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光兴
摘 要:初中数学不仅拥有一定的理论性与选择性,还有很强的目的性。用美引发学习兴趣,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对美有着天生的崇敬。自新课改实施以来,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提高观察力,已经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课题。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对怎样提高学生的课堂观察力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观察能力
观察一直被作为高级知觉,它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持久性思维。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入,观察能力被作为教学的重要方面,广受老师和学术界重视。从当前的教学过程来看,受各种因素影响依然存在各种问题,很大程度地制约着教学工作的开展。对此,在教学中,数学老师必须整合教学实际情况,从多个方面着手,帮助学生提高观察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改善教学成果,确保教学有效性。
一、初中数学课堂观察能力特性
1.选择性
对初中数学课堂进行观察,并不是观察整个过程,而是有选择性地观察。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复杂的课程,它要求在观察的同时,有意识地选择,受既定因素与条件的影响,选择性始终存在,但描述的内容并不全面。
2.理论性
从教学反馈的信息来看,初中数学需要将基础指导与理论作为基础,在观察中,需要仔细地观察对象与问题,当然这些需要以教学理论和方式为牵引。
3.目的性
初中数学不仅拥有一定的理论性与选择性,还有很强的目的性。因此,初中数学的课堂观察针对的是某一问题或者某一现象。在观察中,人们通常是带着一定的目的进行研究与观察。在数学课堂中,除了要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还必须有目的地选择方式方法,通过合理、科学的培训,从根本上确保课堂观察的有序进行。
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观察能力的方法
1.激发观察兴趣
从教学反馈的信息来看,学习动机比外部作用更加持久、活跃,主动性更加强烈。兴趣则是内在动机的展现,它能有效地激发观察兴趣。具体的方法如下:
用美引发学习兴趣,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对美有着天生的崇敬。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很强的艺术学科,它的美集中在统一、对称、奇异、简单等方面。数学图形所展现的内在美、形式美、奇异美,都是引导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和观察能力的条件,它能快速地激发学习欲望。
引导学生观察、解决问题,让学生意识到解决数学问题的作用,能直接培养学习兴趣。例如,在系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中有如下材料:y1、y2是y2+(k+2)y-1=0的两根,并且3y1-11y1=y2,试求k的具体值。在解答这个问题时,可以通过启发式得到:y2+y1=-(k+2),y2y1=-1,3y1-11y1=y。从系数应用的对称性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表达式中y1、y2是否相等;y2是否能用y1表示;根据后两个等式,能否表示两根的乘积或者和。从观察中,学生就能快速发现变形,并且得出解决方案。
從教学经验来看,成功的感受能够激发学生内心,提高学习兴趣。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正视逻辑关系、数量换算与图形结构。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引导学生学会主动观察,通过为学生创造条件与机会,整合教材内容,有目的、有意识地向学生阐述数学定理与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通过设计出具有趣味性与情趣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分析、观察,总结数学概念、定理与公式,在掌握特殊题型的同时,享受成功带来的快乐,以此调动学习与观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塑造科学的观察方式
从初中生所处年龄段与心理特征来看,他们缺乏心理素质,在数学教学与观察能力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正视观察方式的培养与指导,以此保障观察的科学性。
首先,引导学生把握观察顺序,让其养成点与面、面与点的观察习惯。对于不合理的观察方式,在分析示范中进行指正。如:在几何教学中,已知A、B、C、D为直线四点,试求图中有几条线段,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提问:将A作为端点可以得到几条线段?将B、C、D作为端点可以得到几条线段?你的观察顺序与正确的顺序是否存在差异?通过这类问题,让学生意识到观察事物的重要性与合理性。
其次,让学生明确学习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工作,并且让其养成观察的好习惯。在说明内在规律的同时,从各个方面出发,多方面观察。它要求既观察明显的表面特征,又要察觉隐含的、未知的关系。例如,在对等腰三角形进行教学时,有如下材料,已知△ABC,AB与AC相等,P为BC上任一点,AB与PE垂直,相交于点E;AC与PF垂直,相交于点F;AB与CD垂直,相交于点D,试求CD=PF+PE。对于该题,老师可以从大三角形与面积之和相等的角度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式等方面进行观察,最后得到多种解题思路。
最后,需要引导学生领会常用的观察方法,具体如分类观察、特殊—一般、对比观察等。在明确观察任务与目的的同时,编制周密的计划,以做好准备工作。在观察中,通过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总结、归纳,让学生养成自主观察和积极观察的好习惯。
3.让其养成观察品质
观察作为有效的思维视觉,它对智力发展,培养观察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初中数学观察能力培养中,必须注重观察的全面性、目的性、深刻性与精确性的培养。
其中,全面性要求正确反映事物构成、全貌以及相互关系,从事物内在中掌握事物数形,并且指出特定状态下的可能性。在课堂观察中,通过主动引导学生掌握事物发展与规律性,深入事物本质和原有程序中。例如,在配方法解决一元二次方程中,(x-1)2=2,x2-2x+1=2,x2-2x-1=0,可以从判定等式特征、完全平方式的转化中,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全面观察。
观察能力的培养作为提高初中生学习成效的有效方式,利用观察,从观察中归纳、总结,最后能够达到认识事物的要求。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改善思维活动和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赵英.初中数学课堂观察能力培养策略浅析[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8):156.
[2]眭中兵.浅谈初中数学课堂观察能力的提高[J].华章,2013(25):268.
[3]丁正香.初中数学课堂观察能力的培养[J].学园·教育科研,2013(2):166.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