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学前
【摘要】语篇衔接理论要求教师指导学生用衔接分析法剖析语篇行文的规律,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提高阅读效率。本文通过教学应用试验,采用对比、分析、举例和归纳等方法来验证该策略在多大程度上能促进和提高阅读教学。
【关键词】衔接理论 阅读理解 实证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116-01
衔接作为语篇内的句子在语义和表层结构中的连接方式,能够帮助我们研究语篇内的不同语义单位之间以及它们与整个篇章之间的连接和关系。Halliday (1976)认为:语篇之所以成为语篇,在于其“篇章织体”(texture)。每一个衔接点就是存在于语篇内部的,能使全文成为语篇的各种语义关系”。
理论分析证明,语篇理论对于各种语言实践活动都是具有指导和启发意義的。首先,语篇作为一个整体,是借助一些手段和关系将一个片断与另一些片断连接起来的。
一、实验的基本设计
参加本次实验的是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年级两个文科班的学生,共120人。他们由同一英语教师授课,从实验前测试成绩可知,两班学生的阅读能力基本持平。
二、语篇衔接理论指导下的阅读教学要求
在对实验班进行阅读教学时,语篇衔接相关的知识既是教学施教的主要内容,也是进行语篇教学时应该遵循的重要标准。有别于上文介绍过的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以语篇为中心的阅读教学要求将文章看作一个整体,从课文的背景知识、宏观结构入手,分析掌握课文中的衔接手段,弄清课文传载的主要信息。
1.词汇教学
教师首先要进行词汇的讲解,可以选用集中识词的办法,也可以把新单词的学习作为预习来进行。
2.导读
在课堂上,教师要针对阅读材料作简明介绍,提示语篇的文体和阅读该语篇的目的和方法,提示学生借助文章的标题、插图、首尾段及相关背景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预测课文的梗概和主题。
3.语篇衔接结构分析
教师要力求保持文章内容和形式的完整,而不是把它肢解成杂乱零碎的语言点和词汇。对语篇进行结构分析能引导学生利用宏观整体理解带动微观细节理解,以框架记忆带动细节记忆。
4.衔接手段分析
教师要注重分析作者布局谋篇的方法,分析文中的衔接手段,通过归纳分析这些语法词汇联接标志,使学生对篇章的前后呼应及上下文的逻辑联系有些感性认识。
在大多数语篇中词汇衔接、语法连接手段和逻辑联系语会交错出现,相得益彰。在这个步骤中,教师注意根据语篇体裁及其语言特点选择最利于理解、最有助于掌握篇章内容的衔接手段进行分析。
三、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前后两班在等同条件下分别进行了两次阅读理解测试,两次测试的材料均为五篇题材各异、生词量在590以内的文章,词数约为2200词,要求在35分钟内完成阅读任务和相应理解题。例如第二次阅读理解测试题题型如下:
实验结果还表明两班在两次测试中的最高分和最低分,高分率和及格率,以及完成情况都体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数据统计见下表:
由此可见实验班在实现快速阅读方面也有长足进步,无论是效率还是准确率都优于对比班。
四、结论
语篇衔接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有重要的指导和启发意义。运用语篇衔接理论对学生进行阅读讲解和训练,可以使学生正确理解语篇的主题及语篇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语篇结构,从而克服由于缺乏语篇方面的相关知识而不能清晰完整理解原文的弊端。在阅读教学中,始终围绕语篇的整体内容来分析文章的组织结构、逻辑关系和中心思想,就能训练学生迅速、准确地把握语篇的基本内容和中心思想。
参考文献:
[1]Cook,Guy.Discourse[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2]Firth,J.R.Papers in Linguistics[C].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7.
[3]Halliday,M.A.K&R,Hasan.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
[4]桂诗春:中国学生英语阅读能力诸因素分析——一份实验报告[J],外国语,1986。
[5]黄国文:功能语篇分析纵横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2)。
[6]胡壮麟:有关语篇衔接理论多层次模式的思考[J],外国语,19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