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春红 苏秋菊 赵文彬
[摘要] 目的 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鞍山市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學特征,为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2月鞍山市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例资料,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2010年1月~2014年12月鞍山市共报告丙型病毒性肝炎407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3.28/10万。2010年和2011年立山区和铁西区的丙肝发病数较高,但此后3年其发病数逐年减少;台安县发病数呈上升趋势,至2014年成为发病数最高的地区;千山区是发病数最少的地区。丙型病毒性肝炎在各年龄段均有发生,40~55岁是其高发年龄段。2010~2014年鞍山市共报告男性丙肝患者2659例(65.19%),女性患者1420例(34.81%)。男女性别比例为1.87:1。家务及待业人员的丙肝发病率最高,占发病总人数的31.97%,其次为农民(25.99%)和离退人员(16.33%)。 结论 鞍山市应重点预防控制台安县的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重视40~55岁的家务及待就业人员和农民,尤其是男性的丙肝防治工作。
[关键词] 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发病率;流行特征
[中图分类号] R512.63;R18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30-0124-03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hepatitis C in Anshan city from 2010 to 2014
JIANG Chunhong SU Qiuju ZHAO Wenbin
STD and AI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Department, Ansha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in Liaoning Province, Anshan 11400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epatitis C in Anshan City from January 2010 to December 2014 for providing a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hepatitis 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hepatitis C in Anshan City from January 2010 to December 2014 were collected and descriptive epidemiological methods was used for analysis. Results A total of 4079 cases of hepatitis C were reported in Anshan City from January 2010 to December 2014, and the average annual incidence rate was 23.28/10 million. There were higher incidences of hepatitis C in Lishan District and Tiexi District in 2010 and 2011, but in later three years, the incidences of the two regions decreased year by year. The incidence in Taian County was rising, and it became the highest incidence district until 2014. Qianshan District had the minimum incidence. Hepatitis C had occurred in all age groups, and its high-incidence age stage was 40-55 year-old. Total 2659 cases of male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C (65.19%) were reported from 2010 to 2014 in Anshan City, and female patients were 1420 cases (34.81%). Male and female sex ratio was 1.87∶1. The housework staff and the unemployed had the highest incidence of hepatitis C, accounting for 31.97% of the total number of incidence, followed by farmers (25.99%) and retirees (16.33%). Conclusion The focus o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epatitis C incidence in Anshan City should be Taian County,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epatitis C should be attached to the housework staff, the employed and farmers aging from 40 to 55, especially men.
[Key words] Hepatitis C; Epidemiology; Morbidity; Popular features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1]。该病无典型临床症状,但若该病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可能发展为肝硬化及肝癌。有研究显示[2],感染HCV 20~30年的患者中,10%~20%的患者会发展为肝硬化,1%~5%患者会发生HCC(肝细胞癌),导致死亡。我国的HCV感染者约400万人,感染率约为3‰,且发病率逐渐升高[3]。该病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对该病进行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2010年1月~2014年12月鞍山市的丙肝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病例资料来源于2010年1月~2014年12月中国疾病监测报告管理系统中统计的病例,删除职业、地址不详或其他不能统计的病例后,应用Microsoft Excel 2007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汇总,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人口资源来源于鞍山市统计局。
1.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采用卫生部制定的 WS213-2008《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4]进行确诊。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鞍山市各年份的总人数、总发病数及死亡数;②各区县的丙型肝炎发病数及死亡数;③发病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职业。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流行概况
鞍山市2010~2014年共发现丙型病毒性肝炎4079例,其中2013年有1例女性患者死亡,年均发病率为23.28/10万。各年份发病率如图1所示。
图1 鞍山市2010~2014年丙肝发病率比较
2.2 地区分布
2010年和2011年立山区的丙肝发病数最高,分别占发病总数的30.77%(328/1066)、23.42%(267/1140),其次是铁西区,但此后3年这两个地区的发病数均逐渐减少。在2010~2014年间台安县发病数呈上升趋势,至2014年占发病总数的23.13%(136/588),成为发病数最高的地区;海城市发病数较平稳,但始终处于较高水平,至2014年已成为全市第2大疾病高发区。发病数最少的地区是千山区,5年内发病数共210例,占总发病数的5.15%,且逐年减少,至2014年仅有7例。见表1。
表1 鞍山市2010~2014年丙肝病例地区分布
