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引入口语训练 尝试高效“经典阅读”

2015-05-30 10:48王腾
新课程学习·中 2015年3期
关键词:经典阅读阅读教学

王腾

摘 要: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是中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任务之一。结合平日的理论学习和语文课堂实践的探索,将学生“读”的能力和“说”的能力结合起来培养,通过口语训练,帮助学生把握阅读要领;通过口语测试,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通过限时演讲,鼓励学生阅读后的自由表达。这样的尝试能够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阅读活动,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阅读要领;阅读动机;自由表达;阅读教学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是中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任务之一。开展“阅读经典”的活动对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确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些问题造成了阅读教学的低效。一是学生在阅读经典时,读得不够深入和仔细。在开展“阅读经典”的活动过程中,一部分学生贪多求快、一目十行,只对经典名著的故事概况做一个简单的了解,而忽略了作品中的遣词造句、结构安排、古今中外的风土人情、各类知识等等方面的内容。这种走马观花式的阅读方式直接导致了他们虽然在阅读经典上花费的时间不少,却没有吸收到书中的精髓,无法体验到文学之美,没有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丰富内心,提升素质。二是在开展阅读经典的活动中,教师对学生实际参与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不好掌控。尽管教师给学生提供了阅读的书目和阅读的时间,但究竟有多少学生在认真地阅读,读后又有哪些进步,成为教师进行考核和评量的一个难题。

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把经典读好、读透是摆在每个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经过多次的思考和反复尝试,本人试图在“阅读经典”活动中,把“读”的活动进行拓展,以训练学生的说为突破口来促进学生的读,兼顾培养学生“说”的语文能力,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尝试进行高效的阅读教学。下面从口语训练、口语测试和限时演讲三个步骤来谈谈对构建高效阅读教学课堂的认识、理解。

笔者结合平日的理论学习和语文课堂实践的探索,将学生“读”的能力和“说”的能力结合起来培养,通过口语训练,帮助学生把握住阅读要领;通过口语测试,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通过限时演讲,鼓励学生阅读后的自由表达。这样的尝试能够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阅读活动,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口语训练,帮助学生把握阅读要领

教师开展以“阅读经典”为内容的口语训练,就要求学生把“经典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利用起来,通过自身的再加工后将信息输送出去,对学生的“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口语训练具体操作分三步。首先,教师提前布置给学生需要阅读的经典篇目,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用心阅读,做好口语训练的准备。学生带着任务去“读”,效率自然得到了提高。

接着,教师在课堂上列出和名著相关联的思考题目,要求学生思考后小组内进行交流,在全班范围内进行当堂展示。教师板书的“思考题目”,体现了教师对名著的理解和对学生阅读掌握的要求,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对名著作进一步的思考。在这里,我想重点介绍我设计的关于名著阅读的思考题目。在我进行的口语训练当中,使用的训练题目有诗词欣赏方面的,如“《红楼梦》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一首诗歌,并做出简要的賞析”;有分析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方面的,如“假设你是公司的老总,在《西游记》的师徒四人中,你会选择哪位做你的员工?说出理由”“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浒传》中英雄好汉们性格上的共同点”;有了解故事情节方面的,如:“列举一个《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经历的磨难,并讲述你从中受到的启发”;有比较阅读的,如:“《三国演义》中有位家喻户晓的军事家诸葛亮,他谋划的诸多战役堪称典范,前段时间热播的电影《赤壁》就是一例。那么,大家能告诉我,与他同期相存、争斗多年的另一位魏国著名军事家是谁吗?诸葛亮六出祁山与他交锋几次?结果如何?”“《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者在刻画这些人物时,非常注意他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举个例子说说你更喜欢谁,为什么?”

