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点思考

2015-05-30 00:10张忠哲
中国集体经济 2015年33期
关键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

张忠哲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落细、落小和落实,是一个长期的内化过程。高校作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不仅要在学生思想意识上加深认同感,更要在行动中强化知行合一。文章结合高校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存在的问题,从“思政教学”、“文化软实力”和“志愿精神”三方面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深刻回答了在当代中国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应该坚守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为什么要自觉践行以及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大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一个合格的公民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大学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培养具备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本质上是对新时期国家、社会、公民应该遵循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的高度概括,高校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应不断探索、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途径和新方法,用鲜活、实用的方式引导青年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明确提出已经快三年时间,从举国上下全民解读,到自上而下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一项艰巨的工程。高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面临着受众群体多样化的挑战,因此在践行之中,存在诸多问题。

(一)形式主义色彩浓重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是更深刻的领悟和理解其内涵,因此,高校各类理论研讨会和专家座谈会比比皆是。召开理论研讨会和专家座谈会的目的,是进一步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为如何更好地践行建言献策。但是,大部分的研讨会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会议组织者将国内专业学者汇聚一堂,解读其内涵或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提出合理建议,但是,会议结束后,缺乏共同的载体将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仅发布一篇新闻报道就证明会议举办过,未能从实质上达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从另一方面来讲,理论研讨会并没有从上层建筑方面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帮助作用,从而失去了召开的本质意义。

(二)宣传力度欠缺,尚未在学生层面形成强烈共识

现如今各大高校都在举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活动,尽管活动形式多样,活动内容丰富,但是否达到了深入人心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考察。很多同学出于好奇和新鲜,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当中,并没有在头脑意识中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明确概念;另一方面,多数同学只知其文,不知其意,仅依靠书本或网络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没有真正内化为精神指导纲领。

(三)缺乏榜样力量的宣传

高校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过程中,多数采取教学辅导、理论研讨、主题活动的形式,这些宣传模式存在一个共性的特征,即通过教科书式的学习,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讲,官方色彩稍显浓重。笔者认为,高校学生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群体,因着重考虑到受众群体的特点,90后大学生大多体现了自我意识较强、对网络依赖性较大、个性鲜明等特征,而高校在举办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时,以官方的正式活动居多,接地气的活动较少,如缺乏榜样力量的宣传。

在校园的任何一个角落,只要用心发掘,都会发现众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人物。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树立道德楷模,加强示范引导,让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同时,学生对来自身边的榜样人物会有亲切感,更容易接受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无论是“公正”、“法治”还是“敬业”、“友善”,通过榜样力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树立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营造和谐、正气的校园氛围。

二、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一)充分发挥思想教育主渠道,加深理解认同

通过开展理论教学、召开主题班会、开展述学交流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充分发挥思政课堂主渠道作用,让学生在理论教学中学有所用。例如高校的思政教师,可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课程的教学,进一步在学生思想上做好引导和教育;高校辅导员可通过《形势与政策》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充分把握住思政理论教学的时机,通过教学途径,以传授理论知识的形式让更多同学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二)着力提升校训文化软实力,提高宣传力度

校训不仅是精神上的文化符号,更饱含内在的文化基因。随着自媒体平台的飞速发展,如何使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得到有效落实,其中就需要学生对“校训文化”从深刻感知,到内心认同,最后到主动践行。因此,对学校层面来讲,强化感知是基础,加深认同是根本,引领践行是关键。

笔者发现,在平时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多数同学对校训的理解并不深刻,甚至少数同学都不知道学校校训是什么,这是国内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学应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融合,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校训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一方面,可以组织学生观摩校史展览,通过校史馆历史文化积淀的详细介绍,加深对学校历史演变的认知;另一方面,精心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班级班会、专题讲座、专题报告的形式,进一步解读校训内涵、讲述校训故事、体会大学精神。只有做到对“校训文化”的真切认同,才能够使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融合,让学生在形成校园文化认同的同时,以轻松愉快的心境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魅力。

同时,通过校报校刊、校园网络、新媒体平台等途径,提高宣传力度,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网络,营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注重校园文化品牌的塑造,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涵,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品牌感染力。

(三)注重培育志愿精神,强化知行合一

“理论辅导”和“校训文化”重在“知”,“志愿精神”则重在“行”,“志愿精神”包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当代大学生作为志愿服务的重要群体,承担了为社会服务的重要使命。而志愿精神的深层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志愿精神是自我提升和服务社会的统一。高校在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过程中,为社会和他人提供帮助,同时也使自我能力得到提升。因此,志愿服务不仅是一种高尚的社会责任,更是不可剥夺的权利。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过程中,将志愿精神融入到社会实践之中,进而形成志愿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对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内化过程,高校作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一定要做到落细、落小和落实,在“真懂”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真信”和“真用”,以用导学,探索并丰富实践载体,帮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參考文献:

[1]冯丰.对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点思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

[2]晋浩天.开展以校训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N].光明日报,2014 -07-06.

(作者单位: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
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大力弘扬“东汽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