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思彤
摘 要: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中国正步入建设的关键时期,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变得非常紧迫。通过阅读文化来引导广大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倡导和鼓励一种阅读文化,使“悦读”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是图书馆人需要深思的问题。该文研究了大学生的阅读现状,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构建阅读文化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图书馆 阅读现状 阅读文化 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0(c)-0184-02
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中国正步入政治、经济、文化、等建设的关键时期,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也变得非常紧迫,对高校大学生的培养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阅读文化来引导广大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在如今大量视觉媒体急速扩张的条件下,中华民族古老的阅读文化正在被冲击、被挤压。高校图书馆是传播知识的殿堂,是广大师生阅读学习的圣地,丰富的馆藏资源使其成为推广阅读文化的重要阵地。倡导和鼓励一种阅读文化,有节制地控制视觉媒体对公众闲暇时间的侵占和剥夺,如何使“悦读”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是图书馆人需要深思的问题。
1 当代大学生阅读现状分析
1.1 新兴的阅读方式使得纸质阅读量下降
当下信息技术广泛影响人们生活,各种电子产品的兴起使得纸质阅读方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大学生们更习惯通过电子产品或者借助传媒获取信息。
1.2 网络阅读使“浅阅读”在大学生中盛行
网络的发展使现代人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姿,电影、电视、游戏、KTV等占据了人们生活的一大部分,这对单纯的文字读物掀起了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大学生阅读思路从原来的钻研、创新思维,发展为沉迷于网络和娱乐休闲,他们倾向于武侠、言情、漫画等肤浅的文字,令其思维和修养变得越来越简单、贫乏。“深”的读物读起来确实吃力且乏,而读“浅”的文字则轻松、有趣,阅读的调剂、消遣功能被放大。大学精神的主旨就是提高学生的思考、思维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但 “浅阅读”则会导致大学生不再愿意费力去思考,视野逐渐狭窄,对其自身和国家都是百害无一利。
1.3 就业压力增大,使大学生阅读的功利性趋强
读书可修心,不仅是实现理想的动力,更是攀爬理想的阶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传统的阅读和科举制度给处于社会下层的“寒士们”机会和希望,当今社会就业竞争大,大学生阅读的方向完全取决于用人单位的需求,英语、计算机、财会、公务员、考研类书籍炙手可热。社会就业力不足、毕业生压力大是这种病态功利性读书的主要原因。
1.4 重科技轻人文的不良风气,使大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降
阅读能力强的人携带着更多的文化信息,更关心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命运,在价值观、生活方式等方面更具人文情怀。如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国力的增强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过度耗费资源也导致环境恶劣。长期以来形成的重科技、重理工科,轻人文的发展趋势,使得大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日益退化,这必然导致人文素质的下降,使得他们有知识缺文化、有学问缺素质。
1.5 享乐主义盛行,使阅读朝着娱乐性阅读发展
随着商品经济的泛滥,形成了“一切向钱看”的“病态的欲望”,错误的认为只有丰富的物质和享乐的人生才是人生的价值。人们开始疲于思考,刻意躲避努力却又希望有创造奇迹的回报。很多大学生开始倾向娱乐性阅读使得思辨能力退化,修身养性和经国治世的情怀和抱负也逐渐淡忘。
2 高校图书馆构建阅读文化的方法与策略
2.1 营造舒心的阅读环境氛围
高校图书馆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在设计规划之前应进行问卷调查、专家会谈等形式,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还要充分考虑读者的阅读习惯等因素寻求最佳设计,追求实用效果和艺术效果的统一,灵活划分功能区,实现藏、阅、借一体化。
2.2 指导学生阅读古代经典,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它激励着一代一代的中华儿女为民族的繁荣昌盛而不懈奋斗。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周恩来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等,都是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富乐的巨大精神支柱。要用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来鼓舞学生,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操,使他们勇于肩负自己的使命,为中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3 培养勇担社会责任的优秀品质
现代社会,自私小人横行,中国传统文化在注重人的社会价值的同时强调“大公无私”“先公后私”,“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使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种强调集体、国家、民族利益优先,以人格为重、以公利为先的道德人格观,对于大学生树立无私奉献、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共产主义道德精神大有裨益。
2.4 提高大学生阅读修养
图书馆可开设有关阅读修养的课程,指导大学生如何更有效地进行阅读,不断提高阅读者的习惯、观念、方法、质量及效率等,以培养、挖掘、提高和发展其阅读能力。
2.5 推行“口袋图书馆”理念,开展移动阅读新模式
当今社会,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智能终端迅速普及,移动阅读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须。图书馆应大力推行“口袋图书馆”理念,开展移动阅读服务,利用能够提供网络服务的手机、掌上电脑等便携式通信终端将数据库信息和阅读服务推进到读者触手可及的地方,使碎片化的时间得以充分利用。图书馆提供电子书阅读服务、数据库检索、咨询服务、图书馆书目查询等诸多内容的移动阅读服务。图书馆的读者除了可利用手机获取移动数据库的资源外,还可利用手机阅读各类电子书,方便便捷。
2.6 积极利用社交工具宣传阅读活动
在信息无处不在的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充分利用博客、微博等社交工具推广图书馆和阅读文化,既能吸引更多的读者,加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又能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阅读要求。
2.7 组织读书节活动
校园读书节活动是阅读文化的传播平台,徐州医学院每年都以不同主题组织多样性读书节活动,如:书签制作及书法作品展示、读书漂流活动、演讲比赛等。既能督促学生多读书,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又为阅读推介提供了交流平台和媒介,更好地营造了阅读文化氛围,促进了阅读文化传播。
读书系列活动的一个重要形式是读书征文比赛,读者的参与和互动,是读书节“好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理念的最好体现,为喜欢读书的同学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通过征文比赛分享好书“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以书交友,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
高校图书馆有丰富的馆藏资源、浓厚的学习氛围,是校园阅读文化建设的最佳场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世界读书日”的主旨宣言:“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 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護知识产权”,这是也是“世界读书日”一直以来遵循的准则。在全球倡导阅读文化的大环境下,在国家加大对高校图书馆投入的有利良机下,高校图书馆应把握时机,积极加强高校阅读文化建设,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阅读风气,打造全新的图书馆形象。
参考文献
[1] 张蝗霞.浅谈大学图书馆的阅读教育[J].昆明大学学报,2004(2):85-87.
[2] 朱毅峰.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探析[J].浙师范大学学报,2007(3):119-121.
[3] 丁传奉.图书馆与校园文化[J].图书馆论坛,2001(5):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