2.3 病例人群分布
2.3.1 病例的年龄分布 丙型病毒性肝炎在各年龄段均有发生,其最小发病年龄不满1周岁,最大年龄为85岁以上,40~55岁是其高发年龄段,55岁以后该病的发病数逐渐降低。见图2。
图2 鞍山市2010~2014年丙肝病例年龄分布
2.3.2病例的性别分布 2010~2014年鞍山市共报告男性丙肝患者2659例,占发病总数的65.19%;女性患者1420例,占发病总数的34.81%。男/女发病性别比例为=1.87∶1。对5年间男女发病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1.480,P=0.000)。见图3。
2.3.3病例的职业分布 2010~2014年病例主要集中在家务及待业人员,共1304例,占发病总人数的31.97%,其次为农民,共1060例(25.99%),离退人员共666例(16.33%)。见表2。
表2 鞍山市2010~2014年職业分布情况
3 讨论
丙型病毒性肝炎传播方式为血液和性接触,是一种具有隐匿性、进展性及持续性等特点的疾病[5]。根据2013年国家卫生部研究显示(《2013 年度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情况》)[5,6],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细菌性痢疾及淋病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5种传染性疾病。国际卫生组织报告显示[7],全球估计有1.7亿人感染丙肝,25万例死亡,其全球发病率平均为3%,并且逐年增加,每年约有300万~400万的新增感染者。丙肝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8]。
本研究显示,2010~2014年鞍山市的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年均发生率为23.28/10万,低于全国平均发病率[9]。2010~2011年鞍山市的丙肝发病率有所上升,2011~2014年则逐年降低。其原因可能为:①“输血前五项”的检测提高了丙肝抗体的检出率,降低了献血、输血、手术、分娩等入侵性操作感染丙肝的机率。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增强。③职工体检次数增加,有利于丙肝的及时发现和治疗。④鞍山市的传染病监测系统逐渐完善。
鞍山市各地区间的丙肝发病率存在显著性差异,与刘文武等[10]报道一致,其中立山区和铁西区的发病率逐年减少。台安县发病数呈上升趋势,至2014年已成为发病数最高的地区。发病数最少的地区是千山区,至2014年仅有7例。出现此变化的原因可能为立山区及铁西区的丙肝防治措施取得显著效果,台安县可能因整体卫生条件较差,卫生系统尚未得到完善,居民的疾病预防意识差,导致发病率升高,应作为以后鞍山市的重点防治区域。鞍山市的丙肝发病最小年龄不满1周岁,最大年龄85岁及以上,20岁以后随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长,至50岁达到高峰期,与赵桂让等[11]报道一致。该病发病年龄主要在40~55岁,而55岁后发病数则逐渐降低。其原因可能是该年龄段为各种疾病的高发期,治疗时可能会造成感染,也可能是因为该时期一般为事业高峰期,繁忙的工作使人们的身体免疫力下降且容易忽略疾病预防。
鞍山市的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性别比例为男∶女=1.87∶1,男性显著高于女性,与李莎涛等[12]报道一致。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男性的生活压力较大、从事的职业危险性较高、发生事故而需输液处理的机会更多有关。但董蒲梅[13]报道显示,丙肝的发病率与性别无明显联系。其原因尚需进一步探讨。
鞍山市的丙肝发病率较高的职业为家务及待就业人员,其次是农民和离退人员,与李澄等[14]报道一致。家务、待业和离退人员发病率较高可能与该部分人群年龄较大、就医次数增加有关;农民发病率高可能是:①由于教育程度等原因农民的疾病预防意识较差。②农村的医疗条件较差,基础卫生设施及医疗设备落后。③医疗人员未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消毒。这些结果也表明丙型病毒性肝病主要通过静脉输血或血制品传播或医源性传播[15]。
针对2010~2014年鞍山市的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对以后丙肝的防治措施提出以下建议:①加强丙肝的宣教工作,尤其是落后的农村地区,对市民进行丙肝的相关知识培训(发病原因、发病症状、并发症及预防措施),使其意识到丙肝的危险性,提高其疾病预防意识。②提高各县区的医疗卫生水平,并对医疗服务人员进行针对性的业务知识培训。③将丙肝抗体的检测作为常规健康体检项目。④采用新技术及特异性试剂对HCV抗体进行检测,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及准确性,以便于及早发现和治疗。⑤对采血及供血机构进行严格管理,规定其定期对血液制品进行HCV抗体检测,严格控制血液质量。6)对社区服务站及个体诊所的医疗设施进行严格消毒,杜绝医源性传染。7)加强丙肝疫情的报告管理,简化报告流程,以便及时掌握疫情;对临床医生进行相关培训,规范其诊断标准。
综上所述,对台安县的丙型病毒性肝炎预防与控制应成为鞍山市防治工作的重点区域。应加强对年龄在40~55岁的家务及待就业人员和农民,尤其是男性的丙肝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东,吴家兵,施国庆. 2004-2012年安徽省丙型病毒性肝炎构成变化及流行特征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15, 42(8):1367-1369.
[2] 单宝磊,邓招红,李香,等. 2005-2012年高密市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J]. 职业与健康,2014,30(18):2615-2617,2622.
[3] 宋姝娟,丁华,黄春萍,等. 杭州市2005-2012年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J]. 浙江预防医学,2014,26(6):581-582,585.
[4] 卫生部. WS213-2008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S].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8.
[5] 王国玲,谭锦花,刘青连,等. 2004-2013年广州市海珠区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J]. 职业与健康,2014, 30(18):2612-2614.
[6] 刘继莲,王樨霞,刘力. 2007-2012年萍乡市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J]. 应用预防医学,2015,21(2):111-112.
[7] 侯路琦,龚健,付志智,等. 广西 2004-2012 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慢性病学杂志[J]. 2014,15(5):344-348.
[8] 王镜泉,刘建华,官陈平,等. 福州市 2007-2011 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3, 14(1):43-46.
[9] 武海波,周紫霄,黄奕祥. 2004-2011年中国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15,42(7):1173-1175.
[10] 刘文武,刘宗林,杨蓉. 2004-2012年遂宁市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4,30(10):544-548.
[11] 赵桂让,刘卫光,齐亚辉,等. 漯河市2004-2013年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J]. 实用預防医学,2014, 21(12):1462-1464.
[12] 李莎涛,宋丹,王艳,等. 2004-2013年天津市河北区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首都公共卫生,2014,8(6):253-255.
[13] 董蒲梅. 1997-2009年河南省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疾病监测,2010,25(2):986-988.
[14] 李澄,武贵森,徐冬冬,等. 1997-2010年内蒙古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2):184-185.
[15] 马汉平,李娟生,李志强,等. 兰州市2004-2009年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防制措施[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3):56-57.
(收稿日期:2015-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