这些思考题目的设置,一方面,要求学生对书中的人物或情节提出自己的看法,这就督促了他们必须仔细地阅读原著,才能对著作中的关键人物、重要情节把握精准,并在此基础上养成善于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从根本上杜绝“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另一方面,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需要在短时间内进行应对——思维清晰、条理分明、言简意赅地阐明自己的观点,这是一个思维和表达训练的过程。小组内的讨论还是一个思维碰撞的机会,学生把自己已有的信息加工整合,交流合作。久而久之,学生的思考能力、综合能力必然得到大幅提升。

最后,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及时点评、指导,这不仅使学生对本次阅读的名著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其传递的阅读方法、技巧和思维的训练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乃至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都大有裨益。

二、口语测试,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

进行一段时间的口语训练后,教师拿出一节阅读课对全班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口语测试。测试的分数将记入学生的平时成绩。

我详细地介绍一下口语测试的操作过程。我将口语测试的总分定为100分,内容和表达各占50分。将事先准备好的几个与经典名著相关的问题作为测试题目,每个学生测试一题。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有高下,为避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挫败学生的学习热情,我还要提供几个备用问题,以便学生在不能作答的情况下,降低口语测试难度,对其加以引导。测试过程中,根据每个学生的答题情况评分,并在学生回答完毕后给予及时引导。如阅读《空城计》时,在感受了诸葛亮的机智谋略之后,请学生介绍“草船借箭”“舌战群儒”等典故并对相关人物做出评价,激发学生对三国人物的好奇、敬仰、评点、思考,从而激起学生认识三国人物的欲望,阅读三国故事的兴趣,探索三国历史的信心。学生答题完毕后我直接对其进行反馈和指导。在内容上,是否忠实于原著,是否对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有准确的把握,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有没有合理性成了很重要的标准。在表达上,是否有话可说,能否提出自己明确的观点,能否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做到表述清楚、自圆其说成了很重要的标准。指导时,对学生以鼓励为主,发现学生答题的亮点,并从内容和表达两个方面进行简单讲解,这种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提高很快。口语测试是个系统工程,我建立了学生口语测试成绩档案,在进行过几次口语测试后,我对学生的阅读情况已经十分清楚,这有利于我在接下来的阅读教学中因材施教。对那些能够不断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对经典名著的内容越来越熟悉、掌握越来越好的同学要提出表扬,对那些一直没有进步的学生则要弄清情况,及时督促改进。

通过口语测试,学生逐渐重视对经典名著的阅读,积极、自觉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测试过程中,会发现学生在阅读中没有关注到的重点,不理解的部分。针对这些不足,及时指出学生哪些方面理解上存在差异,循序渐进地进行正确指引。口语测试的成绩将协助我更详细、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看清楚每个学生在阅读、思维、表达方面的特点,以便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三、限时演讲,鼓励学生阅读后的自由表达

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总结了阅读时的“三到法”,即“眼到、手到、心到”。其中他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心到。因为唯有做到心到,才能真正将书本中的知识转化为我们的认知与思想。经过名著阅读、口语训练、口语测试这一系列的活动后,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加深了,知识面宽了。在学期结束的时候,我希望能给每位学生提供一个限时三分钟的演讲机会,鼓励学生将在“阅读经典”这个活动中获得的纷繁的信息进行加工整合,创新思维,自由发挥。

这是一个培养创新思维的舞台,鼓励学生经过训练掌握思维方法后自己思考的行为。思考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在我们阅读时,对于文章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等问题的思考,联系现实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读完名著后对人生价值与自我的思考……我试图训练学生能够在演讲中提出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想法,不雷同,不抄袭,让他们充分展示自我,鼓励每一位学生自由表达。这中间,总有思维的火花,有让人惊喜的收获。同时,限时演讲也锻炼了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剪裁素材的能力……学生收获的还有很多。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与其督促学生阅读,不如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调动他们阅读的紧迫感和内需力。学习不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通过各种形式的训练,有效引进竞争机制,学生将加强对“经典”的理解,提升思想深度。以上是我在高效阅读教学中的一点尝试。

参考文献: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2:36.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经典阅读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高校图书馆开展经典阅读活动的思考
经典阅读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展
初中生作文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想象力都去哪了
活动性策略在经典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低年级经典阅读指导方法之我见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