运动”教学活动中,教师抓住该节课的教学重点“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学习难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结合以往高中生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对曲线运动的方向以及条件认知不清”情况,在讲解新知基础上,有意识地展示其内容,有的学生持肯定观点,有的学生持否定观点。此时,教师将持不同观点的学生群体分成辨析小组,开展小组辨析活动,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并激励学生敢于指出他人的不足。学生在小组讨论、辨析活动中,通过“说”、“辩”、“思”等活动,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思考辨析能力、交流沟通能力。
二、借助实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活动形式。众所周知,实验活动,需要学习对象具有相应的动手操作、实践探究、观察分析等能力。实验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有助于高中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因此,教师应将实验教学作为培养高中生物理实践探索能力的重要抓手,在提供学生直接参与实践操作机会的同时,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的指导;在保证实验教学效能的同时,锻炼和培养学生良好实践操作能力。如“电流强度与电压关系”实验教学中,教师根据此次实验教学目的及要求,在保证实验安全、学生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自主开展实验操作活动。教师组织学生根据事先提供的相关实验器材,根据实验电路图动手连接实验电路,在学生动手连结实验器材的过程中,教师做好巡视指导工作,要求学生按照正确的电路连接方法,连接电表的正负接线柱,指导学生实验。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观察电表的变化,记录电表读数,教师此时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的现象,思考:如何由实验得到电压和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学生思考探析得到结论:给定导体,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对不同导体,图像斜率不同。
三、注重案例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严密思维能力
案例:已知有一个质量为m的运动员,从高h米的平台上以速率v1跳起,落水时的速率为v2,求运动员在运动中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为多少?
在感知案例条件环节,学生阅读案例条件内容后,第一感觉,就意识到该案例涉及的物理知识有“动能定理”。教师此时向学生提出:“针对此类问题,一般解决的途径是什么?”学生针对教师提问和案例要求,开展思考分析活动,根据案例内容条件以及解题要求之间的关系,得出问题解答的初步思路:“根据动能定理,可知运动员在跳起过程中,运动员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应为未状态的机械能与初状态的机械能之差。”教师此时根据学生思路,向学生提出,该案例解答的关键点在什么地方?学生整体感知分析问题案例后认为:“本题解答的关键是确定初末状态的机械能,然后根据动能定理列式求解。”学生根据探析思考的收获,解答问题。在归纳解题策略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重新梳理。
由此可见,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案例教学活动的开展,抓住案例解析过程的递进性、严密性、逻辑性,引导高中生结合物理知识深入探究、认真思考、充分辨析、科学归纳,从而有效提升高中生感知、解析、归纳、判断的思维能力。
(特约编辑 南 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